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马尔康柴胡不同药用部位解热、保肝作用与急性毒性研究

    作者:闫婕;卫莹芳;龙飞;林波;康敏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川产“竹叶柴胡”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评价柴胡属其它植物药用价值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研究采用酵母致热法引起实验动物发热,测定大鼠直肠温度.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制备肝损伤模型.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丙二醛(MDA)含量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结合HE染色病理组织切片镜检及评分分析,对马尔康柴胡地上部分和根部进行解热保肝药理作用的研究.采用大给药量试验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解热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地上部分高、低剂量及地下部分高剂量组造模后2h肛温明显降低,地上部分高剂量组在造模后4h出现肛温降低.保肝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马尔康柴胡根及地上部分水提液可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GOT、GPT、MDA水平,提高肝组织GSH水平;结合病理学观察,给药后第2天肝损伤明显,至给药后第6天和第14天,肝损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大剂量给药时呈现一定程度可逆性肝脏急性毒性.结论:马尔康柴胡根部和地上入药部分具有与柴胡一致的解热、保肝作用,具有药用价值;其“量-效-毒”关系还需深入研究.

  • 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作者:叶方;杨光义;杜士明;王刚;杜婷;孙荣进

    目的:分析比较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经不同方法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将竹叶柴胡饮片经蜜制、酒制、醋制后,分别提取生品和几种炮制品中的总皂苷、挥发油,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炮制前后总皂苷和挥发油含量.结果: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蜜制后总皂苷含量升高,酒制和醋制后总皂苷含量降低,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生柴胡>醋柴胡>酒柴胡,含量分别为2.037 5%,1.519 6%,1.317 4%,1.127 4%;几种炮制方法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有明显升高,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酒柴胡>醋柴胡>生柴胡,含量分别为0.736%,0.689%,0.630%,0.39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竹叶柴胡前后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证明根据不同的药用目的炮制柴胡药材具有科学性.

  • HPLC测定竹叶柴胡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林海霞;王书林;王砚;孙翠萍

    目的:建立竹叶柴胡中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HPLC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0.8 n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进样体积10 μL.结果:芦丁在667.8 ~33 390 ng(r =0.9998),槲皮素在216.0~10 798.4 ng(r =0.9999),山奈素在27.5 ~1372.8 ng(r =0.9999),异鼠李素在130.6~6528.0 ng(r =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 RSD 0.78%),94.5% (RSD 1.13%),94.5%( RSD 1.15%),94.1% (RSD 1.09%).结论:该法在同一色谱系统中同时测定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用于竹叶柴胡药材的质量评价.

  • 竹叶柴胡根中皂苷类成分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

    作者:李旻;王砚;余弦;赵磊;王书林

    目的:研究竹叶柴胡根中的皂苷类成分,为其入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对竹叶柴胡根中皂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用C18(4.60 mm× 150 mm,5μm)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 μL.结果:竹叶柴胡根中含有皂苷类成分.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40~8 800 ng(r=0.999 7),488 ~9 760 ng(r =0.999 2)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88%(RSD 0.41%),100.23%(RSD 0.46%).样品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总量在0.48%~1.08%.结论:竹叶柴胡全草入药具有其科学性.

  • 微波辅助提取竹叶柴胡总黄酮的正交实验筛选

    作者:王海宁;谢印芝;樊飞跃;刘培勋;龙伟

    目的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从竹叶柴胡中提取总黄酮.方法 考察了影响提取率的因素,包括提取溶剂、物料粒度、微波时间、功率、固液比、pH值,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优化. 结果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竹叶柴胡总黄酮的佳条件:60%乙醇为提取溶剂,竹叶柴胡粒度为120目以上,pH值7~8,按1∶ 30的料液比,微波功率为640W下辐照3min.总黄酮提取率约为8.5%,与热回流提取2h相比提取率多出16.1%.结论 微波辅助提取不仅提取率高,而且提取时间大大缩短,是竹叶柴胡中总黄酮快速高效的提取方法.

