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CS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

    作者:刘斌;唐军民;朱秀安;唐岩

    为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感光细胞组织结构的时程变化及凋亡,对RCS(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大鼠及SD大鼠视网膜进行光镜观察和凋亡细胞 TUNEL (TdT-mediated biotin-dUTP nick-end labeling)检测.结果表明,与同龄SD大鼠相比,RCS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从出生后15d开始,出现外节膜盘堆积;20d时,内节排列紊乱、消失;30d时,细胞核固缩,细胞消失;到出生后60 d,仅少许感光细胞保留;100 d时,几乎所有感光细胞消失.TUNEL检测,从出生后25 d开始,RCS大鼠视网膜有TUNEL呈阳性的感光细胞出现,35 d时达高峰.结果提示: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感光细胞逐渐出现结构异常,并以凋亡的形式死亡,出生后30~40 d是病变的高峰期.

  • 金纳多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作用

    作者:何俊萍

    目的 观察抗凋亡剂金纳多(EGb761)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RCS大鼠的作用,探讨其对视网膜变性神经元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RCS大鼠出生后腹腔内注射EGb761,从感光细胞开始凋亡时观察EGb761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EGb761的作用机制.结果 在RCS大鼠视网膜变性的早期,EGb761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可以使感光细胞得到更多存留.EGb761是通过抑制FasL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对视网膜变性有保护作用.结论 EGB761能抑制感光细胞早期神经元的凋亡,可作为治疗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种理想药物.

  • RCS大鼠生长繁殖性能的观察

    作者:张阔;周淑佩;田枫

    目的在一定的饲养条件下,观察RCS大鼠的生长繁殖能力.方法选RCS大鼠70-80日龄46只(雌、雄各半),分为两组,进行交配繁殖,并统计其生产繁殖性能.结果两组RCS大鼠平均窝产仔数为7.9只,离乳时第2组比第1组仔鼠死亡率低10.3%.结论为该模型大鼠广泛应用于眼科研究提供了可信的基础资料.

  • 先天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的变性

    作者:ZHANG Chun;王薇;石晶

    目的:证实先天性视网膜变性(RCS)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存在神经原变性.方法:使用出生后第18,20,28,35,42,45,56,60,70和100d的RCS大鼠视网膜和正常SD大鼠比较,利用视网膜内核层细胞标记物:抗Calbindin,PKC和Calretinin血清,经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标记水平细胞、杆双极细胞及无长突细胞,并统计这三种细胞的数目.结果:和正常SD大鼠视网膜比较,RCS大鼠从18~20d开始视网膜变性,除了外核层细胞死亡,内核层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并表现为浓染或水肿.统计结果表明,内核层水平细胞数目从出生后60d开始减少,杆双极细胞在出生后20d即数目已减少,但可保持至100d才有进一步减少,无长突细胞虽然在出生后20~35 d数目明显减少,但可一直保持这个水平.结论:RCS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存在神经原变性,水平细胞、杆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发生损失的时间不同,反映了中继神经原变性很可能是这些细胞变性的机理.

  • RCS(rdy-/-,p-/-)大鼠虚中夹瘀证实验评价

    作者:徐剑;周亚莎;彭俊;潘坤;李建超;覃艮艳;彭清华

    目的:论证视网膜色素变性经典动物模型RCS(rdy-/-,p-/-)大鼠具有的"虚中夹瘀"的病理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将10只RCS(rdy+/+,p+/+)大鼠(雌雄各5只)设为空白组;RCS(rdy-/-,p-/-)大鼠共10只(雌雄各5只)设为模型组.观察2组大鼠的一般形态学及行为学特征,评价2组大鼠的生物学差异.ELISA法测定其虚证和瘀证指标,虚证指标包括视网膜匀浆组织中cAMP、cGMP含量和cAMP/cGMP值以及血浆中前列腺素(PG)、雌二醇(E2)含量;瘀证指标为血浆中P-selectin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2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对2组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模型组大鼠明显消瘦、神疲乏力、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被毛蓬起无光泽、易受惊吓、食量小、大便略松软,其中雌性大鼠血浆中E2含量值明显低于空白组的雌性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3);雄性大鼠血浆中PG含量值低于空白组的雄性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3).空白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匀浆cAMP、cGMP、cAMP/cGMP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7、12.63、11.76,P<0.001).当血流切变力分别为5/s、100/s、200/s时,模型组大鼠血黏度值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4.40、6.80,P<0.001).模型组大鼠血浆黏度值、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纤维蛋白原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8.25,9.08,6.15,P<0.001).模型组大鼠血浆中P-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03).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明显较空白组紊乱,视网膜厚度萎缩变薄,病变主要位于视网膜外层及视锥与视杆细胞.结论:视网膜色素变性经典模型RCS(rdy-/-,p-/-)大鼠具有形体消瘦,肾精亏虚且虚中加瘀等病理生理特点.

