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L-12、IL-18基因对HIV-1外膜蛋白基因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王福祥;杨宝山;马英骥;李用国

    目的研究IL-12、IL-18基因对HIV-1外膜蛋白基因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以探求HIV-1核酸疫苗的新策略.方法 pVAX1GP120联合IL-12、IL-18基因或者pVAX1GP120单独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水平,以MT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用乳酸脱氢酶(LDH)试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应答.结果与pVAX1GP120免疫组比较,pVAX1GP120联合IL-12、IL-18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HIV-1 gp120抗体滴度升高,IFN-γ升高,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刺激指数(SI)以及特异性CTL活性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2、IL-18基因联合HIV-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有可能增强特异性TH1细胞和CTL反应,IL-12、IL-18基因对体液免疫可能有抑制作用.因此,IL-12、IL-18基因对于治疗性HIV-1核酸疫苗可能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免疫佐剂.

  • 白细胞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霞;徐辉;邱洪斌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可诱导γ-干扰素(IFN-γ)产生,参与了多种疾病病理过程,在感染、免疫调节、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近年对IL-18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有较多研究报道,本文就IL-l8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双基因(VP3、IL-18)联合致小鼠骨肉瘤S-180细胞凋亡的效应

    作者:张治宇;蔡郑东;华莹奇;扬成伟

    目的 探讨VP3、IL-18双基因抑制骨肉瘤S-180的联合抑瘤作用.方法 将VP3、IL-18基因插入pVAX1表达载体的pCMV启动子之下的EcoR I位点,构建成pVVP3及pVVp3-IL18.将该重组质粒与单独表达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注射荷S-180肿瘤细胞的BALB/C小鼠,比较抑瘤趋势和抑瘤率.结果 联合应用VP3基因和IL-18基因的重组病毒治疗组的抑瘤率(46.16%)高于单独应用VP3基因组的抑瘤率(19.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凋亡素基因具有凋亡诱导效应及体内的抑瘤效应.凋亡素基因VP3与IL-18基因有协同抑瘤效应,联合基因治疗骨肉瘤可提高抑瘤效果.

  • 含HSV-TK基因及IL-18基因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徐春华;刘越;肖利民;邓圣泽;李东海

    目的:分别构建含TK及IL-1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CMV-TK及AdCMV-IL-18;将上述重组腺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提取DNA,进行PCR鉴定;将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扩增病毒,用OD260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PCR鉴定,鉴定正确的腺病毒命名为AdCMV-TK及AdCMV-IL-18,测定病毒滴度AdCMV-TK=1.28×109 PFU/mL;AdCMV-IL-18=1.28×109 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SV-TK基因及IL-18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验数据。

  • IL-18基因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及其表达的研究

    作者:倪晓辰;刘爽;张爱莉;刘铁军

    目的:建立表达IL-18基因的人膀胱癌细胞系IL-18/T-24,探讨外源性IL-18基因对T-24细胞生长及其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将插入IL-18基因的质粒,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感染ψ2(ecotropic)和PA317(am-photropic)两种包装细胞,通过药物G418筛选获得表达IL-18蛋白的PA317阳性细胞克隆,用IL-18/PA317培养上清转染T-24细胞,获得表达IL-18的IL-18/T-24细胞.分别用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IL-18/T-24细胞表达IL-18的mRNA和蛋白的水平,筛选出高表达IL-18的IL-18/T-24细胞克隆用于下层研究中;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用ELISA法检测IL-18/T-24细胞培养上清诱导脾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及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外源性IL-18基因转染的人膀胱癌细胞系IL-18/T-24,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可获得稳定表达;并且,IL-18/T-24细胞的培养上清可明显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P<0.01).IL-18/T-24细胞与LXSN/T-24和T-24比较,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8/T-24细胞的增殖率与LXSN/T-24和T-24细胞相比虽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立的稳定表达IL-18的IL-18/T-24细胞,既保持了肿瘤细胞原有的免疫原性,又具有分泌IL-18的功能,引起较强的免疫应答反应.IL-18/T-24细胞与LXSN/T-24和T-24细胞相比较,其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异,可进一步用于肿瘤相关免疫基因治疗的研究.

