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阳和通脉片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分析

    作者:方豫东;杨沁彤;尹凌峰;徐洪涛;徐磊

    目的 观察阳和通脉片对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阐述阳和通脉片临床有效性提供证据.方法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凝证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予阳和通脉片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对照组120例,予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2组均以28天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62.04%,对照组46.2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4).治疗后2组肤温降低、静息痛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清血栓素B2(TXB2)、一氧化氮(NO)较治疗前升高,内皮素-1(ET-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皮肤发凉、间歇性跛行及踝肱指数(ABI)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治疗后,2组间皮肤发凉、肤温降低、间歇性跛行、静息痛、ABI、6-Keto-PGF1α、TXB2、NO、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阳和通脉片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凝证能改善临床缺血症状和体征,同时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 国医大师李士懋狭义汗法脉象求索

    作者:张晓雷;王玉光

    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通过对“阳加于阴谓之汗”的深刻思考,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对汗法具有独特的认识,著有《汗法临证发微》一书,对中医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李老重视脉诊,其汗法亦是以“平脉辨证”为核心,因此,理解李老狭义汗法的相关脉象,对于掌握李老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李老汗法相关脉象进行总结分析:李老狭义汗法主要治疗寒凝证,必有寒邪存在(外袭之寒或者内生之寒);李老以“平脉辨证”为理论核心,相关脉象常作为判断寒凝征以及是否汗透邪解的重要指征,在汗法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寒凝证相关脉象主要原理为寒主收引,筋脉、血管拘挛收缩;相关脉象包括沉、弦、拘、急、紧、痉、涩、滞、细,其中弦、涩、急(滞)是寒凝证脉象的必备要素。

  • 李士懋辨治寒凝证经验总结

    作者:王振强;乔凯明;王四平

    李士懋教授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形成了以脉诊为重的辨治寒凝证辨证思路,提出寒凝证的脉象:痉脉,同时对寒凝证的治疗方法———微汗法的机理、使用方法以及测汗法均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这是对寒凝证辨治及微汗法理论的重要创见及补充。微汗法广泛应用于脑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肾脏疾病、肺系疾病、肠胃病等属于寒凝证的患者。

  • 李士懋发汗法治疗45例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志勇;任伟亮;李彦丽;韩昆;朱艳风;王金榜

    目的::观察国医大师李士懋用发汗法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医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中医对照组给予乌头汤治疗,试验组给予寒痉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7天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中医对照组总有效率86.7%;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中医对照组,2组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汗法能够有效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李士懋汗法的理论创新及临床应用

    作者:胡志勇;李彦丽;任伟亮;朱艳风;王金榜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自古汗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疹出不透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痒等表证。国医大师李士懋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汗法提出创新性的个人见解。在以平脉辨证为主的辨证理论指导下将发汗法应用到里证、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证。该治法不拘泥于表证,丰富了汗法的理论研究,扩展了汗法的应用范围,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 寒痉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验案赏析

    作者:王振强;王四平;乔凯明;谢丽娜;肖亚新;郝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凝证是周围血管科临床中常见病症,我科运用李士懋教授经验方"寒痉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举临床病例以飨读者.

  • 李士懋辨治寒凝证高血压病经验

    作者:林燕;张明泉;张琳琳;杨阳;张洁晗

    李士懋提出,辨识寒凝证高血压病的主要指征为“痉脉”,其次为恶寒、疼痛等外在症状及体征.并且认为寒凝证的轻重程度与脉的拘紧程度成正比,据此遣制了专用方剂寒凝汤,该方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止痉散为基本方化裁而成,从而在理法方药上形成一套完整的辨治体系.

  • 国医大师李士懋寒痉汤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明泉;张洁晗;杨阳

    寒痉汤是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的自拟方,临床上无论何种疾病,只要辨证属于寒凝证,均可运用此方进行治疗。李士懋教授擅长脉诊,根据平脉辨证的学术思想,提出只要见“痉脉”,兼见寒凝证其他症状十之一二,即可明确诊断。笔者从寒痉汤的理论渊源、配伍来源、应用指征及临床医案4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同道共鸣。

  • 李士懋发汗法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的经验总结

    作者:李玉福;蒲晓鹏;许可;王金榜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在累及关节的各种疾病中为多见,多发生于全身负重的大关节上.病理生理方面以不断加重的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的硬化、囊性变以及骨赘形成等病理变化为特征.