  • 枸杞子提取液对RCS大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作用

    作者:刘相和;迟焕芳

    目的 观察枸杞子提取液(LBA)对RCS大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治疗作用.方法 出生后RCS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治疗组RCS大鼠出生后10 d开始喂食1 mg/kg的LBA, 对照组正常饲养.两组大鼠分别在出生后25、35、45 d取眼球,制备组织切片,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感光细胞坏死和凋亡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2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出生后25 d 和35 d时TUNEL染色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t=3.33~6.7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生后25~45 d时Caspase-2在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均有表达,但在25 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t=6.33,P<0.05).结论 在RCS大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早期,LBA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Caspase-2表达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 补肾益精方对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作者:梁丽娜;李雪丽;许凯;陈强;张晶;梁洁;唐由之

    目的 探讨补肾益精方对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CS大鼠24只随机分为补肾益精方组及蒸馏水组,分别给予补肾益精方药液及蒸馏水灌胃,12只健康SD大鼠常规饲养作为正常组.在给药7d及28 d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视网膜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切片光学显微镜下正常组SD大鼠视网膜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各层细胞排列整齐.蒸馏水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均较正常组明显变薄,细胞排列稀疏,可见空泡样改变,感光细胞数减少,且随鼠龄增加减少日益显著.补肾益精方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亦较正常组变薄,但与蒸馏水组相比增厚,感光细胞数较后者增多,细胞排列也较为整齐.给药7d及28 d时补肾益精方组每个高倍视野感光细胞数分别为140±9和80±9,蒸馏水组分别为113 ≈.8和44±6,补肾益精方组较蒸馏水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给药7d及28 d时补肾益精方组感光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67±5.39%及29.68±4.31%,蒸馏水组分别为50.34±5.21%及44.02±7.17%,补肾益精方组较蒸馏水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给药7d及28 d补肾益精方组视网膜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较蒸馏水组增加(均为P<0.05),给药7d时补肾益精方组视网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较蒸馏水组明显增加(P<0.05),28 d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d及28 d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补肾益精方对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补肾益精方促进视网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 益气明目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英;蒋鹏飞;潘坤;彭俊;徐剑;彭清华

    目的 观察益气明目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中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RCS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其中,空白组:RCS(rdy+/+,p+/+)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RCS(rdy-/-,p-/-)大鼠灌胃生理盐水;益气明目丸组:RCS(rdy-/-,p-/-)大鼠灌胃益气明目丸悬浊溶液.灌胃30 d后,HE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各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Bax、Caspase-3的平均光密度值,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视网膜组织中Bax、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益气明目丸组大鼠视网膜厚度明显高于模型组,感光细胞核数目也较模型组增多,外丛状层、外核层、视杆视锥层较模型组结构更清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益气明目丸组Bax、Caspase-3平均光密度值(0.133±0.030、0.069±0.024)均较模型组(0.211±0.036、0.119±0.027)减少(均为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益气明目丸组Bax蛋白、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0.374±0.051、0.628±0.045)均明显低于模型组(0.768±0.061、0.802士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益气明目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益气明目丸通过抑制视网膜上Bax、Caspase-3的表达减轻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达到保护视细胞的目的.

