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俊伏

    目的:对比温针灸与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加TDP照射组,两组均取犊鼻、膝眼、阳陵泉等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结果:温针灸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30.0%,针剌加TDP照射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帕金森病54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京峰;孙国胜;赵国华

    目的:观察神阙穴隔药灸对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同时服用常规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治疗组加用神阙穴隔药灸,分别观察其综合疗效及帕金森病功能量表(改良UPDR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P<0.01);治疗组改良UPDRS积分减少7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7%(P<0.01).结论: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帕金森病确有一定疗效.

  • 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刚;袁立霞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美国NINCDS-ADRDA标准的A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1例采取针刺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B组20例采用针刺配合音乐疗法,针刺方法同A组,同时配合聆听音乐进行治疗,音乐治疗每5天1次,共治疗20次.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得分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A、B两组疗后得分和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A、B两组之间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能提高疗效.

  • 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伟志;宋平;王占奎

    目的: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灸和药物治疗.通过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斑块的性质,并计算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结果:针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率为53.9%,明显高于药物组的10.0%(P<0.01),其中以扁平斑、软斑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结论:针灸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而有助于减轻和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宜军;周友龙

    目的: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2例根据本病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临床常规针灸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2%,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针灸法.

  • 电针配合隔药饼灸治疗网球肘对照观察

    作者:蒋振亚;李常度;郭君华;李金存;高李

    目的:探讨治疗网球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合谷、太冲穴,加患肘阿是穴、手三里穴隔药饼灸;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1 mL加醋酸泼尼松龙25 mg常规封闭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6%和93.7%,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5.0%和78.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隔药饼灸是治疗网球肘的有效方法.

  • 针灸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红花

    目的:寻找治疗妊娠剧吐的佳方法.方法:将150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灸组、中药组、西药组各50例.针灸组采用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阴陵泉,得气后,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 ;中药组口服中药苏叶黄连汤加减;西药组则采用补充水电解质,口服鲁米那治疗.结果: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86.0%,中药组总有效率42.0%,西药组38.0%.3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灸组疗效优.结论:针灸治疗妊娠剧吐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孕妇易接受.本法不失为治疗妊娠剧吐较佳的疗法.

  • 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作者:廖辉;席萍;陈强;易丽;赵阳

    目的:评价针刺、艾灸、针加灸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7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针刺组(A组)、艾灸组(B组)、针刺加艾灸组(C组),取胃脘下俞穴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均有升高(P<0.05);但以针刺加艾灸组的效果佳(P<0.01).结论:无论针刺、艾灸,还是针加灸胃脘下俞穴,都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针刺与艾灸合用效果更好.

  • 不同循经取穴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疗效比较

    作者:赵文;王迪华;秧荣昆;周红

    目的:比较不同针刺取穴方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根据阳性反应部位结合神经走行解剖特点取穴;对照组40例,采用中医传统循经取穴方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6%,愈显率90.3%;对照组有效率75.0%,愈显率60.0%.两组间有效率、愈显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愈者所需疗次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将临床检查的阳性发现与神经走行解剖特点结合取穴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疗效优于中医传统循经取穴.

  • 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刁灿阳;杨运宽;路永红;王展;闫晓瑞;王燕

    目的:比较杨氏贴棉灸与激素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杨氏贴棉灸方法治疗,对照组用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涂抹,治疗1周后开始观察疗效,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 两组间比较,经统计学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建国;何丽娟

    目的:对比温针灸与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加TDP照射组,两组均取犊鼻、膝眼、阳陵泉等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结果:温针灸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30.0%,针刺加TDP照射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疗法.

  •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孙远征;刘婷婷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针灸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加针刺组(Ⅰ组)、基础治疗加穴位注射弥可保组(Ⅱ组)、基础治疗加梅花针叩刺组(Ⅲ组)3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Ⅲ组有效率85.71%,Ⅱ组有效率76.47%,Ⅰ组有效率56.25%;Ⅲ组治疗后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结论:与另外两种方法相比,梅花针叩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比较好的疗效.

  • 电针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疗效观察

    作者:余国汉;丁国安;陈国中;梁绍才;江帆;梁绮霞;陆惠红

    目的:寻找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对101例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出现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每日电针治疗1次,穴取曲池、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针刺.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54.9%,优于对照组的10.0%(P<0.05),BPRS减分率分别为24.92%、28.62%,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疗效好,能提高患者对精神药物的依从性,无副作用.

