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周建光;许恒;周颖奇;刘长云;徐尔理;单培佳;谢涛;单连标;戚晓霞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脑血管储备(CVR)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98例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OSAS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并与20例正常组对照,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屏气试验和过度换气试验评价CVR功能.结果 OSAS患者屏气前和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大于正常者(P<0.01),屏气后的增加率明显低于正常者(P<0.01),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相比,屏气前和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随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P<0.01),屏气后的增加率随程度的加重而减少(P<0.05,P<0.01),OSAS患者换气前和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大于正常者(P<0.05,P<0.01),换气后的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者(P<0.01),但轻度OSAS组与正常组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相比,换气前和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随程度加重而增加(P<0.01),换气后的下降率则中度组下降少,重度组次之,轻度组下降率大.结论 OSAS可损害CVR,且随程度加重,CVR损害愈重.

  • 过度通气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脑氧供的影响

    作者:唐嘉忠;王伟;韩露

    目的 观察通气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术后患儿脑血流(CBF)和局部脑氧影响.方法 选取20例先心病术后患儿分成非青紫组与青紫组,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期间,增加通气频率50%,进行20 min的过度通气,分别于过度通气前(T1)、过度通气10 min(T2)、过度通气20 min(T3)、过度通气后10 min(T4)及20 min(T5)5个时间点,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患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s,Vd,Vm)和近红外光谱仪(NIRS)监测脑组织氧合指数(TOI).并在T1和T3两个时间点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在过度通气期间,两组患儿脑血流速度和脑氧合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Vs分别下降24.32%和20.25%;Vd分别下降30.07%和36.16%;TOI分别下降15.82%和14.64%,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随时间而逐渐减缓.恢复通气频率后,脑血流速度和局部脑氧合约13 min左右恢复.结论 过度通气可大幅度降低先心病术后患儿脑血流和局部脑TOI,因此在使用时应警惕其影响脑血流灌注和脑氧合的效应,控制过度通气的程度和持续的使用时间.

  • 定量脑电图对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

    作者:刘燕敏;张桂青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常见的儿童时期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简称多动症,学龄期儿童患病率为3% ~6%,约2/3 患者症状持续至青春期,1/3 可持续终生[1]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是一种经颅骨颞部向脑部直接导入微弱微量生物电流的新型技术,已逐步应用于ADHD 的治疗中.采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对CES 治疗ADHD 的疗效评估,以期提供神经电生理方面的客观结论和结果分析.本文回顾性分析90例经CES 治疗的ADHD 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现总结如下.

  • 经颅超声造影在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松;何文;张惠琴;张红霞;杜丽娟;田凤兰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对后循环缺血患者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9例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PCI)患者分别行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CE-TCCS)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别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显示的符合程度,计算TCCS与CE-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TCCS与CE-TCCS间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的差异.结果 39例患者共117支椎-基底动脉(78支椎动脉和39支基底动脉),以DSA为金标准,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与DSA的吻合系数Kappa=0.515,P<0.01;CE-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与DSA的吻合系数Kappa=0.788,P<0.01.TCCS诊断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66.7%(32/48),特异度为84.1%(58/69),阳性预测值为74.4%(32/43),阴性预测值为78.4%(58/74);CE-TCCS诊断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7.5%(42/48),特异度为91.3%(63/69),阳性预测值为87.5%(42/48),阴性预测值为91.3%(63/69).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时,CE-TCCS测量的收缩期峰值流速高于TCCS的测量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1,P<0.01);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时,CE-TCCS测量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亦高于TCCS的测量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0,P<0.05).结论与TCCS比较,CE-TCCS在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方面与DSA结果显示出更好的一致性.CE-TCCS检查有助于提高PCI患者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

  • 血管超声评估颈内动脉闭塞血运重建复合手术的成功性

    作者:周瑛华;华扬;王力力;夏明钰;段春;凌晨

    目的 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并取栓和(或)支架植入复合术的血运重建再通的成功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内动脉闭塞,并接受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术前1周和术后1周内行CDFI和TCCS检查.分析比较术前颈内动脉近段及远段内径、闭塞管腔内病变回声、责任斑块长度、交通支开放(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与否等因素对复合手术血运重建再通成功性的影响.结果 78例患者复合手术再通成功率为78.2%(61/78).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管腔内均质回声、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均是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成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69,95%CI:0.045~0.604,P=0.007;OR=0.164,95%CI:0.009~0.501,P=0.008).结论 闭塞管腔内的回声性质、眼动脉方向的逆转与颈内动脉闭塞后血运重建的再通率密切相关.CDFI与TCCS联合评估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的成功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颅内外椎动脉血流频谱的分析

