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升阳益胃汤新用

    作者:封银曼;王祥麟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物组成.具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临证用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等证每收奇功.

  •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手足多汗症

    作者:吴平;郭奕妤

    笔者采用江苏省名老中医许履和经验方加减治疗手足多汗症,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及用法外用方:荆芥、防风各10g,海螵蛸粉20g.将荆芥、防风煎水取汁100ml,浸泡手足,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每天1刺.浸泡后以海螵蛸粉扑擦.内服方:煅牡蛎20g,浮小麦、糯稻根各15g,白芍10g.每天1剂,水煎服.六味地黄丸蜡丸,每次1丸,每天2次,早晚分服.

  • 四物消风散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吴宏斌

    四物消风散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荆芥、防风、白鲜皮、蝉蜕、独活、柴胡、薄荷、大枣组成.具有养血补血,祛风润燥止痒之功.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屡获佳效,现介绍如下.

  • 桂枝芍药知母汤临证运用举隅

    作者:姜先涛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白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9味药物组成,主要是为风湿历节而设.笔者临证用此方加减治疗下列病症颇有效验,兹介绍如下.

  • 益气涩精祛风汤

    作者:谢桂权

    益气涩精祛风汤组成:黄芪15~30g,白术、芡实、沙苑子、紫苏叶、乌梢蛇各15g,防风6g,蝉蜕10~15g,石韦20g.上药加清水浸泡过药面,煮沸后以文火煎20分钟,复煎,混合药液,分早晚2次服,每天1剂.

  • 调肠逆挽汤

    作者:王春生

    调肠逆挽汤组成:柴胡、桔梗、川芎、木香各10g,炒白芍、炒枳壳、炒苍术、茯苓各15g,黄连、炒防风各6g,败酱草30g,党参20g,甘草3g.每天1剂,水煎3次,取汁分2~3次口服.

  • 防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张泽庆;田应娟;张静

    目的:研究防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防风多糖,利用CTAB沉淀法对防风多糖进行分离,得到酸性防风多糖(A-SPS)和中性防风多糖(N-SPS).在体外化学模拟条件下,研究不同防风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超氧阴离子(O-2 ·)、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和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防风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其中对·OH和DPP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几种防风多糖中,以A-SPS的效果较好,当实验浓度为8 mg/ml时,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均接近于70%.结论:A-SPS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防风多糖的主要活性组分,可作为潜在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中.

    关键词: 防风 多糖 抗氧化
  • 防风总色原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李鑫;孙晶波;张丽华

    目的:建立测定防风总色原酮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测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防风中总色原酮含量.方法:以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为标准品,用苯酚-硫酸法对防风总色原酮提取物进行反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线性范围为0.5208~4.2192 mg/mL(r =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9.58%,RSD为0.32%.整体上8月份防风中总色原酮含量高于10月,各样品中总色原酮含量因产地及采收时间不同而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防风总色原酮含量的测定方法;防风总色原酮含量与产地、采收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 防风及其地方习用品种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作者:李海涛;徐安顺;张丽霞;段宝忠;管燕红

    目的:提供一种鉴别防风及其3种地方习用品种的方法.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观察防风及其地方习用品种的性状特征,根的横切面和粉末采用显微鉴别法.结果:性状鉴别:防风及其地方习用品种可通过头部的残留叶基和断面对其进行区别.显微鉴别:4种防风根的显微结构可从木栓层的多少、形成层是否明显、木质部中导管的多少、大型油管的有无和皮层至木质部有无纵向裂隙来区别.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能准确对防风与其地方习用品种进行鉴别.

  • 中药防风质量评价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杨景明;姜华;孟祥才

    随着防风需求量的增大和野生资源的匮乏,栽培防风逐渐占有市场主导地位,但受到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导致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原有的质量标准无法适应目前的市场现状.该文从性状鉴别、指标性成分、组分构成等角度对现行防风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不同来源防风形态上的差异与药材质量的关系,以及升麻素和多糖对防风药材质量的影响,从而提出现行的以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作为防风质量评价标准的局限性.

  •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防风多糖的工艺研究

    作者:巩丽虹;李孟全;刘佳维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防风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法,以单因素考察为基础,选取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防风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防风多糖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1、超声温度为60℃、超声时间69 min、超声功率70 W,在该条件下,防风多糖的提取率为1.407%,与理论值1.396%相近.结论: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该优化工艺稳定可靠.

  • 等距随机抽样法定量研究防风的组织形态

    作者:冯建红;卢文彪;邹文娟;丁青;陈如;罗红婷

    目的 对中药防风的显微组织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不同产地防风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聚乙二醇2000作为填充和包埋介质,制作药材横切片;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方法对不同产地的药材组织的体积分数及导管Feret直径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个产地的防风导管Feret直径没有显著性差异(P=1.000);3个产地防风药材的木栓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体积分数各有一定的变化范围,有的指标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等距随机抽样法测量防风药材的体视学参数能较客观地反映其各种组织的计量特征,可用于防风药材的产地鉴别和质量控制.