  • 基因测序筛选宫颈癌患者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多态性

    作者:杨红玲;王前;唐雯;郭彩娇;亓涛;平宝红

    目的:筛选宫颈癌患者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初步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为后续选择合适的SNPs标记进行宫颈癌风险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常规方法抽提46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自行设计引物,对IL-18基因5'端(长约2kb)进行PCR,产物采用DNA测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IL-18基因5'端区域内共筛查出3个候选SNPs,其中ra1946518和ra1946519的SNPs基因型在宫颈癌和正常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二者存在连锁关系;另一个位点rs360719似乎与宫颈癌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样本对特定人群IL-18基因进行测序可有效地筛选出候选SNPs;初步发现宫颈癌与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rs1946518和ra1946519 SNPs有一定关系,为后续利用SNPs标记进行宫颈癌风险预测提供了研究基础.

  • 人白介素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关萍;梁黎;余钟声;邹朝春;周笑君

    目的 研究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测序的方法,检测118例1型糖尿病患儿和150例正常儿童IL-18基因-137位点C/G和-607位点C/A单核苷酸的多态性.结果 ①IL-18基因-607位点C/A的-607A等位基因在T1DM和对照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1%和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137位点C/G的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②IL-18基因-137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T1DM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7位点的CC基因型T1DM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AA基因型T1DM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3);IL-18基因-607位点的CC基因型的新发糖尿病患儿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③IL-18基因的-137G/-607C单体基因型在T1DM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IL-18基因-607位点的CC基因型和-137G/-607C单体基因型可能与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而-607位点的AA基因型可能是T1DM的保护性基因型.-607位点的CC基因型与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VP3、IL-18对小鼠体内骨肉瘤S-180细胞的治疗作用

    作者:方策;张治宇;杨英欣;程战

    目的:旨在探讨双基因(VP3、IL-18)抑制骨肉瘤S-180的联合抑瘤作用.方法:将VP3、IL-18基因插入pVAX1表达载体的pCMV启动子之下的EcoRI位点,构建成pVVP3及pVVP3IL-18.将该重组质粒与单独表达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注射荷S-180肿瘤细胞的BALB/C小鼠,按照质粒与脂质体3:1的比例混合,每3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比较抑瘤趋势和抑瘤率.结果:联合应用VP3基因和IL-18基因的重组病毒治疗组对肿瘤的抑瘤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VP3基因的重组病毒治疗组.结论:凋亡素基因具有凋亡诱导效应及体内的抑瘤效应.凋亡素基因VP3与IL-18基因有协同抑瘤效应,VP3、IL-18联合基因治疗骨肉瘤可显著提高抑瘤效果.

  • 宫颈癌患者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筛选

    作者:杨红玲;王前;唐雯;郭彩娇;平宝红

    目的 筛选宫颈癌患者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初步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相关性,为后续选择合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志进行宫颈癌风险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常规方法对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健康人群46例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抽提;自行设计引物,对IL-18基因5′端和6个外显子(长约5 kb)进行PCR法,产物采用DNA测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IL-18基因5′端2 kp和6个外显子区域内共筛查出7个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频率约0.14%,其中rs1946518和rs194651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在宫颈癌和健康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存在连锁关系;另有3个位点rs360719、rs360717和rs360718也存在连锁关系,可能与宫颈癌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E4的rs11547404和1个未登陆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在1例患者中检测到.结论 采用小样本对特定人群IL-18基因进行测序可有效地筛选出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初步发现宫颈癌与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rs1946518和rs1946519单核苷酸多态性有一定关系,为后续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志进行宫颈癌风险预测提供了研究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