    作者:李秋萍;华扬;王力力;段春;赵新宇;夏明钰

    目的 比较锁骨下动脉盗血椎动脉颅内、外段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血管超声检查并经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锁骨下动脉中度(50%~69%)及以上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213例,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TCD)或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检测并记录椎动脉颅外段(V2段)和颅内段(V4段)的血流频谱形态,按照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经典3期分型(Ⅰ期隐匿型、Ⅱ期部分型和Ⅲ期完全型)对颅内外椎动脉血流频谱进行比较,并对相同盗血程度的颅内、外段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213例锁骨下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病变患者中颅内、外段椎动脉盗血程度相同者190例(89.2%,190/213),其中Ⅰ期盗血者52例(27.4%,52/190),Ⅱ期盗血者82例(43.2%,82/190),Ⅲ期盗血者56例(29.5%,56/190). (2)进一步分析盗血程度相同的190例患者椎动脉颅内外段血流速度的差异性发现,无论Ⅱ期盗血者或Ⅲ期盗血者颅内段PSV和EDV测值均大于颅外段(P均<0.05),Ⅱ期盗血颅内段PSV和EDV测值均明显大于颅外段[PSV:(-44.0±23.1)cm/s vs(-32.9±21.1) cm/s,P=0.000;EDV: (20.1±10.9) cm/s vs(15.4±10.3)cm/s,P=0.005];Ⅲ期盗血颅内段PSV和EDV大于颅外段[PSV:(-81.7±30.0)cm/s vs(-68.2±47.6)cm/s,P=0.035;EDV: (-13.9±11.1)cm/s vs(-9.4±7.0)cm/s,P=0.05],而Ⅰ期盗血者颅内段和颅外段的流速测值并无明显差异[PSV: (51.7±14.7) cm/svs (49.9±14.3) cm/s,P=0.445;EDV.(22.4±7.2) cm/svs (19.8±6.1) cm/s,P=0.660]. (3)无论颅内段或颅外段,Ⅱ型盗血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颅内段30.2%,29/96,颅外段30.8,28/91)均高于Ⅰ型和Ⅲ型盗血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段x2=1.106,P=0.575;颅外段x2=1.106,P=0.602).颅内外盗血程度不一致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高于颅内外盗血程度一致的患者[39.1%,9/23>25.8%,49/190).结论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时,椎动脉血流频谱反映的颅内外段盗血程度基本一致,但在Ⅱ期和Ⅲ期盗血时颅内盗血程度明显高于颅外.Ⅱ期盗血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相对高于Ⅰ期和Ⅲ期盗血患者.

  •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进程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燕;华扬;周瑛华;段春;王力力;刘蓓蓓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的转归与脑血管事件再发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1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选择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并经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单侧MCA重度狭窄的患者133例,均应用TCD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根据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为进展组43例,非进展组90例.记录并分析MCA及其毗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再发率及其与MCA狭窄进程的关系.结果 (1)2组患者首诊及随访期6~11个月、12~23个月、24~36个月内MCA狭窄远段血管搏动指数进展组(0.66±0.10、0.65±0.11、0.67±0.10、0.61±0.15)低于非进展组(0.70±0.13、0.71±0.14、0.73±0.13、0.74±0.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6、-2.089、-2.577、-2.718,P均<0.05).(2) 24~36个月时患侧大脑前、后动脉的均值流速进展组[(90.69±30.0) cm/s、(62.79±31.31) cm/s]高于非进展组[(79.20±29.48) cm/s、(48.62±17.77) cm/s],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324,P均<0.05).(3) 24~36月时脑膜支开放率进展组[72% (31/43)]高于非进展组[41% (3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78,P=0.001).(4)随访期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卒中再发率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28%(12/43)比7%(6/90),33%(14/43)比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218、25.303,P均<0.01).(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随访过程中脑膜支的开放(比值比:9.649,95%可信区间:2.320~41.248)、脑血管事件再发(比值比:10.648,95%可信区间:2.530~41.261)均与MCA狭窄程度的进展密切相关.结论 定期TCD随访检查可用于评价MCA重度狭窄的转归,评估侧支循环的建立,对脑血管事件再发具有预测意义.

