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李国栋从血论治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经验

    作者:李国峰;邱剑锋;袁亮;洪子夫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由于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病程长,治疗困难,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李国栋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专家,其勤求古训,汇通中西,临证对便秘一症有独到见解.

  • 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便秘的影响

    作者:申文武;唐颖;邓佳辉;鲜玉霞

    2010年3月29日在对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电休克治疗后,病人伴有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突然得到改善.现报道如下.

  •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腹泻的护理

    作者:曹媛媛;唐蓉蓉;杨洋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重要病因之一.顽固性便秘是指便秘病史超过 6 年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依赖泄剂或灌肠协助排便超过 2 年,经结肠运输实验和排便造影诊断混合型便秘,并排除精神及心理疾病等因素造成的便秘[1].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经正规的内科治疗疗效欠佳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

    作者:黄裕;陈启仪;姜军;冯啸波;倪玲;史益凡;李宁

    目的:探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60例(便秘组)和人院行痔疮和低位肛瘘病人60例(对照组).入院后第1天,抽血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C反应蛋白(CRP)、促炎因子(TNF-α、IL-6)、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CD3+、CD8+ CD3+、CD4+/CD8+和HLA-DR)水平. 结果:便秘组病人IgG和IgM、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D3+和CD8+CD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和免疫炎症反应状态.

  • 189例顽固性便秘患者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行金陵术的护理

    作者:曹媛媛;刘伟娇;杨洋

    目的:总结189例顽固性便秘患者在加速康复外科( ERAS)理念下行金陵术的护理。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门诊预康复,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和药物指导。术中充分止痛及保温。术后准确的疼痛评分及干预;加强肛门周围皮肤的护理;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每晚进行温水泡脚;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导管的护理;饮食指导。结果本组189例痊愈出院,其中有56例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判断≥3分为高度营养风险,给予制定营养支持计划(39例肠内营养和17例肠外营养),以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术后24个月随访92.7%,患者排便满意率94.1%,术后出现肠梗阻11例,其中4例肠梗阻需手术治疗,其他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未出现手术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顽固性便秘患者在ERAS理念下行金陵术的护理,可行、安全、有效,并可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

  • 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启仪;冯啸波;倪玲;田宏亮;李广科;姜军;李宁;黎介寿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于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4—2015年间在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确诊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并行金陵术治疗的198例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式的不同,非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0例,术前常规肠道准备,术后如存在腹泻、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时给予益生菌和益生元治疗)和微生态治疗组(98例,除围手术期常规处理外,术前2周开始口服益生菌和益生元,并行肠内营养;术后待恢复排气排粪后再继续予以益生菌和益生元).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1、3、6和12月进行术后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和Wexner便秘评分,并记录腹泻和腹胀发生情况.结果 微生态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以及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生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6%(27/98)和37.0%(37/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但微生态治疗组小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0%(2/98)比9.0%(9/100),P=0.034],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7.2±3.1)d比(9.8±3.6)d,P=0.040].术后1月,微生态治疗组患者腹泻和腹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腹泻:30.9%(29/94)比46.9%(45/96),P=0.024;腹胀:44.7%(42/94)比60.4%(58/96),P=0.030],GIQLI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2.36比43.55)(P=0.026).术后12月时,两组患者腹泻、腹胀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腹泻:3.4%(3/89)比3.3%(3/90),P=0.989;腹胀:6.7%(6/89)比5.6%(5/90),P=0.7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QLI和Wexner便秘评分均逐渐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可明显降低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小肠炎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轻术后早期腹胀及腹泻症状,改善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

  • 跨膜蛋白16A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唐铁轮;陈启仪;马春星;倪玲;姜军;李宁

    目的: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6月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行外科手术切除的30例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结肠手术标本作为实验组(取材部位:乙状结肠全层标本)﹔选取3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作为对照组(取材部位:取距肿瘤至少5 cm以上的正常结肠组织)。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MEM16A和c-kit在结肠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结肠标本中,均见TMEM16A蛋白及c-kit的表达,在结肠中的表达部位分布基本一致。实验组结肠组织中TMEM16A和c-kit的免疫荧光表达、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MEM16A:吸光度值为1.84±0.25比3.65±0.32,灰度比为0.66±0.07比1.04±0.17,mRNA相对表达量为0.41±0.05比1.00﹔c-kit:吸光度值为3.38±0.24比5.06±0.31,灰度比为0.64±0.06比0.98±0.09,mRNA相对表达量为0.18±0.08比1.00﹔均P<0.05)。结论 TMEM16A在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通过调控c-kit的表达来调节结肠平滑肌的运动,并可能成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治疗的新靶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