  •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建立的探讨

    作者:朱世鹏;张玲;申松希;张露芬;任晓暄;郭盂玮;赵雅芳;嵇波;李晓泓

    目的:探讨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的3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空白大鼠同步抓取不做任何处理,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均每日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连续10 d,第1d及第10 d日注射0.5mg/只,第2~9d每日0.2 mg/只.末次给药1h后,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腹腔注射缩宫素2 U/只.盐水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在注射以后,冷冻5d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放入超低温冰柜冷冻4h,在2h时打开冰柜换气5 s,冰柜温度维持在-25℃.观察每分钟扭体评分、寒证表征评分、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冷冻5d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寒证表征评分明显升高(P<0.01);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组和冷冻5d+给药组的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均明显升高(P<0.05),冷冻5d+给药组的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盐水组比较,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的每分钟扭体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全身冷冻法可造成大鼠寒凝证;通过寒凝证模型结合类痛经模型的制备方法,成功建立了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该模型符合中医证候模型的造模思路及特点.

  •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实验观察

    作者:申松希;张玲;朱世鹏;任晓暄;郭孟玮;赵雅芳;李晓泓;嵇波;张露芬

    目的:建立寒凝证类痛经动物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动情间期雌性SD大鼠39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加给药组、冷冻10 d加给药组.对照组同步抓取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均每日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连续10 d,第1天及第10天每日注射0.5 mg/只,第2~9天每日0.2 mg/只,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 U/只.每天在注射以后,冷冻5d加给药组、冷冻10 d加给药组的大鼠放入低温冷柜(-25 ℃)冷冻,持续受冻4h左右,中间间隔2h开盖通气5s,制备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加给药组的全血还原黏度高切明显升高(P<0.05);冷冻5d加给药组的刚性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过血液流变学改变认为-25℃,5d冷冻并结合类痛经模型的制备方法,可成功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

  • 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中枢阿片受体影响的研究

    作者:齐丹丹;张梅;郭孟玮;刘珍珍;章庆庆;任晓暄;赵雅芳;李晓泓;嵇波;张露芬;朱江

    目的:观察针刺动物不同“得气”状态下,对中枢神经系统内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动物得气的不同调节机制。方法:动情间期SD雌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方法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刺激量A组诱导动物“得气”状态采用粗针、深刺、行手法;刺激量B组偏于避免“得气”的干预方式即细针、浅刺、不施手法,留针20 min后采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大鼠中脑及脊髓组织内源性阿片肽系统κ、μ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中脑κ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显著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表达显著增强,与刺激量A组比较刺激量B组表达显著减弱( P<0.05);②中脑内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表达显著增强( P<0.05或P<0.01);③脊髓内κ受体、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刺激量A组及刺激量B组κ、μ受体表达均显著增强, 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κ、μ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不同“得气”状态下镇痛机制存在差异,刺激量A组能通过增强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中脑及脊髓内阿片受体表达起到镇痛效应,且整体较刺激量B组增强更为显著。

  • 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疼痛反应及中脑内κ、μ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瑾;崔晓;齐丹丹;张梅;刘珍珍;郭孟玮;赵雅芳;任晓暄;张露芬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及中脑内κ、μ受体表达的影响,旨在讨论不同针刺刺激量(粗针、深刺、行手法与细针、浅刺、不行手法)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部分影响机制.方法: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盐水组、寒凝类痛经模型组、刺激量A组(粗针、深刺、行手法)、刺激量B组(细针、浅刺、不行手法),每组10只.除盐水组外,其它各组采用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加缩宫素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以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观察大鼠扭体反应,并以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中脑内κ、μ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刺激量A组以及刺激量B组扭体的潜伏期缩短(P<0.05),疼痛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刺激量A组、刺激量B组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显著减少(P<0.01).结论: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均有镇痛作用;粗针、深刺、行手法针刺关元穴能够更好的缓解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扭体反应.