  • 症状性及无症状性脑小血管病变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作者:钟经馨;陈俊;陈向燕;莫秀云;张珏堃

    目的 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性脑小血管病变(SVD)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寻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诊断SVD的血流参数截断值.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收治的经头颅磁共振成像证实的SV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部血管超声及TCD检查.记录脑白质病变程度、梗死灶数目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 χ2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采用t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血流参数;绘制脑血管搏动指数(PI)诊断症状性SVD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1级为主,分别34.6%(28/81)及35.8%(29/81),3级、4级均分别占14.8%(12/81);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为少,占15.7%(31/198),1级、2级、3级分别占29.8%(59/198)、29.3%(58/198)、25.3%(50/198).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0级者比例多于症状性SVD组患者,而脑白质疏松程度2级、3级者比例少于症状性SVD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4,P=0.001;χ2=6.423,P=0.040;χ2=8.265,P=0.005).症状性SVD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低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23.6±7.3)cm/s vs(27.8±7.0)cm/s,(31.9±10.3)cm/s vs(35.3±9.3)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9,P<0.001;t=2.500,P=0.013),而2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性SVD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PI指数均高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0.99±0.17 vs 0.93±0.14,1.03±0.18 vs 0.96±0.15,0.98±0.17 vs 0.92±0.14,1.10±0.18 vs 1.04±0.23,1.09±0.21 vs 1.00±0.1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5,P=0.008;t=-2.616,P=0.003;t=-2.724,P=0.007;t=-3.323,P=0.025;t=-2.896,P=0.004).ROC曲线显示,PI为1.05时,PI诊断症状性SVD的敏感度为37.9%,特异度为78.7%,曲线下面积为0.590;PI为1.10时,PI诊断症状性SVD的敏感度为22.6%,特异度为82.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4.结论 症状性SVD组患者PI高于无症状性组SVD患者,但作为TCD对SVD的早期筛查指标可能缺乏敏感性.

  • 经颅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基底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杨洁;华扬;王力力;赵新宇;凌晨;刘蓓蓓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同期进行TCD及TCCS检测,并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261例,记录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BA)、舒张末期流速(EDVBA)与平均流速(MFVBA)、狭窄处距体表的检测深度(D),并计算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大脑后动脉PSV(取较高侧测值)比值(PSVBA/PSVVA和PSVBA/PSVPCA),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BA、EDVBA、MFVBA、PSVBA/PSVVA及PSVBA/PSVPCA的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1)基底动脉近段狭窄发生于(90±5.4)mm处,中段狭窄发生于(97±3.0)mm处,而远段狭窄常发生于(104±4.2)mm处。(2)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佳血流动力学参数:轻度狭窄的佳参数标准为110 cm/s≤PSV≤150 cm/s或65 cm/s≤MFV≤90 cm/s。中度狭窄为150 cm/s≤PSV≤210 cm/s或90 cm/s≤MFV≤135 cm/s。重度狭窄为PSVBA≥210 cm/s或PSVBA/PSVVA≥3.5。结论 TCD或TCCS联合评估基底动脉狭窄,选择PSV、MFV及PSVBA/PSVVA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准确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性病变。