  • 玻璃体腔注射roscovitine对大鼠视网膜中Cdk5/p25活性和tau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金金;盛迅伦;任英华;容维宁;李慧平;刘雅妮

    背景 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5)活性及其激活剂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可以抑制Cdk5/p25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但其对RP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roscovitine对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35、p25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RCS大鼠于出生后17d右眼玻璃体腔注射4 μlroscovitine作为实验眼,左眼未进行任何干预作为对照眼.分别于注射后8d(出生后25 d)和18d(出生后35 d)用过量麻醉法各处死6只大鼠并分离视网膜,Western blot法检测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35、p2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采用分光光度仪(光谱法)测定大鼠视网膜组织340 nm处的吸光度(A)值,定量分析大鼠视网膜中Cdk5/p25激酶活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实验眼和对照眼的检测结果.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后8d和18d,大鼠实验眼视网膜组织中p3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86±0.019和1.069±0.019,明显低于对照眼的1.364±0.016和1.214±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94、-6.477,均P<0.05);大鼠实验眼视网膜组织中p2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12±0.009和0.269±0.018,明显低于对照眼的0.595±0.013和0.473±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08、-11.879,均P<0.05);实验眼与对照眼间大鼠视网膜中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3、-0.540,均P>0.05);实验眼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54、-6.744,均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8d和18d,比色定量测定法测得大鼠实验眼视网膜中Cdk5/p25活性分别为(0.003 83±0.000 14)mol/(s·mg)和(0.00201±0.000 11)mol/(s·mg),明显低于对照眼的(0.005 47 ±0.000 27) mol/(s·mg)和(0.003 35±0.000 15) mol/(s·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52,P=0.000;t=-9.248,P=0.000).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oscovitin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P25激酶活性与RCS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张金金;盛迅伦;任英华;容维宁;李慧平;刘雅妮

    背景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眼科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与光感受器细胞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正常功能的维持相关,可能是引起RP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途径,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目的 探讨Cdk5/P25激酶活性在RCS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RCS变性大鼠及RCS-rdy+正常对照大鼠各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亚分至出生后17、25、35 d组,每亚组各6只大鼠.各组大鼠分别在相应时间点直接处死后摘除眼球,并取视网膜组织,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35、P25蛋白的表达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用光谱法测定两组不同日龄大鼠视网膜组织吸光度(A340)峰值的变化,定量分析各组Cdk5/P25激酶的活性. 结果 P35蛋白在17日龄的RCS大鼠和RCS-rdy+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A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25日龄和35日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3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20±0.48、1.23±0.14,明显高于RCS-rdy+大鼠的1.43±0.13和0.9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4.28,P<0.05);P25蛋白在17日龄的RCS大鼠及RCS-rdy+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但在25日龄和35日龄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A340)为0.300±0.003、0.230±0.004,明显高于RCS-rdy+大鼠的0.040±0.004和0.070±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81、77.51,P<0.01);Cdk5蛋白在各日龄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RCS-rdy+大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0、0.19、1.62,P>0.05);17日龄RCS大鼠和RCS-rdy+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25日龄和35日龄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分别为0.0058±0.0005、0.0056±0.0004,明显高于RCS-rdy+大鼠的0.0038±0.0003和0.0032±0.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7、5.97,P<0.01);25日龄和35日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RCS-rdy+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3.17,P<0.05). 结论 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S/P25激酶活性与P25蛋白表达水平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P25表达增加可能诱导Cdk5/P25激酶活性升高,并通过磷酸化其作用底物引起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

  •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大鼠随生长发育的视网膜电图改变

    作者:陈莹迪;阴正勤;翁传煌;戴加满

    背景 RCS-rdy--P+大鼠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发生视网膜色素变性(RP),记录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视网膜电图(ERG)改变可为该模型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目的 观察RCS-rdy--P+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ERG变化,研究ERG随发育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RETI-port系统、环形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分别记录生后21、32、37、45、60 d的RCS-rdy--P+大鼠的系列暗适应ERG,每个年龄组6只鼠.取相同时间点及数量的同种系正常的RCS-rdy+-P+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暗适应不同时间的ERG对比采用RCS-rdy+-P+生后60 d大鼠共9只,每组3只.结果在刺激光强、刺激频率、体温相同的情况下,RCS-rdy+-P+大鼠ERG b波振幅与暗适应时间有关,随着暗适应时间的延长,b波振幅增加,当暗适应时间超过12 h时,即使暗适应时间增加,b波振幅不再增长,说明暗适应超过12 h可以得到RCS-rdy+-P+大鼠一个较为稳定的ERG波形.与RCS-rdy+-P+大鼠比较,RCS-rdy--P+大鼠在生后21 d时ERG已出现a波、b波振幅的下降,同时隐含时明显延长,以a波改变为主.随着RCS-rdy--P+大鼠年龄增长及RP的进展,ERG a波、b波振幅进一步下降,隐含时延长,RCS-rdy--P+大鼠生后60 d时,其ERG反应记录不到.对照组大鼠在21 d时,ERG的a波、b波均振幅较低;生后32 d时RCS-rdy--P+大鼠b波振幅增加,但隐含时缩短;到生后45 d仅小幅增加,45-60 d再次出现b波振幅显著增加,隐含时缩短.结论 RCS-rdy--P+大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视网膜功能的变化,其暗适应ERG改变符合RP的进展过程.

