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扶突穴配膻中穴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疗效观察

    作者:闫淑军;高培新;宋奎堂

    呃逆,中医称为“哕证”,俗称“打嗝”,又称为“膈肌痉挛”,以逆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一般认为该病由于胃膈之气失宣,胃气上逆所致;西医认为呃逆主要是由于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临床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可持续数日,甚者可持续数月、数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烦恼,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证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则为其他病症中之兼证.一般的呃逆.预后良好;如果在久病时突然出现呃逆不止.常预示疾病危重,预后不良.

    关键词: 呃逆 扶突穴 膻中穴
  • 针刺麻醉行甲状腺手术常用穴位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张静;景向红;晋志高

    目的:探讨针麻行甲状腺手术常用穴位扶突穴、合谷穴及内关穴的感觉传入及其与甲状腺感觉传入在颈脊神经节的汇聚与整合,揭示针麻行甲状腺手术的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合谷穴、内关穴、扶突穴和甲状腺4组(每组6只),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上述穴区及甲状腺内,观察穴位和甲状腺的感觉传入.②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甲状腺-扶突穴组、合谷-甲状腺组、内关-甲状腺组(每组6只),分别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双苯甲亚胺(Bb)注入上述3个穴位和甲状腺,观察穴位和甲状腺的传入感觉在脊神经节的汇聚及神经节细胞的分支投射.③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针刺组(每组12只),手针针刺以上穴位及"足三里"和非穴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穴区局部缝隙连接蛋白43 (Cx 43)表达.结果:① HRP结果显示,3个穴位与甲状腺的感觉传入在C3-C5脊髓节段存在汇聚与重叠.②扶突穴注入PI、甲状腺注入Bb,合谷穴注入PI、甲状腺注入Bb,内关穴注入PI、甲状腺注入Bb后,3组出现的单标记神经元分布的部位部分不同,但均在C3-C6的脊神经节观察到双标记神经元.③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不同穴位针刺组Cx 43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穴位处Cx 43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穴位处(P<0.05);非穴位处针刺后Cx 43表达的变化与非针刺非穴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突穴、合谷穴、内关穴及甲状腺的传入投射在颈脊神经节存在汇聚与分支投射,为针麻行甲状腺手术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同时也证实穴位针刺可以调节穴位局部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以影响局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深刺天鼎治疗呃逆11例

    作者:许元建

    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深刺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1例,皆为男性;年龄小18岁,大74岁;症状持续短15小时,长5天.均经多种治疗方法治疗而不缓解.针刺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先寻找扶突穴(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扶突穴直下1寸即天鼎穴.直刺1.5~2.5寸,中等量刺激,有向胸膈部放射性传导为佳,留针10分钟.治疗效果:11例中,针刺单侧天鼎穴呃逆即停止6例;症状减轻4例,后经左右双侧交替针刺1~3次后痊愈;无效1例.

  • 火针点刺治疗慢性咽炎

    作者:关健美;关胜美

    取穴:廉泉、天突、扶突、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或扩张的小血管.操作:令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下颌上抬,充分暴露前颈部,将所取穴位准确做出标记,常规消毒,点燃酒精灯,将一支细火针烧至通红,速刺廉泉穴,针尖应斜向舌根部;刺天突穴,针尖略向斜下;刺扶突穴,垂直进针.针刺以上3穴,均要速刺疾出,深度在0.3~0.4寸之间,而后在各穴周围点刺2~3针,深度约为0.2寸.刺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或扩张的小血管,嘱患者张大嘴,用压舌板压舌前三分之二处,并发出啊音,以充分暴露咽部,用平头火针烙烫1~2处即可.深度不超过0.1寸.隔日治疗1次.10次一疗程.

  • 扶突穴针刀爪按法治疗面肌痉挛15例

    作者:许振南;李华

    目的 探讨扶突穴运用针刀爪按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观察组)和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针刀以《金针赋》下针十四法中爪按法刺切扶突穴,每5目治疗1次,3次治疗后观察疗效;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的针刺方法,每日1次,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扶突穴针刀爪按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扶突穴单针法针麻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文砚

    多年来,我院在行颈部手术时,均选用针刺麻醉.针麻常用穴位为双侧合谷、内关穴,或双侧扶突穴双针法.为进一步简化操作步骤,减少穴位刺激,我们试用双扶突穴单针法麻醉,同样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简要报告如下.