  • 超声评估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佳霖;惠品晶;郑园园;张白;胡春洪;刘一之;方琪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查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TCD和(或)TCCS诊断为单侧CMCAO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患者54例,记录患者DSA上软脑膜侧支(LMA)分级.TCD和(或)TCCS检测并记录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流速(MV),并计算其患侧(i)与健侧(c)MV比值(MViACA/MVcACA、MViPCA/MVcPCA).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CA及PC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LMA分级的相关性.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无症状组(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9例)和脑梗死(CI)组(27例),比较3组患者ACA及PCA血流参数差异及相对CT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 MViACA、MViACA/MVcACA与LMA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r=0.568,P=0.000;r=0.757,P=0.000);MViPCA、MViPCA/MVcPCA与LMA分级均呈正相关(r=0.383,P=0.004;r=0.624,P=0.000).无症状组、TIA组患者MViACA、MViPCA、MViACA/MVcACA、MViPCA/MVcPCA均高于脑梗死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组、TIA组患者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均高于脑梗死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均低于脑梗死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和(或)TCCS上ACA及PC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DSA上LMA分级具有明显相关性,且与CT灌注成像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指导单侧CMCAO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颅脑超声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鹏;胡才宝;王毅

    重症颅脑超声作为神经重症患者多模态监测手段的重要环节,已成为急危重症,尤其是神经重症疾病监测的核心内容.脑外伤、脑血管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会导致颅内压、脑灌注压、脑血流、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等发生紊乱.应用颅脑超声二维模式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并结合其他监测参数进行多目标整合动态评估,可为神经重症患者提供无创、实时的监测,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依据.

  • 超声多普勒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对动脉压的监控

    作者:薛纪秀;王克杰;华杨;张瑛

    目的:通过颅脑超声多普勒监测,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动脉压的调控、防止脑缺血及脑过灌提供客观指标.方法:23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选择颞窗固定多普勒探头,分别记录阻断颈动脉前、阻断期、开放后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ean)、收缩峰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DeLT)及同期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阻断颈动脉时调整MAP,DeLT的下降不超过40%,无效者行临时内分流术.开放后调整MAP,使DeLT不超过150%,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结果:阻断颈动脉时Vmean由39.79 cm/s减少至28.79 cm/s,P<0.05;DeLT 32.39%.MAP由115.20 mmHg(1 mmHg=0.133 kPa)升至118.67 mmHg,P>0.05.开放颈动脉后Vmean由28.79 cm/s增至64.23cm/s,P<0.01;MAP由118.67降至97.8 mmHg,P<0.01;DeLT 71.33%.除1例外,22例患者术后1 h内意识及指令性反应均恢复.结论:颅脑多普勒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MAP调节有指导性意义.

  • 糖尿病对颈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昉;孔丽;刘玲;戴加飞;李倩;程茅薇;张申宁;陈光辉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前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颈动脉狭窄≥70%的无症状性或狭窄≥50%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55例,分为糖尿病组(16例)和无糖尿病组(39例). 患者吸入5%CO2和95%O2混合气体诱发高碳酸血症,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差值的百分比,得出脑血管储备(CVR)值,比较两组患者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CVR变化的百分比.结果 糖尿病组CAS前CVR显著低于无糖尿病组[(18.43±12.80)%vs( 29.65±18.23)%,P<0.05],CAS术后两组间C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6.46±15.32)%vs (45.68±13.17)%,P>0.05];糖尿病组狭窄侧和狭窄对侧CVR在CAS术后较术前均显著提高[狭窄侧:(36.46±15.32)%vs (18.43±12.80)%,P<0.05;狭窄对侧:(38.28±15.00)%vs (30.40± 16.48)%,P<0.05];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狭窄侧较狭窄对侧CVR改善明显(P<0.01 P<0.05).结论 糖尿病是导致重度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患者CVR异常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从支架术中获益相同于无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不能作为是否行支架治疗的预测因素.

  • 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分析

    作者:刘国荣;高素玲;张江;张文丽;郭静;陈瑞英;李倩;王大力

    目的 应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观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发生率高,易损斑块多,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动脉狭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OR=5.924,95%oCI:1.176~2.468,P=0.00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LDL-C(OR=2.283,95%CI:1.108~4.276,P=0.009)、纤维蛋白原(OR=1.856,95%CI:1.287~3.095;P=0.01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危险因素多于非糖尿病患者;常规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 运动症状和嗅觉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兆辉;姜珊;王普清;周佩洋;杨浩;王安平

