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重PCR法检测对虾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

    作者:夏春;刘津;黄捷

    根据对虾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HHNBV)HHNBV-XIA靶基因序列设计了4个多重PCR法用引物(P1、P2、P3、P4).采用了五种引物组合形式分别对HHNBV-XIA、HHNBV基因和PRDV-JAPAN片段进行了特异扩增,建立了多重PCR检测HHNBV方法.通过优化多重PCR法检测HHNBV条件,可从阳性感染的中国对虾fg级DNA中定性检测出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

  • 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情况及混合感染调查

    作者:朱美华;周志刚;温红艳;胡湘;李晖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流行特征及病毒混合感染的病原学构成.方法:2006年9月~2009年8月共收集720例起病3天内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拭子,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标本中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H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鼻病毒(HRV)、偏肺病毒(MPV)及冠状病毒(HCoV)等7种病毒的核酸.结果:①病毒总检出率为69.7% (502/720),检出率高的前3种病毒为RSV (19.4%)、Flu (16.9%)和HRV(14.2%).不同年龄组患儿同种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02例阳性标本中,83例(16.5%)检出两种病毒混合感染,7例(1.4%)检出3种病毒混合感染.不同年龄组患儿混合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毒混合感染高峰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其中春季以RSV、HRV、Flu和MPV混合感染为主,夏季则以Flu、HRV和ADV混合感染为主.结论:RSV、Flu和HRV是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混合感染以RSV和Flu为常见,随不同年龄、不同季节有一定变化规律.

  • 多重PCR法在志贺菌基因分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云;邓文松;姜利群

    目的 探讨多重PCR法在志贺菌基因分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重PCR法对120例腹泻患者大便细菌标本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并对不同血清型的志贺菌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 采用多重PCR法鉴定志贺菌的检出率为55.00%,血清凝集法检出率为33.33%,多重PCR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血清凝集法(P<0.05).结论 应用多重PCR法鉴定志贺菌基因分型,具有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有助于提高肠道致病菌检测的准确率及有效率.

  • 改良的纸片表型筛选法用于AmpC酶的检测

    作者:陈岩勤;顾国浩;张险锋;黄瑞

    目的 建立并评价一种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的纸片表型筛选法,以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和多重PCR法作为对照,对临床分离的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164株大肠埃希菌和4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mpC酶的检测.结果 164株大肠埃希菌中,改良的纸片表型筛选法检出8株产AmpC酶的阳性菌株(8/164,4.88%),其中有2株同时产ESBLs酶;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未检出产AmpC酶菌株,但检出2株(2/40,5.00%)诱导产AmpC酶菌株.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在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mpC酶阳性菌株8株(8/164,4.88%),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未检出产AmpC酶株.多重PCR法检出大肠埃希菌AmpC酶耐药基因阳性9株(9/164,5.49%),肺炎克雷伯菌阳性2株(2/40,5.00%).结论 改良的纸片表型筛选法可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和诱导产酶株,并可同时检测产ESBLs酶菌株,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需特殊仪器,可在普通临床实验室应用.

  • 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调查

    作者:石伟先;彭晓旻;韩莉莉;梁慧洁;王晓梅;丁立新;杨鹏;吕敏;段玮;孙强;初艳慧;张震;黄芳;王全意;吴淑艳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现况,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月份病毒检出情况,为预防策略制定、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重RT-PCR法,对365份咽拭子样本同时检测腺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229E,1、2、3型副流感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甲、乙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鼻病毒,冠状病毒OC43共12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365份样本中有阳性检出结果的有246份,阳性率为63.08%,其中有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65份,占17.80%;6个月以下患儿以甲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阳性率高;6个月以上至14岁患儿中以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高;2006年10月及2007年4月腺病毒检出率高,11月份与2月份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高,12月与1月份以流感病毒检出率高;在阳性检出样本中流感病毒占52.85%、呼吸道合胞病毒占26.42%、腺病毒占18.70%.结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致病原.随年龄不同、流行季节中月份不同而有一定的流行规律.

  • 呼和浩特地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构成调查

    作者:卢爱桃;郭卫东;郭威;王文瑞

    目的:调查呼和浩特地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构成情况.方法:收集呼和浩特地区2009年-2011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561份,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5种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结果:检测的561份样本中171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0.48%;8份为混合感染病例,占阳性样本的4.68%.阳性样本中以流感病毒和腺病毒为主,一年四季中均可检出.病毒检出率高的是4月-6月份.呼吸道病毒的检出率在散居儿童中较高,达到48.15%.结论:近3年来,引起呼和浩特地区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以流感病毒为主,其次是腺病毒.

  • 多重PCR技术在呼吸道暴发疫情中的应用

    作者:余云芳;张谨;余枫华;韩福郎;马静;黄家兵;杨春秀;涂玉梅;阮刚;郑佳佳;吴谨呈

    目的:用有效的方法快速检测呼吸道暴发疫情中的病毒病原学感染现况,探讨病毒活动状况及流行规律.方法:收集宜昌地区2009年全年报告的所有呼吸道疫情标本,先采用RT-PCR方法检测季节性流感病毒和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排除流感的阴性疫情标本再采用多重RT-PCR法,同时检测腺病毒、间质肺病毒、冠状病毒229E/NL63、副流感病毒1、2、3型;甲、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鼻病毒、冠状病毒OCA3,共12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2009年本市报告的29起呼吸道疫情中,流感疫情24起,约占总疫情数的82.8%,非流感疫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间质肺病毒检出率高,其次为副流感病毒及冠状病毒.结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间质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为宜昌地区呼吸道暴发疫情中病毒感染的主要致病原.多重PCR技术在疫情的快速检测方面准确高效,能尽快明确疫情感染的病原体,为防控争取到宝贵时间;从而对指导爆发疫情的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两种方法检测冻肉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作者:张健;邓志爱;刘巧宜;陈守义

    目的: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快速、准确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荫的方法.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法与多重PCR方法对49份生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同,符合率为100%.49份样品中均检出8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3株阳性对照以及6株阴性对照也均符合检测结果.但多重PCR方法所需的检测时间远少于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法.结论:多重PCR较传统鉴定方法省时省力,对于监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有重要意义.

