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甲状腺术后的影响

    作者:许占宏;董全玲;王国年;梁洁;张力敏;聂焱

    目的观察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后循环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拟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均采用C4一针法进行双侧颈浅神经丛及患侧颈深神经丛阻滞,所用药物为0.35%罗哌卡因.A组为单纯颈神经丛阻滞组(对照组);B组为颈神经丛阻滞辅以穴位粘电极HANS组,颈神经丛阻滞前使用HANS刺激20min,术中持续刺激,并且在术后4、8、12h再行电针刺激3次,每次20min.结果 B组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各项生理指征平稳,疼痛及恶心呕吐评分与A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术后使用镇痛药的病人例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甲状腺手术病人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可减轻术后疼痛,保持术后循环稳定.

  • 电针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胃黏膜血流灌注分的影响

    作者:张兆伟;张翮;王兰;张敏;沈卫东

    目的 通过监测术中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 (g-a) CO2]数值的变化,观察电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胃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收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2例,行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施以常规全身麻醉;治疗组30例,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复合穴位电针,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术中获取反映胃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数据,以备评价所用.结果 两组治疗后PgCO2、P (g-a) CO2数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各项数据随时间变化均存在组内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电针应用在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能够保证胃黏膜的血氧供应,具有胃功能保护的作用.

  • 针刺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小斌;陆秀娟

    目的 对比评价针刺麻醉与颈丛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甲状腺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分别采用针刺麻醉和颈丛阻滞麻醉,进行甲状腺手术,对比两组在麻醉前、麻醉后15 min和术中心率的变化及手术中或手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心率都较麻醉前加快(P<0.05),手术全程中Ⅰ组的心率变化较小,与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Ⅰ组恶心呕吐、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要小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针刺麻醉要优于颈丛阻滞麻醉.

  • 微创埋线用于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作者:闵屹华;朱余明;周红;施伶俐

    目的 比较在针药复合麻醉肺切除手术中运用微创埋线与全麻的麻醉效果,为针麻肺切除手术探索新的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50例肺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术前予以微创埋线,取穴华佗夹脊(T4、T6、T8)与背俞穴(肺俞、心俞、膈俞)、曲池、足三里.对照组采用全麻.记录两组术中11个时间点的生理指标,计量术中麻醉药物实际使用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中11个时间点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芬太尼追加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及罗库溴铵追加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埋线相对于全麻方案,能减少手术中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微创埋线与药物在肺切除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 针刺复合全麻对围术期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作者:丁依红;顾陈怿;沈利荣;吴凉森;施征;陈跃来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经穴组(针刺经穴复合全麻组)、非经非穴组(针刺非经非穴复合全麻组)、全麻组.三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1、异丙酚2 mg·kg-1、维库溴铵0.1 mg·kg-1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取穴,进针得气后持续电针刺激,直至术毕.应用肌松监测仪持续监测维库溴铵的显效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并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时间.结果 三组的肌松效应中显效时间、起效时间、恢复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穴组的维持时间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穴组与全麻组比较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P<0.05).经穴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延长肌松药的维持时间,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 针药复合麻醉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

    作者:王文礼;童秋瑜;付国强;黄建平;沈卫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笔者自2007年3月至6月开展针刺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13例,现报道如下.

  • 针刺麻醉在颈部手术的应用

    作者:王宝洪

    10余年间,笔者共在374例颈部手术应用针刺麻醉,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74例患者中男58例,女316例;年龄小22岁,大71岁;甲状腺腺瘤并腺叶部分切除术192例,甲状腺腺瘤摘除术89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69例,腮腺混合瘤切除术16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4例,颏下皮样囊肿切除术3例,甲状旁腺摘除术1例.

  • 耳穴穴位注射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可;汪勇;吴文通;黄坚

  • 针刺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器官保护作用

    作者:陈冰凝;章放香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是传统医学中的瑰宝。近年来针刺辅助麻醉及针灸的器官保护作用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并取得了快速发展,包括术前镇静、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术中减少麻醉药用量,术后镇痛、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且还有较好的器官保护作用。国外对针刺研究已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但其作用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还需进一步论证。该文就针刺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作一综述。

  • 针刺复合颈丛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Meta分析

    作者:陈梁;曹彦俊;李涛;万钰茜;沈卫东

    目的 评价针刺复合颈丛麻醉和单纯颈丛麻醉运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针刺复合颈丛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及Ebsco Medline,年限为2014年5月31日之前发表的文献.在排除重复、无关及非随机对照试验后,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针刺复合颈丛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PEDro量表对符合入选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用专用软件RevMan 5.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共75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有效性分析同质性较好,合并效应量OR=4.49,95%C1(2.82,7.14),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6.3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复合颈丛麻醉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针刺复合颈丛麻醉可以提高麻醉的效果.术中心率分析异质性较大[WMD=-11.16,95%C1(-16.54,-5.78)],提示针刺复合颈丛麻醉术中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分析,同质性较好,合并效应量OR=0.20,95%C1(0.11,0.35),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5.5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复合颈丛麻醉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复合颈丛麻醉相对于单纯颈丛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降低术中心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不同刺激参数下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术患者NK细胞的影响