    目的 探讨运动症状评估、嗅觉检测、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三者联合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帕金森病患者50例(帕金森病组),并选取性别相同、年龄相当的非帕金森病患者5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T&.T标准嗅觉检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评估非对称运动、嗅觉功能和黑质回声,分析嗅觉障碍和黑质强回声的影响因素,并分别计算3种方法以及它们联合诊断帕金森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帕金森病组非对称运动症状、嗅觉障碍、黑质强回声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嗅觉障碍与帕金森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运动症状评估、嗅觉检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78.0%,78.4%;58.0%,74.0%,69.0%;90.5%,81.3%,80.9%.而联合用于帕金森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8.1%,97.9%,94.1%.结论 运动症状、嗅觉检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帕金森病诊断,而将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则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 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善春;迟路湘

    目的 评价血管超声技术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评价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颈动脉狭窄率及狭窄程度分级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计算.结果 130例患者中,260支颈动脉行2种检查,DSA检查显示63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狭窄血管71支,血管超声检查显示56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狭窄血管70支.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88%、94.47%和88.97%.血管超声诊断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5.56%、99.20%和97.69%.以DSA诊断结果为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总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6%,准确性为97.69%.结论 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较高,诊断颈总动脉狭窄的敏感性高于颈内动脉,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和随访,但对于血管重度狭窄和闭塞诊断仍欠佳,尚不能取代DSA检查.

  •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王卉;邢海英;刘文宏;黄一宁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9月~2017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志愿者181例临床资料,分别测量双眼的ONSD,同时完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左、右眼ONSD测量值是否有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ONSD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颅内血管狭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81例志愿者平均ONSD(4.39-±-0.76)mm,2次测量的左眼ONSD与右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痛、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及颅内血管狭窄患者的ON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ONSD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6±0.81)mm vs (4.29±0.71)mm,P=0.018].以ONSD为因变量,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痛、血脂异常、脑血管病)、颅内血管狭窄等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ONSD的影响因素(B=-0.273,95%CI:-0.499~-0.047,P=0.018).结论 性别对ONSD有显著影响,ONSD相关的研究应考虑性别差异.

  • 胞磷胆碱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刘炫君;杨国帅;胡裕洁;程启慧;吴海燕;周律;张艳君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胞磷胆碱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胞磷胆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入院后开始给予胞磷胆碱胶囊0.2g3次/d,持续6个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2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储备、搏动指数、屏气指数及大脑中动脉狭窄平均流速(Vm)上升率进行评定,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2组患者治疗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胞磷胆碱组治疗后脑血管储备[(13.59±1.16)% vs(7.61±1.12)%,P<0.01]、搏动指数(0.51±0.16 vs 0.58±0.12,P<0.05)、屏气指数(1.36±0.08 vs 0.74±0.11,P<0.01)、Vm上升率[(32.63±2.32)% vs (16.92±1.68)%,P<0.05]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胞磷胆碱组治疗后MoCA总分及各分项注意力、语言功能、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抽象概括能力、命名、定向力、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脑血管储备受损,早期给予胞磷胆碱治疗能改善脑血管储备,并减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 帕金森病的黑质超声表现

    作者:杨丽娟;张京芬;李月春;李锐铭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黑质超声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的方法,选择PD患者53例为PD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3例为对照组,行经颅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TCS)检测,描记黑质回声面积,根据回声面积的大小对黑质回声分级.比较2组黑质高回声的比例,并且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PD组黑质高回声所占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黑质高回声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黑质回声面积诊断PD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0.029,取黑质回声面积为0.20,黑质高回声诊断PD的敏感性85%,特异性78%,准确性81%.结论 TCS检测到的黑质高回声可能是PD患者特征性的表现;用ROC曲线评价黑质回声面积对PD的诊断价值较大;TCS检测的黑质高回声在健康人群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2 711例社区居民脑血管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范常锋;黄一宁

    目的 研究北京周边地区人群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北京市周边地区的2个村子及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项目:病史问卷、体格检查、血糖(空腹)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判断血管情况.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44岁)、中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结果 2711例完成调查,其中男性922例,女性1 789例,检出有脑动脉狭窄者161例(5.9%).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01例(3.7%),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1例(1.5%),颅内外动脉均狭窄19例(0.7%).随年龄增长,各组颅外动脉狭窄比例逐渐增高,而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却逐渐下降.结论 研究人群中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5.9%.脑血管狭窄的分布因年龄不同.年龄、收缩压异常及血糖异常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647 条记录 3/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