  • 柴胡与大叶柴胡的鉴别

    作者:刘惠军;庄志宏;胡志英;董永强

    柴胡属的植物品种较多、分布广,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把大叶柴胡及其变种当作柴胡使用,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应正确识别柴胡与大叶柴胡、同时充分了解大叶柴胡的毒副作用.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竹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d

    作者:王建科;李玮;林昶;陈敏红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竹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和d并对不同产地的品种进行比较.方法 Agilent C18色谱柱(150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检测波长204 nm;柱温40℃;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 竹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进样量分别在0.147~4.41 μg (r=0.999 9)、0.091~2.73 μg (r=0.999 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6%(RSD为2.9%)、100.4%(RSD为2.3%).结论 对10个产地竹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的平均含有量为0.12%,柴胡皂苷d为0.07%,其中以云南禄丰产的含有量高.

  • 竹叶柴胡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梁之桃;秦民坚;王峥涛

    目的:为了开发利用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天然资源,阐明其有效成分,对竹叶柴胡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并鉴定13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anomalin(I),白花前胡丙素((+)-praeruptorin A)(II),(4),(+)3′-angeloyloxy-4′-keto-3′,4′-dihydroseselin(III),木糖醇(xylitol)(IV),柴胡色原酮A(saikochromone A)(V),6′′-O-乙酰基柴胡皂苷d(6′′-O-acetylsaikosaponin d)(VI),柴胡皂苷b4(saikosaponin b4)(VII),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VIII),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IX),柴胡皂苷b2(saikosaponin b2)(X),柴胡皂苷c(saikosaponin c)(XI),此外还有β-谷甾醇,β-胡萝卜甙.结论:化合物I,II,III,IV,V,VI,VII,X均为首次从竹叶柴胡中分得,其中化合物II和II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 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不同采收期柴胡皂苷A、D含量动态积累研究

    作者:蔡华;杜士明;叶方;马东明;王刚;杜婷

    目的 以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皂苷a、d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本地区竹叶柴胡的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 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中的柴胡皂苷a、d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7月底柴胡皂苷a、d的含量高,到11月底低.结论 初步确定了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适采收期,为柴胡药材的采收及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竹叶柴胡与猪殃殃的鉴别

    作者:骆传启;吴照喜

    现在临床上应用猪殃殃较为广泛,但与竹叶柴胡在调配中易于混淆.现将二者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化学成分、性味、功效鉴别如下.1 来源1.1 竹叶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竹叶柴胡的根及全草.

  • 竹叶柴胡与北柴胡的抗炎保肝作用比较

    作者:杜婷;杜士明;王刚;孙荣进;杨光义;叶方;袁玲玲;刘涛

    目的:比较竹叶柴胡与北柴胡抗炎、保肝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小鼠模型及蛋清致足肿胀大鼠模型比较两种柴胡水煎液的抗炎作用;采用腹腔注射含0.1%四氯化碳( CCl4)的花生油溶液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 GSH);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核因子-κB ( NF-κB)变化。结果耳肿胀实验表明竹叶柴胡和北柴胡的水煎液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竹叶柴胡组和北柴胡组ALT、AST、SOD、GSH及MDA均较模型对照组改善(P<0.05或P<0.01),且两组改善情况相近;各治疗组ALP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竹叶柴胡组和北柴胡组TGF-β和NF-κB表达相近。结论竹叶柴胡和北柴胡的抗炎、保肝作用相近。

  • 鄂西北地区不同生长条件和品种柴胡中多糖含量比较

    作者:叶方;杨光义;杜士明;王刚;孙荣进

    目的 测定鄂西北地区不同生长条件和品种柴胡中多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以620 nm波长为检测波长,分别测定柴胡中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计算总多糖含量.结果 鄂西北地区野生竹叶柴胡多糖含量高于同地区种植柴胡,但低于山西产北柴胡和湖北南漳种植的三岛柴胡.结论 不同生长条件的柴胡药材中柴胡多糖含量不同,但差异不明显;不同品种柴胡药材中的多糖含量有明显差异.

