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椭圆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毛利;牟翔;袁华;胡旭;林小东

    目的 探索椭圆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12月,4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抛接球训练,观察组接受椭圆运动结合抛接球训练,每次20 min,每周6次,连续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FMA-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S评分、FMA-LE评分和BBS评分均显著提高(t>10.012,P<0.05),TUGT时间显著缩短(t>10.001,P<0.001);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129,P<0.05),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t>4.669,P<0.05).结论 椭圆运动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 水中平板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琼;丛芳;宋桂芸

    目的:比较水中平板训练(UWTT)、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常规步行训练(CG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CGT组(n=14)、BWSTT组(n=13)和UWTT组(n=16),后两组在CGT组的基础上,分别接受BWSTT和UWTT。训练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 m大步行速度(MWS)、6 min步行距离(6MWT)进行评定,采用平衡测试仪进行动、静态平衡功能测试。结果经过4周训练,各组FAC、MWS、6MWT及动、静态平衡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UWTT组在6MWT、患侧下肢负重时间、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及稳定极限范围方面优于BWSTT组(P<0.05)。结论UWTT在改善患者步行耐力及动、静态平衡功能等方面效果优于BWSTT。

  • 基于反重力跑台训练系统的双重运动任务训练对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

    作者:蔡庆;谢丽君;赵绿玉;叶鹏瑛;苏敏芝;张淑娴;高惠刚;胡昔权;陈曦

    目的 观察采用反重力跑台训练系统进行双重运动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两组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对照组进行反重力跑台步行训练,试验组利用反重力跑台训练系统进行双重运动任务训练,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评定平衡功能,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后,试验组X方向大动摇径(Rx)、Y方向大动摇径(Ry)和包络面积(RecArea)均显著下降(t>4.719,P<0.001),对照组RecArea显著下降(t=5.069,P<0.001),试验组Ry和RecArea低于对照组(t>2.288,P<0.05).治疗后,两组FMA-L、BBS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7.316,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322,P<0.05).结论 双重运动任务训练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关系

    作者:陈奕雄;倪莹莹;陈为坚;张芸;邱承尧;刘云义;冯重睿;陈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用CSI量表测评痉挛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法测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对偏瘫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临床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临床变量重要的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因素.结果 患者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与运动功能、平衡之间负相关(P<0.05),偏瘫侧腱反射、肌张力、阵挛分别是下肢运动功能(P<0.05)、平衡能力(P<0.05)重要的决定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可显著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的恢复,合理的评价和改善偏瘫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对优化康复治疗程序有重要意义.

  • 运动习惯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作者:郑洁皎;赵尚敏;陈秀恩;陆佩芳;徐国会

    目的 研究影响平衡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平衡功能测试仪对37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平衡功能检测,并按其平时运动习惯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平时运动少的老年人在闭眼模式时,重心轨迹长度、单位面积轨迹长均长于睁眼模式(P<0.05);且在睁眼和闭眼模式下,均长于运动均多的老年人(P<0.05).结论 经常运动的老人平衡功能较好.

    关键词: 老年人 平衡 运动 跌倒
  • 下肢运动控制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旭;牟翔;段强;毛利;金铭亮;李红蕾;单守勤;孙嘉利

    目的:观察下肢运动控制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下肢运动控制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进行评定;足印步态分析法测量患者步行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L、BBS、FAC及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控制强化训练能进一步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的恢复。

  • 经颅超声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效果

    作者:张洪梅;赵晓科;张跃;汤健;张丽;张玲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51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经颅超声组(n=26).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经颅超声组增加经颅超声治疗,强度1.2 W/cm2,每次20 min,每周5次,共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儿童平衡量表(PBS)进行评定,足印法分析患儿步长、步宽及步速.结果 两组治疗后PBS评分、步长及步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Z>4.112,t>3.338,P<0.01);经颅超声组PBS评分、步长及步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Z=2.529,t>2.038,P<0.05).结论 经颅超声治疗能显著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 肥胖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的影响