  • 痛泻要方中配伍“风药”对PI-IBS模型大鼠PAR2mRNA表达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作者:胡旭光;廖淑莉;王颖芳;龚梦鹃;王槾;刘沙沙;韩彬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中配伍风药(防风)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大鼠模型PAR2 mRNA表达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福氏痢疾杆菌灌胃法复制PI-IBS大鼠模型,评价痛泻要方原方、痛泻要方无防风方、防风的疗效及对结肠黏膜PAR2 mRNA基因表达和炎症介质SP、TNF-α、IL-6的影响.结果 痛泻要方原方、痛泻要方无防风方、防风可升高感染后IBS大鼠的内脏痛觉敏感压力阈值,减少大鼠排稀便次数(P<0.05或P<0.01);痛泻要方原方及防风组显著降低结肠黏膜SP、IL-6、TNF-α含量并抑制结肠黏膜PAR2mRNA基因表达,而痛泻要方无防风方可降低结肠黏膜SP的含量(P<0.05),但对结肠黏膜IL-6、TNF-α和PAR2 mRNA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痛泻要方中配伍风药(防风)可增强方中其他药物的止痛止泻效应,增强对PAR2基因表达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防风在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佐助作用.

  • 类风关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及β-CD包合工艺研究

    作者:王瑞海;刘治中;刘丽梅;陈琳

    目的优选类风关颗粒剂中草果、防风挥发油的提取及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变化试验,以草果、防风挥发油出油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挥发油的利用率为指标优选β-CD包合工艺.结果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为:草果、防风不用提前浸泡,以饮片投料,加8倍量水,蒸馏提取6 h;包合物佳包合工艺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挥发油用15倍量85%乙醇溶解,与β-CD的投料比为1:8,在25℃下,超声包结30 min.结论该工艺可用于草果、防风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

  • 玉屏风方饮片与汤剂HPLC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月纯;尹雪;魏刚

    目的 建立玉屏风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黄芪、防风、白术饮片与全方汤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分析,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流动相为乙腈一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am;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结果 药材黄芪、防风、白术(炒)饮片分别标示出9,8,7个主要共有峰;玉屏风汤剂标示出11个共有峰,其中有6个为黄芪特征峰,4个为防风特征峰,1个为白术特征峰.结论 黄芪、防风饮片与玉屏风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具有一定相关性,玉屏风汤剂的主要特征峰为黄芪异黄酮类及防风色原酮类成分,为玉屏风汤剂配伍规律与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 防风对PI-IBS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丝氨酸蛋白酶信号的影响

    作者:齐绍云;蔡洁毅;周龙艳;杨婷婷;黎明;谭许朋;韩彬;胡旭光

    目的 探讨中药防风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大鼠模型肠道菌群及丝氨酸蛋白酶信号的影响.方法 采用弯曲杆菌灌胃法复制PI-IBS大鼠模型,评价防风止痛、止泻的效应及对肠道菌群、粪便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结肠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mRNA及紧密连接ZO-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防风可升高PI-IBS大鼠的内脏痛觉高敏感性压力阈值,减少大鼠排稀便次数(P< 0.05,P<0.01);防风可调节肠道菌群,显著降低粪便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抑制大鼠结肠黏膜PAR-2 mRNA基因表达及增加紧密连接ZO-1蛋白表达.结论 防风具有显著的止痛、止泻效应,调节菌群和抑制肠道丝氨酸蛋白酶信号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消炎解毒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作者:张秋玲;黄志豪;伍柏坚;冼健民

    目的 建立消炎解毒丸的质量标准,为本产品提供完善、可控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消炎解毒丸中的金银花、防风、连翘、甘草;采用HPLC法测定咖啡酸质量分数,色谱柱为DIKMA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缓冲盐(体积比23∶77),检测波长为323nm,柱温为40℃.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检出金银花、防风、连翘、甘草,各药材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HPLC法测定中咖啡酸在0.031 2~0.780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5),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值为1.53%(n=6).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提高了消炎解毒丸的质量控制标准.

  • 防风超临界CO2提取物中人参醇的含量测定

    作者:胡惠兰

    目的建立防风超临界CO2提取物中人参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正十七为内标物测定含量.结果人参醇在0.0400~0.2001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95%(n=5).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快速,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 中络面瘫丸中防风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作者:王友新

    目的:建立中络面瘫丸中防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中络面瘫丸主要药物防风中升麻素苷,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结果: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可用于中络面瘫丸防风中升麻素苷的定性定量控制。

  • 姜春华治哮喘名方——截喘汤

    作者:

    姜春华(1908~1992) 中医内科专家.出身于中医世家.擅治伤寒、温热、急慢性传染病,对哮喘、肾炎、心脏病等顽疾总结出不少有效方药.组方:佛耳草、碧桃干、老鹳草各15克,旋覆花、全瓜蒌、姜半夏、防风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取汁服用.

492 条记录 19/25 页 « 12...16171819202122...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