  • RCS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变性的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刘卫华;张纯;王薇

    目的证实RCS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存在神经原变性.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出生后第18、20、28、35、42、45、56、60、70和100d的RCS大鼠视网膜和正常SD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并用TUNEL方法证实视网膜神经细胞存在凋亡.结果和正常SD大鼠视网膜比较,RCS大鼠18~20d开始视网膜变性,光感受器细胞死亡,内核层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变性.RCS大鼠在出生后25d,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核TUNEL呈阳性,出生后35~45d呈强阳性,视网膜内核层细胞核TUNEL标记呈阳性.结论RCS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存在神经原变性,视网膜内核层细胞死亡存在凋亡这一方式.跨神经原变性很可能是这些细胞变性的机制.RCS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存在神经原变性,其死亡以凋亡为主.

  • 人胚胎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和蚀刻多孔聚酯膜上生长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筠萍;唐罗生

    目的:比较观察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和蚀刻多孔聚酯膜(EPP)上的生长情况,为理想Bruch's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人胚胎RPE细胞培养在底分别为EPN(EPN组)、EPP(EPP组)的Transwell小室以及常规Transwell小室(对照组).在第2.4,8h和第1,4,8天分别评估3组细胞的贴壁和增殖情况.对比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两种替代物的表面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PE细胞ZO-1的表达.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EPN和EPP植入21天龄(P21) 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2周后的生物学反应.结果:接种8h(密度为4×105/cm2)后,EPN组,EPP组和对照组RPE细胞贴壁生长数量分别为1.23×105/cm2,1.70×105/cm2和1.64x105/cm2,其中EPN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EPP组及对照组(P<0.05);以2.5×105/cm2的密度接种后第1天,EPN组细胞密度明显低于EPP组和对照组组(P<0.05),但在接种后第8天,EPN组细胞数量显著多于EPP组和对照组(P<0.05).EPN和EPP均支持RPE单细胞层形成,前者纤维排列类似Bruch's膜内胶原层;与对照组比,EPN和EPP组RPE细胞均呈现较强的ZO-1表达,较好地保持了原代RPE细胞表型;EPP和EPN植入视网膜下间隙后出现纤维包裹和光感受器层破坏、丢失,但在移植物附近未见明显毒性或排斥等其他异常反应.结论:EPN和EPP均支持人胚胎RPE细胞生长,二者植入P21 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后存在大体生物相容性.EPN的纤维排列与Bruch's膜内胶原层相近,可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Bruch's膜替代物.

  • 滋阴明目丸对RCS大鼠视网膜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英;彭俊;刘家琪;徐剑;谭涵宇;彭清华

    目的 观察滋阴明目丸对皇家外科学院(royal college surgeons,RCS)大鼠视网膜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对象分3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滋阴明目丸组(每组雌雄各4只共8只).空白组:RCS(rdy+/+,p+/+)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RCS(rdy-/-,p-/-)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滋阴明目丸组:RCS(rdy-/-,p-/-)大鼠,灌胃滋阴明目丸混悬液.灌胃30 d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及Caspase-3表达,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视网膜组织中Bax及Cas-pase-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Bax、Caspase-3蛋白在滋阴明目丸组视网膜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空白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ax、Caspase-3平均光密度值均增加,滋阴明目丸组Bax平均光密度值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滋阴明目丸组Bax、Caspase-3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减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ax、Caspase-3 mRNA、蛋白表达均增加,滋阴明目丸组Bax mRNA、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滋阴明目丸组Bax、Caspase-3 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 (1)滋阴明目丸RCS(rdy-/-,p-/-)大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2)滋阴明目丸能抑制RCS(rdy-/-,p-/-)大鼠视网膜上Bax及Caspase-3的表达;(3)滋阴明目丸可能是通过下调视网膜上Bax及Caspase-3的表达,从而减轻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达到保护视细胞的目的.

