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疏肝健脾补肾方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脾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的影响

    作者:刘亚梅;郭兴伯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补肾方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transgenic,Tg)小鼠脾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的影响,探讨其抗病毒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设10只HBV非Tg小鼠为正常对照组,50只HBV Tg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德福韦(ADV)组及中药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0只.中药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疏肝健脾补肾方10、20、40 g生药/kg灌胃;ADV组给予ADV 50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灭菌等渗生理盐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21天.采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BV Tg小鼠给药前1天(T0)、给药后10天(T1)、21天(T2)、停药后3天(T3)血清HBV DNA;采用ELISA法检测其T3时血清HBsAg.流式细胞仪测定所有小鼠脾T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各给药组T0时血清HBsAg均为阳性,T3时ADV组HBsAg转阴数高于中药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T0时比较,给药后中药大剂量组可持续降低HBV DN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V组HBV DNA含量亦逐渐下降(P<0.01),但在T3时有所回升.中药各剂量组及ADV组均可提高CD+3细胞百分比(P<0.05,P<0.01);中药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CD+8百分比(P<0.01).与其他给药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CD+4、CD+4/CD+8升高,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剂量组CD+3及中药大剂量组CD+4、CD+8、CD+4/CD+8均与本组给药前后HBV DNA滴度减少呈显著正相关(r=0.654,P<0.05;r=0.53,r=0.79,r=0.80,P<0.01).结论 疏肝健脾补肾方具有抑制HBV Tg小鼠HBV DNA复制的能力,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抗HBV的机制之一.

  • OmpC-HBsAg'a'表位嵌合蛋白疫苗的构建表达及其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效果研究

    作者:钮晓音;倪润洲;李小彦

    目的:构建OmpC-HBsAg'a'表位嵌合蛋白疫苗来研究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HBsAg'a'抗原决定簇主要肽段S-(124-147aa)插入到沙门氏菌外膜孔道蛋白OmpC第4 Loop区,并运用DsbA进行辅助二硫键形成,对HBV转基因小鼠免疫,激活固有免疫系统中的B-1细胞产生HBsAb.结果:HBsAg的adr 'a'表位CTSPAQGTSMFPSCCCTKPSDGNC成功插入OmpC-HBsAg 'a'基因的588~659 bp之间,重组后的载体PCR鉴定和测序结果完全与设计相一致.IPTG诱导表达后,荧光显微镜显示3E7抗体能够识别BL21外膜表面的OmpC-HBsAg'a'表位嵌合蛋白,用表达该蛋白的BL21直接免疫HBV转基因小鼠,能够产生HBsAb抗体.结论:OmpC-HBsAg'a'表位嵌合蛋白在原核中表达具有天然构象,以此蛋白为基础的疫苗能够打破HBV转基因小鼠对HBsAg的免疫耐受.

  • 加味小柴胡汤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及乙肝抗原影响的研究

    作者:孙晓慧;王者令;刘中景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及乙肝抗原含量的影响.[方法]36只经筛选HBV-DNA阳性的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中药组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水煎剂,西药组给予拉米夫定,空白对照组给予0.85%氯化钠治疗.观察治疗后各组动物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含量的变化.[结果]血清HBV-DNA水平变化,与治疗前和空白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均有显著性改善,且两者均以西药组的改善效果显著(P<0.05,<0.01).肝组织中HBV-DNA含量变化,与空白组进行比较,中药组对HBV-DNA含量无明显改善作用,而对HBeAg和HBsAg改善显著(P<0.05,<0.01);西药组则只对HBV-DNA有显著影响(P<0.01),对HBsAg和HBeAg的改善不显著.[结论]加味小柴胡汤能降低血清HBV-DNA水平,虽作用不及西药,但其降低HBsAg、HbeAg却明显优于西药.

  • 酒精对C57背景HBV转基因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

    作者:李娜;易学瑞;袁有成;张欣蕊;孔祥平

    目的 观察长期大量饮酒对C57BL/6J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hepatitis B virus transgenic,HBV-Tg)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30只C57BL/6J HBV-Tg小鼠和30只同背景野生型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饮取白酒的HBV-Tg酒精组、野生型酒精组、饮取水的HBV-Tg对照组及野生型对照组.连续观察18个月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水平.行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以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及胶原沉积情况,同时行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HBsAg免疫组化检测HBcAg、HBsAg的表达,泛素(ubiquitin)免疫组化观察酒精性透明小体(Mallory小体)情况.结果 HBV-Tg酒精组小鼠HBsAg水平在第6个月时达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第18个月时HBsAg水平显著低于HBV-Tg对照组(P<0.05),肝组织HBcAg、HBsAg表达显著高于HBV-Tg对照组(P<0.05).血清ALT、肝组织HYP水平较其余3组明显增高(P<0.05),肝脏病理损伤严重,有明显胶原沉积,未观察到肿瘤形成.Ubiquitin免疫组化Mallory小体检出率较野生型酒精组小鼠多.结论 HBV表达增加酒精对肝脏损伤的程度,使肝脏更易于向纤维化方向发展.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对免疫抑制状态下小鼠肝癌复发的影响

    作者:高伟;葛亮

    目的:比较免疫抑制状态下血清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阴性小鼠肝脏肿瘤的复发及进展情况,为临床应用HBsAg阳性供肝行肝移植治疗以挽救晚期肝癌患者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选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Balb/c小鼠30只,对照组选用普通Balb/c小鼠30只,每组分别给予脾包膜下接种H22肿瘤细胞株,术后给予环孢素A、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免疫抑制干预治疗,模拟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状态,至观察结束。分别于术后1、2、3周处死小鼠,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肿瘤复发率、荷瘤肝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两组小鼠肿瘤复发率:实验组术后1、2、3周分别为20%、50%、80%,对照组术后1、2、3周分别为20%、40%、70%;荷瘤肝重:实验组术后1、2、3周分别为(1.04±0.05)g、(1.16±0.06)g、(1.29±0.06)g,对照组术后1、2、3周分别为(1.01±0.06)g、(1.13±0.05)g、(1.25±0.08)g;肝组织PCNA阳性指数:实验组术后1、2、3周分别为22.20%±5.85%、44.20%±6.07%、53.40%±7.92%,对照组术后1、2、3周分别为22.80%±5.51%、43.60%±6.95%、56.80%±9.14%;VEGF阳性指数:实验组术后1、2、3周分别为20.80%±5.47%、25.90%±5.51%、37.60%±2.16%,对照组术后1、2、3周分别为17.00%±4.14%、26.70%±6.40%、37.30%±1.42%;ICAM-1阳性指数:实验组术后1、2、3周分别为15.40%±3.89%、23.20%±3.61%、31.30%±3.47%,对照组术后1、2、3周分别为14.50%±3.41%、22.80%±2.97%、29.40%±3.69%;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免疫抑制状态下HBV转基因Balb/c小鼠移植型肿瘤复发动物模型的观察研究,认为血清学HBsAg阳性对小鼠肝癌复发及生长无显著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