  • 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新宇

    目的:探寻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148例、康复训练组(B组)142例、常规穴位配合康复训练组(C组)144例和药物组(D组)144例4个研究组.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BM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BM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B、C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的机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 缓控针植入穴位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作者:卢爱军;庞爱军;修文福;王志刚;马小顺

    目的:探求安全、有效的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方法,研制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中药制剂.方法:将238例患者随机分为缓控针组(118例)、西药组(120例).缓控针组采用补益宗气、滋阴安神中药验方制成缓控针新型制剂,利用套管针注射到肌肉(特定穴位)里,取穴为膻中、内关、心俞、脾俞、肺俞,缓释、控释药物并保持持久刺激;西药组采用口服心律平,每次150 mg,每天3次.结果:缓控针组早搏的治愈率为51.7%,愈显率为71.2%,明显高于西药组的28.3%、50.8%(P<0.001).结论:中药缓控针新制剂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疗效好,且安全性高,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针刺治疗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持续性植物状态

    作者:郑路

    目的:探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针刺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针刺"立命"、水沟、印堂、十宣、哑门、涌泉等穴,多用醒脑开窍法,脱证先用灸法至虚象好转,再用上法.并设立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在用同样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果:治疗组患者3个疗程神志恢复率90.0%,痊愈率5.0%,6个疗程神志恢复率95.0%,痊愈率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5%、0和65.0%、5.0%.结论:针刺可提高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神志恢复率及痊愈率.

  • 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作者:曾湘玲;雷龙鸣;林正;王泽涛

    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疗法.方法: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为观察指标,分别运用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和常规针刺,对60例(每组30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分别为46.7%和20.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和减轻疼痛方面亦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在提高治愈率和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灸疗法.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孙华;王道海

    目的:优化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针灸方法.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41例PGS患者分为3组,温针灸组(A组)17例,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组(B组)12例,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针刺组(C组)12例,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后胃液引流量及治疗次数和痊愈率.结果:3种针灸治疗均可显著减少胃液引流量,A组痊愈率为100.0%,平均治疗(7.24±3.87)次;B组痊愈率为66.7%,平均治疗(9.83±4.60)次;C组痊愈率为75.0% ,平均治疗(15.25±3.81)次.3组临床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次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法是治疗PGS佳的方法,治疗次数少,治愈率高,奏效快.

  • 针刺三阴交对痛经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龚萍;张明敏;王棋;吴志坚;黄晓桃;王伟;黄光英

    目的:探讨针刺三阴交治疗痛经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6例痛经患者行经疼痛时行右侧三阴交假针刺和针刺,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比较刺激前后疼痛情况,并在假针刺和针刺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PET)对痛经患者行18F-FDG脑功能成像,用SPM软件分析,获得针刺激活的脑解剖功能区.结果:假针刺前后疼痛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三阴交后疼痛值比针刺前明显降低(P<0.01).针刺右侧三阴交引起痛经患者多个与疼痛相关脑区被激活,针刺使同侧豆状核(苍白球、壳)、同侧小脑、同侧岛叶、双侧背侧丘脑、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杏仁体、对侧中脑黑质、双侧第Ⅱ躯体感觉区、同侧海马回、同侧扣带回前部、对侧下丘脑乳头体葡萄糖代谢增强,大脑皮质小区域葡萄糖代谢降低.结论:针刺三阴交能明显缓解痛经患者疼痛,其机理为针刺三阴交可激活皮质、皮质下边缘系统和小脑与疼痛相关脑区,可能通过平衡与疼痛有关的中枢网络而减轻疼痛,神经内分泌也可能在治疗中起作用.

  • 温银针疗法简介

    作者:王荣;扆志德

    目的:为临床介绍一种新疗法.方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十二经筋病证的理论,"以痛为腧",在病变的关节周围采用多针深刺、抵骨达筋并加艾灸的刺法,观察温银针治疗经筋病的疗效.结果:该疗法具有温通经脉、活血止痛、舒筋利节的作用,较一般单一的针刺治疗作用强而持久.特别是对慢性顽固性经筋病所致的痛证具有显著的治痛效果.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其治痛机理主要是通过消除无菌性炎症,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松解肌肉痉挛,来达到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和痉挛致痛的目的.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