  • 鄂西北地区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中柴胡多糖含量变化

    作者:叶方;杨光义;杜士明;王刚;杜婷;孙荣进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该地区竹叶柴胡佳采收期。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检测波长620 nm,分别测定柴胡中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计算总多糖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中柴胡多糖含量为9.642%~15.479%,具有明显差异,总多糖含量在11月底种子成熟时高。结论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适采收期为每年11月底。

  • 鄂西北地区柴胡及其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作者:叶方;杨光义;杜士明;王刚;杜婷;孙荣进;黄开合;张文明

    目的:比较鄂西北地区柴胡及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06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柴胡中总黄酮含量有一定差异,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结论:研究柴胡地上部分可实现柴胡药用植物的综合利用,对开发新的中药药用资源具有积极和现实意义.

  • 鄂西北地区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根及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杨光义;叶方;杜士明;王刚;杜婷;孙荣进;张文明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房县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地下和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竹叶柴胡的佳采收期.方法:以柴胡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进行分析,考察不同采收期柴胡中总黄酮的变化规律.结果:竹叶柴胡根中总黄酮含量随生长时间逐渐升高,6~11月总黄酮含量分别是0.394 7%,0.298 4%,0.578 9%,0.531 7%,0.952 3%,0.946 2%;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没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但在6月起苔时和10月种子成熟时总黄酮含量高,6~10月总黄酮含量分别是2.908 7%,2.336 0%,2.722 3%,2.160 8%,2.969 5%.综合分析,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佳采收期应在种子成熟期的10月.结论:确定了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佳采收期,为鄂西北地区柴胡药材的规范化种植(GAP)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UPLC-MS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蔡华;叶方;杨光义;肖凌;杜士明

    目的:对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UPLC-MS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建立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方法:采用UPLC-MS测定鄂西北竹叶柴胡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RBEH C18色谱柱(100 mm ×2.1 mm,1.7μm),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0.3%甲酸水,流速为0.2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电喷雾离子源:ESI (-)。结果: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共检出8个分离度良好的共有峰;通过质谱信息结合文献报道,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所得UPLC-MS指纹图谱及其评价指标为科学评价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 竹叶柴胡与北柴胡解热镇痛作用的比较

    作者:杜士明;杜婷;王刚;叶方;孙荣进;陈科力

    目的:比较竹叶柴胡与北柴胡解热镇痛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模型比较2种柴胡水煎液的解热作用;采用醋酸扭体试验及热板法比较2种柴胡水煎液及醇提液的镇痛作用.结果:竹叶柴胡和北柴胡的水煎液均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两者解热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醋酸扭体试验的结果表明竹叶柴胡和北柴胡的水煎液、醇提液均有镇痛作用,且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热板法试验结果表明2种柴胡的水煎液有镇痛作用且无明显差异(P>0.05),但醇提液无明显镇痛作用.结论:竹叶柴胡与北柴胡解热镇痛作用相似.

  • 感甦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袁强华;宋英;朱璐璐;安小梅;赵雪丽

    目的:研究确定感甦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感甦合剂中竹叶柴胡、防风、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327,250 nm处分别测定绿原酸、葛根素含量.结果:TLC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绿原酸在0.121 2~3.0300 μg、葛根素在0.088 96~2.2240 μg范围内分别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1.0000、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2%(RSD为1.20%)和100.62%(RSD为1.39%).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对感甦合剂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 竹叶柴胡的性状与形态组织鉴定

    作者:肖英华

    对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为竹叶柴胡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关键词: 竹叶柴胡 显微特征
  • 鄂西北地区柴胡资源调查研究

    作者:杜士明;叶方;杨光义;王刚;陈科力

    目的:调查鄂西北地区柴胡资源品种及其分布情况,为该地区柴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参考已收藏的部分标本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鄂西北地区分布的柴胡品种主要是竹叶柴胡,偶见狭叶柴胡,尚未见北柴胡分布.结论:竹叶柴胡是鄂西北地区的主流柴胡品种,鄂西北地区所产、习称为“北柴胡”销往全国各地的柴胡药材商品实际为竹叶柴胡的干燥根.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