    作者:王强;孙蓉;张通;杜晓霞;李晁金子;肖琳;宋鲁平

    目的:研究肥胖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住院患者118例,按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所有患者综合康复12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的NIHSS、FMA、BBS以及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01),治疗后肥胖组NIHSS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为差(P<0.05),各组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肥胖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导致残疾程度高。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态平衡功能分析

    作者:凌康;夏清;曹晓光;袁海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方法2015年1~9月,选取本科LDH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正常成人30名为对照组,采用平衡测试仪对两组进行平衡功能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睁眼状态下重心摆动轨迹长度、轨迹面积、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均大于对照组(t>2.262, P<0.05),两组左-右平均运动速度无显著性差异(t=1.946, P=0.057)。闭眼状态下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2.767, P<0.01)。观察组Romberg值均大于对照组(t>2.326, P<0.05)。结论腰部本体感觉功能障碍及腰背部疼痛影响LDH患者姿势控制能力,患者更加依赖视觉信息的输入维持身体平衡。

  • 膝骨关节炎患者动静态跌倒风险测试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燕梅;陈蔚;焦伟国;朱才兴;彭楠;王娜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平衡功能状况和动静态跌倒风险测试在KO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无膝痛的KOA患者(对照组,n=30)给予静态姿势稳定性(PS)、姿势稳定极限性(LOS)、动态跌倒风险指数(DFI)和静态跌倒风险指数(SFI)测试.对有膝痛的KOA患者(治疗组,n=30)给予10次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经脉冲超声波导入和6次推拿手法联合治疗,并于治疗前后给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上述4种平衡功能测试.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在PS总分、前后摆动系数、侧向摆动系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S完成时间、LOS总分和DFI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SF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WOMAC得分、PS总分、前后摆动系数、LOS完成时间、LOS总分和DF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侧向摆动系数、SF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膝痛的KOA患者与年龄相匹配的无膝痛KOA受试者相比,平衡功能更差,跌倒风险更大.经有效治疗后,KOA患者的平衡功能明显改善,跌倒风险降低.与SFI测试相比,DFI测试对KOA患者平衡功能改善更加敏感.

  • 虚拟现实平衡游戏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

    作者:林志诚;陈阿贞;江一静;陈登钟;叶晓倩;游咏梅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平衡游戏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1月,31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14),治疗组采用虚拟现实平衡游戏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平衡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用平衡测试仪测量静态跌倒风险指数(SFI)、姿势稳定极限性(LOS)、动态跌倒风险指数评价(DFI)。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6周内跌倒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BBS、TUGT、SFI、LOS、DFI和MBI成绩均提高(P<0.05),治疗组BBS评分(t=2.095)、TUGT时间(t=-2.091)、DFI (t=-2.182),LOS评分(t=2.202)、MBI评分(t=3.036)均优于对照组(P<0.05);BBS和MBI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99, P<0.001)。随访期间,治疗组平均跌倒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平衡游戏训练可以促进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

  • 静态平衡仪在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许晶莉;李林;范艳萍

    目的 探讨应用静态平衡仪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24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于训练前后分别应用Berg平衡量表和静态平衡仪测试患儿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平衡功能.结果 训练8周后,患儿Bcrg量表得分增高(P<0.05);静态平衡仪测得稳定性系数、跌倒指数、体重分布系数等均降低(P<0.05~0.01).结论 静态平衡仪可以评估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并进行平衡功能康复.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平衡 康复
  • 前庭功能康复结合本体觉训练对老年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作者:许如炜;范友强;吴迪;蒋鹏;徐琳;徐亮;马明;姜亚娜