  • 针刺扶突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7例

    作者:王丽娟

    1996~2004年,笔者针刺扶突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7例,现报告如下.

  • 针刺扶突穴治疗急性颈僵直42例疗效观察

    作者:宋涛;陈书良;向华

    急性颈僵直,俗称落枕,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颈部急性软组织损伤后,患者出现颈部疼痛、歪斜,头部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文采用针刺扶突穴治疗急性颈僵直患者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针刺扶突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梁凤荣;郭银丰

    目的 对针刺扶突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且予以选取扶突穴为主用针刺泻法,另据辨经取穴常规刺法,平补平泻,留针30min,隔日一次的治疗方法.结果 30例患者中,经10-15次治疗,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 针刺扶突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可靠,且这个方法简、便、验、廉,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 扶突穴的临床应用

    作者:包永欣;葛书翰

    扶突,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位于颈外侧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针灸甲乙经>谓其"在人迎后一寸五分",今定位与其基本相同.扶突的解剖结构在甲状软骨上缘之外后方,胸锁乳突肌中部,肌下有颈血管鞘、膈神经、迷走神经等通过.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复杂,针刺治疗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较少应用.根据葛书翰主任的经验及其实验研究,笔者发现扶突穴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应用和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 水针针刺扶突穴并用治疗顽固性呃逆48例

    作者:孙六合;蒋可

    笔者自1997年3月~2001年12月,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配合针刺扶突穴,治疗各种癌症引起的顽固性呃逆48例,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 扶突穴临床新用

    作者:孙国胜

    通过针刺扶突穴治疗肩背疼痛、上肢抬举疼痛、咽喉肿痛的实践,认识到其取效的关键是针感直达病所,而针感直达病所除了常规的针刺手法外,还取决于针刺时的针尖方向、患者的体位和医者的针下感.

    关键词: 扶突穴 手法 体位
  • 扶突穴注药联合颈丛阻滞用于颈椎前路手术

    作者:刘建宁;陈良

    目的 探讨扶突穴注药联合颈丛阻滞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颈椎前路手术随机分两组:A组(颈丛+扶突穴)41例;B组(颈丛)39例.观察两组麻醉.方法的镇痛效果.结果 麻醉疼痛程度比较A组无痛39例,轻微痛2例;B组无痛22例,轻微痛4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术中声音嘶哑1例,膈神经麻痹1例,经吸氧后好转.结论 扶突穴注药能明显加强颈丛阻滞的作用.穴位注射局麻药操作简便,镇痛完善,效果确切,术中不需追加麻醉辅助药,便于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护理.

  • 双侧扶突穴注药复合针刺在颈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迎宪

    目的:观察双侧扶突穴注药复合多穴位针刺在颈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颈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扶突穴注药组(观察组,FI组)与颈丛神经阻滞组(对照组,CB组).FI组采取双侧扶突穴注射1%利多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而CB组采用相同药物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两组常规连续监测MAP、HR、RR、SpO2、VAS,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结果:双侧扶突穴注药具有阻滞麻醉作用,针刺内关、合谷穴亦能加强其阻滞效果,WAS评分(30±12)分,不同方式的复合可显著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19.0±4.0 mL),对生理功能干扰小,操作简便,效果确切,术后恢复亦较快,能有效减少副作用发生(P<0.01).结论: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双侧扶突穴注药复合多穴位针刺更适用于颈部手术.

  • 风池扶突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MRI和尸体对照研究

    作者:唐柱生;丛树园;毛晓雯;褚鑫

    目的:通过对风池、扶突穴位采用MRI和尸体断层解剖测量出针刺危险深度,计算出安全深度,为临床医生针灸操作提供安全参考指标.方法:(1)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筛选出研究对象30例;(2)用同身寸法取穴定位和标记,穴位进针点用医用胶布贴上鱼肝油;(3)在MRI断面上测量体表鱼肝油影像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4)筛选10例适中体型男性尸体,体表穴位定位,低温冷冻后用高速带锯切割,在断面上用游标卡尺测量穴位体表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5)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斜刺风池、扶突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 MRI组与尸体组比较,P<0.05,具有差异.结论:适中体型男性斜刺以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的大值为:风池36 mm,扶突14 mm.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