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臀三针为主针灸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30例

    作者:朱剑寰;陈海英;陈加云

    目的:观察以臀三针为主针灸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6个月临床观察.对照组采用止痛、维生素类药物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则以臀三针为主针灸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P<0.01).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骨髓血管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干性”的维持作用

    作者:刘莉;涂怀军;彭婷;喻松霞;贺玲;李剑

    造血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HSCs)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已证实骨髓血管组织中的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细胞是培育和维持HSCs的关键部位,彰显了骨髓血管微环境对HSCs调控的必要性.

  •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宋艳萍;闫明;黄晓莉;叶娅;丁琴

    目的 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8月,临床确诊为干性AMD患者12例1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病变区均行全黄斑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光斑直径200 μm,激光光凝时间0.1s+间歇时间1.9s.光凝后随访12个月,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和12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将BCVA检测结果转换为小分边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同时记录黄斑部患眼(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高度的改变.并观察眼底玻璃膜疣变化.结果 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为0.30±0.09,PED高度为(336.3±86.6)μm;治疗后1、3、6、9和12个月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29 ±0.1、0.29±0.1、0.30±0.1,0.31 ±0.1、0.32±0.1;平均PED高度分别为(322.0 ± 83.2) μm、(249.8±56.9) μm、(205.9±69.1)μm、(160.3±103.8) μm、(137.6±132.7) μm.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和12个月的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均无明显提高;PED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高度明显降低.开始治疗后12个月,治疗眼玻璃膜疣数目明显较治疗前减少,未发现新的玻璃膜疣产生.12例12只眼中,视力下降2例,视力无明显改变10例;PED高度改变不明显2例,PED高度升高1例,PED高度明显下降9例.12只眼均重复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复治疗2、3、4次的例数分别为2只眼、8只眼、2只眼.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能有效治疗干性AMD,使患者视力维持在较好水平,消退玻璃膜疣,并降低PED高度,可重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干性与湿性愈合疗法在糖尿病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朝军;张朝晖;马静;田影

    糖尿病足坏疽可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在同一伤口的不同时期,可分别采用干性或湿性愈合疗法,其辨证的关键在于局部血运及感染的情况。干性坏疽初期使用干性愈合疗法,加速坏死组织的脱水,待局部血运改善后采用湿性愈合疗法,促进创面愈合。湿性坏疽初期首先应用干性愈合疗法,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可采用湿性愈合疗法。混合性坏疽二者可同时应用。干性愈合疗法是控制感染的手段之一,湿性愈合疗法是去腐生肌、偎脓长肉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转变,把握好应用时机,是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关键。

  • 雌激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干性维持的影响

    作者:戴旭彬;王萧萧;杨凡巧;欧乾民;姚斯琦;王彦;林雪峰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干性维持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hPDLSC并完成其干细胞鉴定;雌激素处理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雌激素对hPDLSC细胞周期的影响;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干性相关基因Oct4、Sox2、c?Myc以及衰老相关基因p16和p53的变化;雌激素长期处理后观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及骨向分化能力的改变。应用SPSS 17.0软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组间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获得的hPDLSC符合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标准。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雌激素处理48 h后hPDLSC增殖能力(29.730±1.845)较对照组(23.587±2.90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13,P=0.010)。q?PCR结果显示雌激素处理48 h后,hTERT表达量(1.958±0.338)较对照组(1.000±0.018)明显提高(t=7.00,P=0.001);Oct4表达量(2.539±0.493)较对照组(1.000±0.011)明显提高(t=6.26,P=0.001);Sox2表达量(2.234±0.255)较对照组(1.016±0.221)明显提高(t=6.26,P=0.003);c?Myc表达量(1.328±0.091)较对照组(1.003±0.088)明显提高(t=5.67, P=0.002);而衰老相关基因p16表达量(0.460±0.085)较对照组(1.009±0.163)明显降低(t=12.24, P=0.007);p53表达量(0.301±0.041)较对照组(1.004±0.115)明显降低(t=7.77,P=0.016)。雌激素长期处理后,雌激素处理组的克隆形成率(0.058±0.008)显著高于对照组(0.013±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P=0.028),成骨能力显著强于对照组(A对照组=1.238±0.084;AE2=2.460±0.182,t=16.41,P<0.001)。结论雌激素能提高hTERT和Oct4、Sox2、c?Myc的基因表达量,维持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衰老。雌激素长期处理能维持体外扩增时hPDLSC的干性。