    作者:闵屹华;朱余明;周红;施伶俐

    目的 观察不同刺激参数下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手术患者的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法,将85例肺部开胸手术肺切除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17例.A组为全麻对照,B组予2Hz电针刺激穴位,C组予2/100 Hz电针刺激穴位,D组予100 Hz电针刺激穴位,E组予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术后第1天测外周血NK细胞活性.结果 术后NK细胞活性,B组、D组与A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E组与A组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差异倾向.结论 2Hz与100 Hz针药复合麻醉方案可改善肺切除手术中患者NK细胞活性.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针刺麻醉验案

    作者:章秋瑜;赵建华;袁岚;马文;潘红;沈卫东

    如今,输尿管镜术已经可以采用多种麻醉方式.医生除了在意如何尽量减少手术操作本身给患者带来的组织损伤之外,还要考虑更适合的麻醉方式,比如在不影响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该手术恢复时间、减少手术费用、降低手术和麻醉风险等.

  •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珂;张庆华;赵国屏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 从经筋理论探讨针刺麻醉

    作者:吴焕淦;张仁;口锁堂;刘立公;施征

    从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出发,分析经筋与神经、神经与麻醉、针刺与麻醉的关系,并从以往针刺麻醉文献资料统计结果来佐证其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论证经筋理论在针刺麻醉中的关键作用和如何从经筋理论阐释针刺麻醉.

  • 针刺麻醉肺切除术研究的体会与思考

    作者:吴焕淦;朱余明;周恩华;周红;施征;童稳圃;顾陈怿;陆黎

    针刺麻醉是我国针灸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推动了针灸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自然科学多学科对针灸的研究,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针刺麻醉肺切除术是针刺麻醉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肺科医院和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经合作从事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回顾针刺麻醉肺切除术的研究历程,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尚未克服的难点,探讨解决的措施和研究的方向.

  • 电针对术中血糖的影响

    作者:陆黎;朱洪生

    目的观察电针对手术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施行胆道手术的患者,分为单纯硬膜外组(Ⅰ组)和电针复合硬膜外组(Ⅱ组).在麻醉前、麻醉后、术中强烈刺激及术毕测定血糖,并同时记录心率、血压.结果术中强烈刺激时,Ⅱ组血糖上升较平缓,与麻醉后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与麻醉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应激引起的血糖升高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是在强烈刺激的情况下,有减缓血糖上升的趋势.

  • 不同人群对针刺麻醉的认知及接受度报道

    作者:王宝洪

    针刺麻醉自1958年第一次临床应用距今已整整50年.虽经历起伏,但终被世界所认可.笔者通过对800例住院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的问卷调查发现,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文化程度不同,对针麻的认知及接受度也不同.

    关键词: 针刺麻醉 问卷 认知
  • 针麻下施行喉全切除术的体会

    作者:黄鹤年;邵秋珍

    目的筛选佳的以针麻为主,辅以少量局麻药的喉全切除术的方法.方法对604例喉全切除术选用10组不同的体针和耳针的取穴配方,并于颈前切口处用/或不用0.5%普鲁卡因10 ml-20 ml的局麻药进行评比.结果以针麻为主,局麻为辅的喉全切除术,其优良率可达82.47%.结论采用体针和耳针相结合,两法9穴的针麻方法,辅以少量局麻药,可有效地进行喉全切除术,其成功率可达100%.

  • 针刺对硬膜外麻醉阻滞范围的影响与分析

    作者:秦必光;李长根;任业川;张兰英;徐小云;白占勇

    目的针刺对硬膜外麻醉阻滞范围的影响再探讨.方法观察三种麻醉对硬膜外阻滞范围影响,共施行胆囊切除术166例,其中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A组)56例,穴位皮肤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B组)54例,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C组)56例.硬膜外麻醉用药种类、浓度(1.5%利多卡因)、给药程序及辅助用药相同,对各组硬膜外麻醉用药后所阻滞麻醉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1.5%利多卡因)32.96%,31.41%(约1/3);A、B两组硬膜外腔注入相同局麻药量(1.5%利多卡因9 ml)阻滞神经节段宽2-3个.结论针刺或穴位皮肤电极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使阻滞神经节段增宽,局麻药量减少.

  • 针药结合麻醉下喉重建术

    作者:黄鹤年;邵秋珍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麻醉下喉重建术的优越性.方法采用针刺两侧扶突、合谷穴,电针刺激频率10 Hz,诱导时间为20 min.术前辅助用药为肌注哌替啶1 mg/kg,颅痛啶60 mg,甲氧氯普胺10 mg;咽喉部粘膜表面喷1%地卡因1~2 ml;颈前皮下注射0.5%普鲁卡因10 ml.结果针麻成功率达98.7%.发音成功率达100%.拔除套管,恢复正常呼吸功能成功率为93%.结论利用针麻下病人处于清醒状态的有利条件,易于调整新声门至佳的宽度,恢复喉的发音功能和呼吸功能.

192 条记录 6/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