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偿献血者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作者:陈李;叶志勇;陈筱华

    目的评价规范化的献血健康教育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把2001年实施单一、局限、泛化的卫生宣传教育时参加献血的30036名献血者设为对照组;自2002年开始实施规范化的献血健康教育程序两年后即2004年参加献血的47891名献血者定为干预组,对两组无偿献血各项指标及献血者主动退出、延期献血及不宜献血人数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干预组的自愿献血人数、再次献血人数、一次献血400毫升人数、脂肪血人数、献血投诉人数、主动退出人数、延期献血及不宜献血人数等统计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规范的献血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无偿献血工作质量,确保献血者健康,用血者安全.

  • 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庆凤

    目前临床应用机采血小板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捐献机采血小板所需时间长,过程复杂,加之宣传力度不够,人们普遍对机采血小板的认知度不如全血,因此加强成分献血知识宣传,提高人们对捐献机采血小板的意识,使每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献血过程中得到科学的护理,保证献血安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再次捐献率是机采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本文描述了我站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即:献血者到达采血机构后由专业人员陪同,对献血者进行血液采集前、采集过程中、采集后的护理),并将实施此模式后献血不良率反应发生率及再次献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献血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张金彩;张瑞芹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感到头晕、眩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短暂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的各种表现,通常称为晕厥或晕针.如何降低其发生率确保其献血安全,保证其定期献血,是长期以来令人关注的问题.

  • 献血急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冯丽荣;马利军

    血站的重要职责就是要保证采供血安全. 其中就包含着保证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安全. 配备必需的、有效的急救药品,正确地使用急救药品,是处置献血反应在血站范围的后一道屏障. 但在血站献血工作中,因使用率较低,未引起采供血机构的足够重视, 急救药品在日常使用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成为采供血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1].

  • 无偿献血安全采血因素分析

    作者:巩玉梅;陈菊芬;董兆春

    1资料与结果笔者将近年来的无偿献血者,按站内和站外献血人次及其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站外观察3 420人次,发生不良反应者65人,总发生率3.06%,有明显诱因63人.站内观察719人,无不良反应发生.站内站外观察数之比为1:4.7,献血反应发生率之比为0:3.60(表1).

  • 实名制对短间隔献血的干预研究

    作者:陈国龙;林建霞;赖东生;林燕

    [目的]避免短间隔献血,保证献血者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探讨实名制对短间隔献血的干预效果.[方法]设定以实名制献血为核心的干预措施,2006年开始实施干预,随访24个月,调查2005至2007年问短间隔献血者基本情况,设计调查表调查短间隔献血发生原因,分析短间隔献血发生率的变化.[结果]短间隔献血发生率女性(0.77‰)和20~24岁组(0.99‰)较多;短间隔献血者和非短间隔献血者血液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6.3%与94.8%,两者类似.发生短间隔献血的主要原因为时间记错(27.9%)、认为无所谓(13.9%)、不完全了解间隔期要求(15.2%)、减肥(10.9%)和确认血型(6.3%).短间隔献血发生率从2006年3月国家实行实名制献血前的1.28%降为实行后的0.11%.[结论]实名制献血;一个地区设置一个献供血机构;实现献血信息的共享和在线更新;加强宣传,扫除知识盲点;严格现场健康咨询,规范献血过程沟通;严格执行血液采集规程等综合干预是避免短间隔献血的有效措施.

  • 2008~2011年河池市无偿献者抗-HIV检出结果分析

    作者:韦水兴

    目的 了解河池市近年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状况,为制定招募无偿献血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标本进行抗-HIV检测,并按不同年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检测 97 529人份标本,初筛呈反应性200人份,占0.20%,将呈反应性的200人份标本送当地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其中37份阳性,占18.50%;143份阴性,占71.50%;20份不确定,占10.00%.结论 抗-HIV阳性率在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我市在献血前做好征询工作,杜绝有危险行为的人献血,杜绝通过血液传播疾病.

  • 单采2个治疗量血小板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黄彦;符雪丽;梁若鹄

    目的 探讨献血者单采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PLT)的安全性及个体影响因素,以建立科学、合理、安全的献血者筛选标准.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站行单采2个治疗量PLT的389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献血者献血前PLT计数(PLT前)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PLT前<250×109,n=118);B组[PLT前为(250~299)×109,n=150];C组(PLT前≥300×109,n=121).以1个治疗量PLT产品的PLT,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计数作为产品质量目标;献血者采血后PLT,红细胞比容(HCT),处理全血量作为献血者安全性评价指标,考察献血者献血前PLT高低对PLT产品质量和献血者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389例献血者中安全性指标达标率为97.17%;各组安全性评价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血后,献血者的PLT,HCT,RBC显著下降(P值均<0.05),但仍在安全范围内.12例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为3.08%.2个治疗剂量PLT产品中,383袋合格,合格率为98.46%.结论选择体重≥60 kg,PLT前≥220×109,HCT前为0.40~0.48的献血者,采用智能化血细胞分离机,1位供者单采2个治疗量血小板安全可行.

  • 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

    作者:邱斌;曾祥凤;廖剑锋;邓学成

    目的 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为推广1次献血400 ml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献血情况,计算无偿献血者中1次献血200 ml或400ml者的比例,对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总献血人数为289 730.其中,献血200 ml的有59 831人,占总献血人数的20.65%;献血400ml的有229 899人,占总猷血人数的79.35%.献血量200 ml的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76 6%)显著高于献血量400ml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50 5%)(P<0.05).结论 1次献血400ml的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1次献血200 ml者,为提倡献血量从200 ml到400ml的转变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 无偿献血中献血登记表填写调查报告

    作者:赵晓华;蔡磊;郭振芳;王俊平

    无偿献血者并不等于真正的低危献血者,按<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要求,献血者在献血前对有关献血的健康标准、献血过程、血液处置方法必须知情,要对献血者既往病史、一些危险行为做如实反映,以保证血液的质量.记录是质量保证系统重要的部分之一,可证实特定的标准被采用,是发生献血传染病纠纷实行举证倒置时对血站自身保护的依据.献血者登记表信息真实、完整是无偿献血安全进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对我站2002年至2004年部分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表填写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