  • 调控肿瘤干细胞干性的靶向作用与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赫遥;何苗;魏敏杰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制约肿瘤治疗的瓶颈.近年来研究证实异质性、可塑性和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成为影响CSCs动态转换的重要因素.提示作用于CSCs的靶点与作用机制,不仅要瞄准具有干性特征的CSCs,还要考虑调控参与CSCs干性动态转化的相关因素.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CSCs赖以生存的壁龛环境中的调节通路及相关因子,成为调节CSCs干性的重要机制,为靶向CSCs开展肿瘤治疗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以CSCs动态调控机制为基础,针对EMT和壁龛环境对CSCs干性的调控机制,及近年来靶向CSCs的相关研究作如下综述.

  • 壳聚糖培养对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

    作者:何启艇;邱波;龚明;王海涛;曾海涛

    目的 比较壳聚糖薄膜培养和常规平板培养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干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脐带中分离MSCs并分别进行壳聚糖薄膜培养和常规平板培养.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SCs干性相关基因Nanog、Sox2、c-Myc、Oct-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壳聚糖薄膜培养的MSCs能形成类球状体.壳聚糖薄膜培养的MSCs干性相关基因Nanog、Sox2、c-Myc、Oct-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常规培养组显著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常规培养的MSCs比较,壳聚糖薄膜培养的MSCs能形成类球状体,更能保持MSCs的干性.

  • 壳聚糖薄膜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球体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华杰;徐雄峰;邱波

    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广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被视为组织修复重建领域的新希望.但近年的研究表明,传统的贴壁培养模式改变了细胞生长的原始环境,会导致MSCs自主分化、干性衰退等诸多问题,移植体内后治疗效果不佳.研究证据表明,相较于传统的贴壁培养,3D-球体培养方式对MSCs的生物活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壳聚糖薄膜(CM)培养是一种新型生物膜诱导MSCs成球方法,本文主要从MSCs形态学、生物功能的变化及其潜在机制方面对MSCs的CM成球培养模式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MSCs临床应用方面的潜力.

  • 癌干细胞富集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乃珍;马晓娥;张天柱

    癌干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术后复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分离和富集癌干细胞有助于确定参与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的触发器。近年来,更多研究者的目光聚焦于研究癌干细胞机制这一点上。笔者对癌干细胞分离、富集常规和新兴的手段,以及肿瘤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发展研究及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YAP与肿瘤干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海欣;何娜(综述);郑红(审校)

    YAP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可以与不同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基因的表达。YAP作为活化Hippo途径的关键转录调节蛋白在调节器官大小、细胞自我更新、干细胞和组织特异性祖细胞扩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Hippo途径中MST1/2激酶和其结合蛋白SAV共同磷酸化激酶LATS1/2,激活的LATS1/2磷酸化YAP从而抑制YAP蛋白的活性。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已经在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中发现YAP的高表达能够维持干细胞干性并且已经成为维持干性的标志物,随后的研究发现信号通路可能与肿瘤干细胞(CSC)分化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讨论YAP在维持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干性方面的作用。

  • IQGAP1诱导肝细胞肝癌干性促进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辰;孙慧誌;刘铁菊;梁晓辉;赵楠;董学易;赵秀兰