  • RCS大鼠病变发育过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辰星;阴正勤;许红霞;王仕军;姚军平

    目的研究皇家外科学院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 rat,RCS)病变发育过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形态学变化.方法取RCS大鼠、RCS-rdy+大鼠3、5、7、9、11周龄视网膜,固定后行视网膜平铺片,甲酚紫染色,使用LEICA DM TRET显微镜及自带的LEICA Q WIN系统软件,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量总数及RGCs亚群数量上的变化.结果RCS大鼠病变发育过程中,其节细胞层中细胞横径≥12μm的细胞在数量上,7、9、11周龄段相较与3周龄段出现显著减少(P<0.01).相同周龄段上的视网膜节细胞层中,RCS大鼠与RCS-rdy+大鼠在横径≥12μm的细胞数量上相互比较,可见RCS大鼠从5周龄段开始相较于RCS-rdy+大鼠出现显著减少(P<0.05),7、9、11周龄段相较与RCS-rdy+大鼠减少更为显著(P<0.01).但是节细胞层细胞总数及横径≥9 μm的细胞数量上,RCS大鼠自身发育前后对照以及与RCS-rdy+大鼠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RCS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随着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和缺失,虽然视网膜节细胞层细胞在整体数量上没有明显变化,但是RCS大鼠视网膜病变发育早期,其节细胞层中胞体横径≥12μm的RGCs在数量上开始出现明显缺失.

  • 枸杞子提取液对RCS大鼠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刘相和;倪同上;迟焕芳

    为了观察枸杞子提取液(LBA)对RCS大鼠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作用,将出生后的24只RC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在实验组RCS大鼠出生后10 d开始喂食1 ms/kg LBA,对照组正常饲养.对照组和实验组RCS大鼠分别在出生后25、35、45 d处死,应用HE染色和TUNEL检测观察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aspage-2的表达.结果显示:RCS大鼠实验组25 d和35 d时TUNEL检测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生后25 d和50 d时Caspage-2在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均有表达,但在25 d时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上述结果提示:在RCS大鼠视网膜变性的早期,LBA通过抑制细胞的凋亡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可以使感光细胞得到更多存留,Cospage-2可促使视网膜变性,LBA则可通过抑制其表达对早期变性的神经无发挥保护作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RCS大鼠的作用

    作者:乔淑红;迟焕芳

    为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RCS大鼠的作用,探讨其对视网膜变性神经元保护的可能机制.我们把出生后雄性RCS大鼠48只,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RCS大鼠给药组从生后5 d开始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每5 d注射一次,剂量为4000 IU/kg.RCS大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剂量同上.HE染色和TUNEL检测观察rhEPO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RCS大鼠给药组20 d,25 d,感光细胞的数目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增加(P<0.05);(2)RCS大鼠给药组25 d TUNEL检测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后25 d到40 d,RCS大鼠给药组和对照组在节细胞层和内核层观察到caspase-2阳性染色,RCS大鼠给药组在20 d和25 d内核层caspase-2阳性细胞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在RCS大鼠视网膜变性的早期,rhEPO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可以使感光细胞得到更多存留;rhEPO对视网膜变性神经元的早期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凋亡的方式进行的;caspase-2蛋白在视网膜的一过性高表达提示其参与了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过程,rhEPO可减少其早期的表达,对早期变性的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 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与Fas蛋白表达

    作者:乔淑红;迟焕芳;曹文强

    为了探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时感光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机制,本研究对出生后9、15、20、25、30、35、40、60 d的RCS大鼠及同龄SD大鼠各4只的视网膜进行了TUNEL凋亡检测及Fa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出生后25~40 d,RCS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可见TUNEL阳性的感光细胞核,TUNEL阳性细胞数到35 d达高峰(P<0.05).Fa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RCS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在1 5~40 d可见Fas免疫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以25 d为多(P<0.05);外核层在25 d也可见Fas蛋白免疫阳性反应,一直持续到40 d;节细胞层在1 5~40 d可见Fas蛋白表达.到60 d时则各层又都不见明显的Fas蛋白阳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提示,在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感光细胞发生凋亡,Fas蛋白高表达可能与感光细胞的凋亡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