    目的 探讨在视觉参与下,前庭功能训练和本体觉训练对老年性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症状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72例年龄>60岁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本体组(n=24)、前庭组(n=24)和综合组(n=24).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本体组行本体觉训练,前庭组行前庭功能训练,综合组同时进行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眩晕评定量表(DARS)、眩晕残障量表(DHI)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Tetrax平衡仪测量稳定性指数(ST).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DARS、DHI、BBS评分,Vm和S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57.825,P<0.001),综合组DHI、BBS评分和ST优于本体组和前庭组(P<0.05),前庭组和综合组Vm和DARS评分优于本体组(P<0.05).结论 在视觉参与下,前庭功能训练结合本体觉训练可以进一步减轻老年性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症状,改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动静态位置觉与功能状况和平衡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燕梅;瓮长水;陈蔚;焦伟国

    目的:了解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动静态位置觉与下肢功能水平和动静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完成Lequesne患者指数评分、下肢动静态位置觉测试和动静态跌倒风险测试。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双下肢中高频段姿势摆动系数和与Lequesne患者指数总分(r=0.36, P<0.05)、静态平衡跌倒风险指数(r=0.85, P<0.001)正相关,与动态平衡跌倒风险指数无显著相关(r=0.30, P>0.05);健侧或较轻侧和患侧或较重患侧复位误差平均值与Lequesne患者指数总分(r=0.33~0.39, P<0.05)、动态平衡跌倒风险指数(r=0.65~0.70, P<0.05)、静态平衡跌倒风险指数(r=0.38~0.45, P<0.05)正相关。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功能水平的下降会对维持机体平衡的本体感觉传入能力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其平衡能力的下降。

  • 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迎春;李岩;李辉;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ES。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CSS评分、FAC分级及BB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ES能促进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 Berg平衡量表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信度分析

    作者:杨雅琴;周亚楠;邢德利;冯涛;王拥军

    目的 对Berg平衡量表(BBS)在帕金森病患者中进行信度检验.方法 2011年3~12月帕金森病住院患者121例,由2名治疗师同时对患者采用BBS进行评定,评定过程记录为视频资料;4周后其中1名治疗师观看视频再次进行BBS评定.计算不同评定者间和同一评定者两次测试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及Kappa系数.结果 BBS总分的评定者间ICC为1.00,各单项κ=0.66~0.93;BBS总分的重测ICC为0.99,各单项κ=0.69~0.99.结论 BBS用于评定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有良好的评定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

  • 慢速活动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立;刘建华;张辉;杜水英

    目的 探讨慢速活动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26例分成治疗组14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慢速活动平板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10m大步行速度、自由步行速度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评分,10m大步行速度、自由步行速及6 min步行距离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FMA、BBS评分,10m自由步行速度及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速活动平板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平衡能力.

  • 虚拟现实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思;刘杰;李顺;王凯;何予工

    目的 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姿势控制、步行能力等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4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3),对照组接受传统平衡功能训练6周,实验组接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6周.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3部分(UPDRS3)、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采用平衡仪测量压力中心移动轨迹的包络面积、前后移动距离的标准差、左右移动距离的标准差.结果 治疗后,两组BBS评分、TUGT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2.657,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4.881,P<0.001).实验组UPDRS3评分、平衡仪测量参数较治疗前改善(t>2.626,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t>2.112,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较传统平衡训练更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并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态.

  •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

    作者:吕仁华;李晓捷;范艳萍;吕洋;孙颖;康贝贝;张鑫阳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3~10月,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激活技术30 min,每周5次,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的D区、E区,Fugl-Meyer评定中的平衡功能部分,以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GMFM-88 D区、E区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显著优于治疗前(t>7.31,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08,P<0.05).结论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进一步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及步行能力.

  •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

    作者:金振华;陈玲;叶祥明

    目的 探讨在下肢负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负重、平衡和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 2017年住院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和下肢负重训练,实验组另予全身振动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患侧单足负重时间、步长和步速、Berg平衡量表(BBS)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侧单腿负重时间、步长、步速、BBS评分和FAC分级均显著提升(t>8.835,P<0.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F>19.644,P<0.001).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负重、平衡和步行功能.

634 条记录 3/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