    目的:检测IQGAP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80例肝癌组织中IQGAP1的表达,采用CD31/PAS双染法检测肝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情况,并分析IQGAP1与血管生成拟态之间的相关性;将IQGAP1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分别转染至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中,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HepG2和SMMC7721细胞中干性相关蛋白CD133、CD44、Sox2和ALDH1的表达情况;细胞功能学实验检测IQGAP1对迁移侵袭、增殖、管道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QGAP1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质,其表达与肿瘤分级、转移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相关(P<0.05).在HepG2细胞中上调IQGAP1,增强了HepG2细胞迁移侵袭、增殖、管道行成能力,促进了干性相关蛋白CD133、CD44、Sox2和ALDH1的表达;在SMMC7721细胞中下调IQGAP1,抑制了SMMC772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管道行成能力(P<0.05),降低了上述干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IQGAP1表达升高促进了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IQGAP1可能通过诱导HCC干性来促进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 三维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贺鑫;李雪;鲍会静;王仁峰;刘运德;宋士伟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而被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及研究,但是在目前的培养条件下,其极易发生老化和自分化而失去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三维球体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性及衰老的影响。
      方法:取3周龄 C57/B6小鼠,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包被有壳聚糖的培养板和普通培养板。培养5 d后分别收集两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及干性相关标志分子,应用PI和Annexin-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β-Gal染色鉴定衰老。
      结果与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第3天就可以聚集成球状生长,球体状生长的细胞干性相关标志分子CD44和Sca-1表达高于普通培养细胞,PI和Annexin-V染色可见球体培养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且通过β-Gal染色可见球体状态生长的细胞无明显衰老。上述结果表明,三维球体培养技术有益于维持间充质干细胞的干性,减少其凋亡并延缓衰老。

  • 持续低氧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及饲养层制备的影响

    作者:魏含清;裴轶劲;王丹丹;蒋杨;王春;李洪梅

    背景:在传统的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中,饲养层细胞制备和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扩增大都是在常氧条件下进行的,氧培养条件的改变有可能影响饲养层细胞,从而改变胚胎干细胞的生长特性或分化能力,但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报道.目的:观察低氧培养对饲养层细胞及小鼠胚胎干细胞干性维持的影响.方法: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分为常氧组(体积分数20%O2)和低氧组(体积分数5%O2)持续传代培养,绘制生长曲线,检测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分为常氧组(饲养层为常氧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体积分数20%O2条件下培养)和低氧组(饲养层为低氧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体积分数5%O2条件下培养),观察胚胎干细胞的生长形态,检测干细胞多能性指标Oct4、Sox2以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α 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较快,线粒体膜电位上升,产生活性氧减少(P < 0.05);②胚胎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Oct4、Sox2高表达,低氧组形成的中小集落及HIF-1α mRNA表达比常氧组显著增多(P < 0.05);③结果表明,体积分数5%O2持续低氧培养利于维持饲养层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活力和胚胎干细胞的干性维持.

  • CARM1维持羊水干细胞干性的机制

    作者:吴静;赵利华

    背景:研究表明,CARM1催化的组蛋白H3R17/R26的甲基化修饰对于胚胎干细胞干性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在羊水干细胞干性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初步探讨CARM1在维持羊水干细胞干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分离、培养人妊娠晚期羊水干细胞,RT-PCR鉴定干细胞标志物及CARM1基因的表达。利用CARM1的两条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沉默羊水干细胞中CARM1基因的表达。RT-qPCR检测CARM1基因的表达沉默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H3R17的甲基化水平。RT-qPCR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CT4,SOX2和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人妊娠晚期羊水干细胞能够表达干细胞标志物,包括OCT4、SOX2、Nanog和KLF4,并表达CARM1基因;②CARM1的两条shRNA均能够有效沉默CARM1基因的表达;③CARM1表达沉默后,羊水干细胞中组蛋白H3R17的甲基化水平降低,OCT4和SOX2的表达也降低,而NANOG的表达没有发生变化;④结果表明,CARM1可能通过调控OCT4和SOX2基因的表达,进而起到维持羊水干细胞干性的作用。

  • 两性霉素B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分化

    作者:黄文敬;刘俊江;周建宇;洪敬欣;李茜;韩俊领

    背景:建立和完善避免真菌污染的方法,有效降低采集脐带时分离培养的污染率,以便获得优质高效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正常顺产足月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经两性霉素 B 处理,用MesenPRO RS?培养基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析其形态、增殖方式和免疫表型,在体外诱导其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经两性霉素B处理后,在体外仍能成功分离培养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仍强表达CD44,CD105,CD73,CD90,阴性表达HLA-DR,CD29,CD31,CD34。两性霉素B处理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能向脂肪和成骨细胞分化。

  • 卵巢癌细胞系ID8中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作者:俞晓毓;吴迪;王净;李菲;白绪乐;赵枫姝;窦骏