  • 针刺三阴交对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红外温度的影响

    作者:吴桂雯;张鹏;李静;王培;林驰;胡妮娟;郝杰;胡尚卿;赵珉一;孙俊俊;王亚峰;朱江

    目的:应用 Flir-SC62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针刺三阴交穴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温度的影响,分析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温度变化可否作为寒湿凝滞型痛经的辅助诊断依据及针刺效应和针刺得气效应的客观指标。方法纳入6例健康受试者及30例痛经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寒凝对照组、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两对照组不予针刺,期望得气组与期望不得气组均针刺双侧三阴交穴30 min,记录针感。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关元穴、双侧三阴交穴体表温度40 min,每10 min 记录1次,并计算出0~10 min、10~20 min、20~30 min、30~40 min 及0~30 min、0~40 min 等各时段温度。依据得气感的有无判断实际是否得气,并将期望得气组分为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以下简称期得实得组)和期望得气实际未得气组(以下简称期得实未得组);将期望不得气组分为期望不得气实际得气组(以下简称期不得实得组)和期望不得气实际未得气组(以下简称期不得实未得组)。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与健康对照组(6例)比较,寒凝对照组(6例)关元穴在0~30 min 及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降低(P<0.05);左侧三阴交穴在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降低(P<0.05),左、右侧三阴交穴在30~40 min 时段温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寒凝对照组比较,期得实得组(12例)及期不得实得组(11例)关元穴在0~30 min 及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升高(P<0.05);期不得实得组左侧三阴交穴在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升高(P<0.05),左、右侧三阴交穴在30~40 min时段温度均显著升高(P<0.05)。期得实未得组患者有0例,期不得实未得组患者仅1例,无法统计。结论初步认为,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降低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寒凝型痛经的临床诊断依据之一。关元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升高可以作为三阴交穴针刺效应循经特异性的客观指标之一。

  • 针刺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和血管舒缩物质的影响

    作者:王洋;罗丽;李晓泓;赵鹏飞;章庆庆;朱世鹏;张玲;申松希;齐丹丹;杨佳敏;沈小雨;郭孟玮;赵雅芳;嵇波;任晓暄;张露芬;朱江;李凯歌;谭莉华

    目的:观察针刺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及血管舒缩物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再结合全身冷冻的方法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观测大鼠扭体反应(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扭体评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 TXB2和6-keto-PGF1a含量。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次数明显增多,扭体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扭体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血浆6-keto-PGF1a 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浆 TXB2含量有上升趋势(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关元)组血浆6-keto-PGF1a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血浆 TXB2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血液中血管舒缩物质出现明显紊乱。针刺关元穴可在改善痛经大鼠扭体反应缓解痛经程度的同时,良性调节 TXB2及6-keto-PGF1a。血管舒缩物质可能是针刺防治痛经的重要物质之一。

  • 寒凝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玲;申松希;朱世鹏;任晓暄;郭盂玮;赵雅芳;李晓泓;嵇波;朱江

    目的:探讨建立寒凝证动物模型的佳温度条件.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B、C组为-15℃冷冻组,D、E组为-25℃冷冻组,各组均冷冻5d,每天冷冻4h.C、E组同样冷冻后,正常喂养5d.观察大鼠体征和体重,在冷冻结束后第1天和第5天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大鼠体征变化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和D组冷冻期内大鼠体重下降,P<0.05,E组冷冻结束后体重增加较少,P<0.05;与A组比较,B组与D组全血还原黏度高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有升高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每天-25℃、4h,连续冷冻5d,可建立寒凝证模型,结合整体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符合中医寒凝证候特点.

  • 寒痉汤联用微汗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凝证临床研究

    作者:王振强;乔凯明

    目的:观察寒痉汤联用微汗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凝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寒痉汤联用微汗法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则用脉管复康片治疗,每次2.4g,每日3次.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及踝肱指数积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痉汤联用微汗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凝证疗效显著.

  • 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内钙离子的影响

    作者:齐丹丹;张梅;郭孟玮;刘珍珍;章庆庆;任晓暄;赵雅芳;李晓泓;嵇波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诱导动物不同“得气”状态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清Ca2+及子宫Ca2+的影响,探讨针刺“得气”治疗痛经相关机制.方法:将9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盐水对照组18只,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与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各24只,采用全身冷冻联合雌激素法建立寒凝类痛经大鼠模型,并用粗针深刺行手法与细针浅刺不行手法干预模型20 min,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观察血清及子宫组织内钙离子变化情况.结果:1.血清内Ca2+含量: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及刺激量B组血清内Ca2+含量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血清内Ca2+含量显著降低(P<0.01).2.各组子宫组织内Ca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组大鼠子宫平滑肌内Ca2+荧光强度及百分比比较,各组间P1/P2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但模型组P2百分比显著增多(P<0.01),而刺激量A组能够明显降低P2百分比(P<0.01).结论:刺激量A组能明显降低痛经模型血清Ca2+浓度及Fluo-3-AM负载细胞子宫Ca2+荧光强度百分比,分析认为不同针刺刺激量诱导的不同“得气”状态治疗痛经的机制是通过调节血清及子宫平滑肌内Ca+水平实现镇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