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萍;李玲珑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而早期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临床用药的关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临床诊断细菌感染方面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白细胞水平易受环境、年龄、生理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已不能满足临床的诊断需求.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升高程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仪器的更新,CRP已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定量检测,临床可根据CRP增高幅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判断疗效.本文通过对228例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RP与WBC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CRP和WBC测定在细菌和病毒感染中鉴别诊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刘艳;魏德国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发热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金莲清热颗粒治疗坦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的总有效率9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出现不良症状27例,其中轻度皮疹6例、汗多12例、局部肿痛9例;治疗组患儿出现不良症状33例,其中恶心8例、汗多9例、上腹痛7例、轻度皮疹9例;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在用药停止后减轻或对症治疗后消退。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有效的降低了患儿的发热症状,缓解了其临床痛苦,其药效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布洛芬混悬液与退烧贴治疗小儿发热对比研究

    作者:李运辉;曾倩秀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2例小儿发热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退烧贴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烧消退情况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给药6h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21%,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07%,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4%,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对照组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率为5.36%,观察组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率为7.14%,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儿科临床上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能在治疗早期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且正常服用该药未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医治疗小儿发热39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国经

    随机抽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中医治疗的39例小儿发热患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医治疗法能够有效的治疗小儿发热,为患儿和家长所接受.分析中医治疗法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广中医治疗法运用的建议.

  • 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体会

    作者:向群华

    选择不同病因发热儿童患者150例,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采用正确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结果 15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且疾病体征完全消失129例.疾病情况好转、疾病临床体征减轻21例.总有效率达100%.中医治疗小儿发热,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 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

    作者:缪惠梅

    发热是指机体体温异常升高,一般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大类.感染性发热是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及其代谢产物或其毒素的作用引起.非感染性的如产热过多或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破坏组织,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及分解产物增多,或抗原抗体反应、散热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引起发热[1].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热或服药后体温又迅速回升.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监护,做好小儿发热的护理.现将我院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外感发热患儿施行中药贴敷与物理降温法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凌;王秋影;王冠南

    目的:探讨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在发热过程中采取中药贴敷法与物理降温法对其临床降温效果的观察.方法:从某市立医院儿科门诊选取60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中药贴敷法与物理降温法,对照组行常规西药布洛芬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和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6.7%),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发热患儿施行中药贴敷法与物理降温法降温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独推天柱骨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

    作者:倪占华;段建伟;段丽丽

    小儿发热为儿科常见症状,尤以外感发热为多见,本病属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范畴,简称上感.目前临床多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推拿治疗虽偶有报道,但多数取穴复杂,操作不便,笔者采用独推天柱骨穴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临床对比观察120例报道如下.

  • 余惠平论小儿发热与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疾病转归的关系

    作者:谢欢来;余惠平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来说,更为多见且对其病情转归常产生一定的影响,正确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疾病的预后调护、科研及临床的指导,本文总结论述了余惠平主任医师对于二者关系的认识及探讨,对疾病的诊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小儿夏季热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颜洁

    每到盛夏季节,总会有一些小儿发热,而且气温越高发热就越厉害,但到医院诊治时各种化验检查结果却均为正常,且发热症状到秋凉后就会自然减轻,直至不治自愈.

  • 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杜凤霞

    目的:探讨在小儿发热不同时期应用循证护理的干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95例发热患儿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发热护理干预方法治疗,治疗组患儿应用不同时期循证护理干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患儿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小儿发热不同时期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发,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小儿发热强行降温不科学

    作者:曹荣

    发热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可做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

  • 张秀华论治小儿发热经验撷萃

    作者:李刚;彭田芳;申攀

    目的:总结张秀华教授治疗小儿发热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分析门诊病例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经验进行整理.结果:小儿肺常虚,贼风一至,多受其害,营卫失和而发热;小儿脾常不足,饮食积滞亦可发热,而外感与积滞二者兼见之证尤为多见.张师治疗表里同感,采用先通后散之表里双解之法,且药物煎服方法灵活,重视补虚以善后巩固.结论:张秀华教授治疗小儿表里两感之发热,其法新妙,值得借鉴学习.

  • 蒿柴薇丹汤治疗小儿发热85例

    作者:董萍

    笔者1999年10月~2002年5月,仿青蒿鳖甲汤之意,自拟"蒿柴薇丹汤",治疗小儿发热8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张秀华治疗小儿发热经验

    作者:吕东兴

    张秀华认为小儿发热不外内、外两因,或由外感六淫、疫疠之气所致;或由饮食劳倦、气血虚弱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成.饮食劳倦、气血虚弱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原因,外感时疫是发病的次要因素.在导致发热的病机中,应重视"郁滞".无论何种原因都会形成郁闭而化热,因此郁闭不通是发热的主要病机.

  • 探讨3种方法检测C-反应蛋白对小儿长期发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小燕;吴天恩;廖莎莎

    目的 探讨3种方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对小儿长期发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散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检测CRP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CR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射比浊法及透射比浊法检测CRP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散射比浊法及透射比浊法比较,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CRP含量显著增高;而与散射比浊法比较,透射比浊法检测CRP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3种检测方法中,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简便,速度快.散射比浊法灵敏,准确度高.透射比浊法较灵敏,准确度较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高,但较散射比浊法低.

  • 儿科经典口服退热药布洛芬的用药护理

    作者:袁玲

    目的:分析探讨口服布洛芬用于退热的护理经验.方法:根据作者20余年的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归纳总结小儿退热中应用布洛芬的护理实践,使之上升为一种经验.将我院20]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需要使用布洛芬退热儿童500例作为护理对象,对该经验整体效果进行检验.结果:全部患儿未出现副作用,体温明显降低,92%家长反馈精神状态好转.结论:该经验方法在小儿口服布洛芬退热临床护理中可行,值得使用与推广.

  • 小儿发热的适时降温和护理体会

    作者:杨国磊

    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降温和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发热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小儿发热适时降温方法并对其适应征和禁忌症进行探讨.结果:小儿发热的适时降温方法有很多,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环境温度控制、退热贴、肛塞等,不同方法有不同适应征和禁忌症.结论:正确判断哪种降温方法适合患儿是快速缓解发热患儿症状的关键,因此要细化并按照患儿症状进行个案降温,这是快速缓解患儿症状、提高发热患儿护理质量的关键.

  • 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小儿发热50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同生;张云凌

    笔者2002-01~2002-12对50例小儿发热进行临床治疗,采用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病例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大为14岁,小为1个月,平均年龄1.5岁;发热长4 d,短1 d,平均2d.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观察

    作者:杨丽

    目的:对比中药保留灌肠和复方氨酚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20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复方氨酚那敏颗粒治疗,研究组患儿使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给药4h内退热情况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1.7%;给药2、3、4h内,研究组患儿体温分别为(38.3±0.5)℃、(37.8±0.4)℃、(37.7±0.4)℃,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见效快、疗效好,经肠黏膜直接吸收,不良反应少,体温下降后无回升,优于复方氨酚那敏颗粒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80 条记录 6/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