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滤过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的疗效分析及危险因素

    作者:王金利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降低眼压、改变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并改善视力,对房角粘连比较牢固者,需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甚至小梁切除术[1],曾行青光眼手术而眼压仍失控且晶状体已有明显混浊,估计再次手术可能有因晶状体混浊加重而引起视力下降者应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2]本组病例均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患者,其房角360°粘连关闭,本次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滤过手术。

  • 结膜下角巩膜缘斜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韩芳;杨军;田润;雷霍

    目的:探讨结膜下角巩膜缘斜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9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采用结膜下角巩膜缘斜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0例(90眼)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压降低,术前急闭组平均眼压(30±8)mmHg,术后1个月为(14±5)mmHg;慢闭组术前平均眼压(25±7) mmHg,术后1个月为(16±7) mmH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房角开放范围增大,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术前急闭组平均中央前房深度(1.5±0.23)mm,术后1月(2.48±0.33) mm,术前慢闭组平均中央前房深度(1.6±0.25)mm,术后1月(2.47±0.32) 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膜下角巩膜缘斜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超乳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作者:方晓珊;江武东;方妙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本院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5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9~12个月.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3.52±3.24)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3.296±0.243)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程鹤;邹月兰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2眼,比较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观察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mo~2a;所有病例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提高;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平均眼压15.2±8.1mmHg,术后11.2±5.0mmH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126,P<0.01);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术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2.22±0.39mm,术后3.36±0.43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4.371,P<0.01);术后房角粘连范围有减少,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能有效的治疗并发白内障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黄新潮;连利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48例(54眼),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术后随访3 ~6mo,54眼中48眼视力较前有明显提高.54眼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612±0.354)mm,术后前房深度(3.296±0.243)mm.54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2.42±3.53)mmHg,术后眼压(13.52±3.24)mmHg.房角镜检查术后1mo和3mo随访房角均开放,未发现房角再粘连.48例术后6mo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张奇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6例96眼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前房角粘连关闭18°~270°(含270°)( A组)和大于270°( B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未见后囊破裂。经治疗随访6 mo后,A组眼压和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均较少,周边前房角深度和远视力以及房角粘连关闭范围均优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各5例,5.8%),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前房角粘连关闭在18°~270°(含270°)之间者疗效较好。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比较的 Meta分析

    作者:谢怡;黄丽娜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Science direct、CNKI 学术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2000-01/2015-02发表或收录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CT)。临床评价包括治疗后眼压降低幅度、视力改善、中央前房深度变化、房角开放程度、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经筛选后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5篇,共492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降低幅度更大[WMD-8.68,95%CI(-12.92~-4.44)],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后房角开放程度更优、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更多[WMD 0.23,95%CI (0.13~0.34)];两种手术视力改善情况及手术绝对成功率[ OR 0.39,95%CI(0.12~1.30)]无明显差别;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并发症较多。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手术效果相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因其并发症较少,可成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佳佳;王雁;高云仙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研究,对按照标准纳入我院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4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进行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方深度、视野、房角开放程度、神经上皮层厚度等结局指标检测.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术前眼压(36.542±5.624)mmHg,术后3个月(13.958±1.821)mmHg,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达到正常范围(P<0.001);患者术前视力(0.391±0.258),术后3个月视力(0.730±0.198),术后视力均有提高(P<0.001);手术前患者前房深度(2.472±0.490)mm,术后前房深度(3.640±0.36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前视野平均缺损(-14.494±6.068)dB,术后视野平均缺损(-2.612±2.22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周边前房角粘连较术前减少47眼,粘连范围变化不明显者1眼.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进一步减少视野损害.

28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