    背景: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鼠卵巢癌细胞系 ID8 中是否存在肿瘤干细胞仍未见报道.目的:分选小鼠源性卵巢癌细胞系ID8的肿瘤干样细胞,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 ID8 细胞,将获得悬浮球细胞传代扩增.体外采用 CCK8 法、平板克隆、Transwell小室侵袭及体外药敏实验观察悬浮球细胞与常规培养的ID8细胞在生物学功能上的差异.应用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悬浮球细胞和非悬浮球细胞的肿瘤干细胞标志ALDH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小鼠致瘤实验观察其成瘤能力.结果与结论:小鼠卵巢癌 ID8 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可稳定传代的悬浮球细胞,与非悬浮球细胞相比,具有较强的增殖、自我更新、侵袭、耐药及致瘤的能力,并高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 ALDH1.说明无血清培养法可以有效的富集具有卵巢癌干样细胞特征的ID8悬浮球细胞.

  • 人牙髓干细胞及非牙髓干细胞中微小RNA表达谱比较研究

    作者:吕红兵;郑碧琼;雷丽珊;张明;傅升;樊丽娜

    目的 比较微小RNA(miRNAs)在人牙髓千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及非DPSCs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维持DPSCs干性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1-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原代培养人牙髓细胞,利用结合了STRO-1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磁珠分选获得DPSCs,并进行成牙本质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0C)值以及进行yon Kossa染色,鉴定其分化能力.采用mi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DPSCs和非DPSCs中miRNAs的表达,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结果 与非DPSCs相比,DPSCs中表达上调超过2倍的miRNAs有11个,表达下调超过2倍的miRNAs有3个.结论 miRNAs表达谱的变化可能与DPSCs干性状态的维持相关.

  • 人IL-12/慢病毒重组体对结肠癌干细胞“干性”的影响

    作者:尹晓玲;王正中;赵银晶;陈华俊;杨晓琼;梁后杰

    目的:构建并鉴定人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观察其在结肠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s)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为后续动物试验做准备.方法:PCR扩增pORF-hIL-12质粒获得IL-12基因,通过双酶切及连接后构建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分离鉴定结肠CSCs,将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转染结肠CSCs建立IL-12过表达模型,检测IL-12在结肠CSCs的表达及对结肠CSCs“干性”的影响.结果:PCR、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构建正确,流式细胞仪成功分选出CD133+CD44+ SW480结肠CSCs,IL-12/慢病毒转染结肠CSCs后,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结肠CSCs培养上清均有IL-12表达,IL-12抑制结肠CSCs自我更新,促进其分化.结论:IL-12/慢病毒过表达重组体能在结肠CSCs中稳定表达并能抑制结肠CSCs自我更新及分化.

  • 干性助热溶解注射用环磷酰胺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作者:赵雪金;李玉兰;曾燕辉;林秀珍;冯美银;邓群娱

    目的 探讨干性助热溶解注射用环磷酰胺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注射用环磷酰胺180瓶随机分为实验组(n=90)与对照组(n=90).实验组采用干性助热溶解;对照组则按常规水溶性助热溶解,观察两组药物溶解时间及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助热(80~100℃)的溶解时间分别为(0.41±0.07)min、(7.13±1.97)min,两组药物溶解效果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实验组干性助热溶解注射用环磷酰胺比对照组水溶性助热溶解方法更安全、更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七氟烷下调LSD1表达抑制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作者:计超;席思维;张磊;于悦;吴晓炀;姜虹

    目的:研究七氟烷通过下调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的表达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导致细胞干性下调.方法:将E14小鼠胚胎干细胞随机分为4组(n=6):空白对照组、对照组+LSD1过表达组、 七氟烷组和七氟烷+LSD1过表达组.前两组给予含有5%CO2和21%O2的混合气体,后两组给予4.1%七氟烷,均处理6 h.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LSD1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干性基因Oct4、Sox2、Nanog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组在干预后小鼠胚胎干细胞出现提前分化现象,LSD1及干性基因(Oct4、Sox2、Nanog)表达显著下降(P<0.05).LSD1过表达逆转七氟烷造成的小鼠胚胎干细胞LSD1及干性基因表达下调.结论:七氟烷可能通过下调小鼠胚胎干细胞LSD1的表达,抑制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从而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正常增殖与分化.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