  • 北京地区2009年5-12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调查

    作者:吕燕宁;黄芳;高志勇;张新;崔淑娟;郭靖;张代涛;李伟红;曲梅;严寒秋;卢桂兰;王全意

    目的:了解2009年5月-12月间北京地区人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非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情况,探讨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病原谱的构成,为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RT-PCR方法,对626份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阴性的咽拭子样本同时检测人偏肺病毒、腺病毒、人冠状病毒229E/NL63、副流感1、2、3亚型,乙型流感、人冠状病毒OCA3/HUK1,鼻病毒A/B、呼吸道合胞病毒A、B亚型等11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626份甲型流感阴性样本中检出其他病毒的阳性样本有115份,阳性率为18.37%,其中有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14份,占阳性样本的12.17%.5、6、7月份以副流感病毒检出率高,其中15岁以下患者以1型副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高,15岁以上患者中以3型副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高;8、9、12月份以鼻病毒检出率为高.结论:副流感病毒与鼻病毒为2009年5-12月间北京地区人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非甲型流感的主要病毒性致病原.

  • 应用多重 PCR 技术鉴定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的研究

    作者:洪有良;占伟海;周铁丽

    目的::建立多重 PCR 技术鉴定食源性鼠伤寒沙门菌血清型的方法。方法:从60株菌株中随机选取4株食源性的沙门菌(分别命名为84号,95号,99号和06号),采用多重 PCR 法扩增其鞭毛抗原(H 抗原)I 相鞭毛素编码基因 fliC 和 II 相鞭毛素编码基因 fljB,经测序比对鉴定各菌株的血清型。结果:多重 PCR 技术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法结果完全一致,84号菌株血清型模式为1,4:z4,12:e,h:1,2,其血清型为 S.Saintpaul;95号血清型模式为1,4,12:i:1,2,其血清型为 S.Typhimurium;99号菌株血清型模式为6,8:z4,z23:e,n,z15,其血清型为 S.Chailey;06号菌株血清型模式为8,20:i:z6,不能确定其血清型。此外,测序结果还发现上述菌株存在新的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 PCR 技术结果可靠,操作方便,适用于食品中沙门菌血清型的鉴定。

  • 成都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人偏肺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作者:李天舒;潘明;刘李;杨慧萍;黄婷;吴海燕;刘磊;程秀伟;何树森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偏肺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3月,采集成都市3家哨点医院门、急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302份,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重RT-PCR方法,对302份呼吸道标本检测包括偏肺病毒在内的9种呼吸道病毒核酸.[结果]302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72份,核酸阳性率为23.84% (72/302),偏肺病毒检出率高,为5.30% (16/302);男、女性别间以及各年龄组hMP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年龄组hMPV检出率高,为8.67% (13/150);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和肺炎的比例高,84.62% (11/13)的病例为5岁以下儿童;3月份为偏肺病毒检出高峰,达10.26% (4/39).[结论]偏肺病毒是引起成都地区发热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引起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 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监测

    作者:殷毅峥;程春荣;杨建国;安戈;武恩平;段晶晶;水艳

    [目的]2005年监测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及病原分布特点,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新发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基础疫情资料.[方法]监测标本用免疫磁珠集菌方法(IMS)做病原学分离培养、毒力基因检测用多重PCR方法、药敏试验用(K-B)常规方法.[结果]腹泻病人标本185份,大肠杆菌O157:H7检出阳性4份.外环境标本588份,检出大肠杆菌O157:H7阳性20份.用多重PCR方法做毒力基因检测,有6份家畜家禽阳性标本中检出O157:H7毒力基因(Stx2、eaeA、HIyA)为阳性.药敏试验24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8种抗菌药物敏感率为95%以上,对新生霉素100%耐药,其余7种对抗菌药物敏感程度各有差异.[结论]郑州市有散在的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病人及动物疫点.奶牛和波尔山羊是大肠杆菌O157:H7动物宿主.

  • 成都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患者病毒感染调查

    作者:潘明;李天舒;刘李;杨慧萍;尹淸金;郭华;曹文萍;吴海燕;黄婷;何树森;栾荣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常见病毒的感染状况,探讨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病原谱构成情况.方法 2010 -07/2011 -03,采集成都市3家哨点医院具备发热、咳嗽以及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炎性改变等临床症状的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302份;采用多重RT - PCR方法,对302份呼吸道标本同时进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人偏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腺病毒、人鼻病毒和肠道病毒等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302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72份,核酸阳性率为23.84%(72/302),其中两种病毒混合感染6份,占阳性标本的8.33% (6/72);5岁以下儿童患者标本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39.33%(59/150),其中偏肺病毒的检出率高;6~18岁患者标本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5.15%(5/33),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高;18岁以上患者标本阳性检出率为11.76% (14/119),其中流感病毒检出率高.3月份病毒核酸检出率高为74.36%(29/39),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病毒核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都市发热呼吸道病毒感染病例的病原体以偏肺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