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断注射与持续微泵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疗效方面比较

    作者:税利蓉;张志鸿;林勇;陈红宇

    目的:研究间断注射与持续微泵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013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 、 观察组2组,分别行间断注射与持续微泵阿托品治疗,对比其两组临床指标和反跳率.结果:观察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阿托品化时间(2.03±0.32)d、症状消失时间(3.22±1.03)d、住院时间(7.03±1.05)d,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反跳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持续微泵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值得研究.

  • 间断或持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作用时效的比较

    作者:高丽娜;黄东林;安刚;侯宪佳;金梅花

    目的:应用间断注射和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两种方式对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采用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方式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肌松程度由25%~70%的时间和肌松能力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的方式对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 连续和间断静脉注药在全麻维持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祖恩;孙福德

    目的:观察连续和间断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两种方法,在维持全麻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I I级,年龄为18-60岁,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上全麻病例80例。随机分成用输注泵连续注药维持麻醉者组(A组)和间断静脉注射麻醉药组(B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病人术中SPo2、HR、BP、BIS、Etco2的变化、术后的HR、BP以及术毕清醒拨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术中HR快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B组术中B P高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B组清醒拨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 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组病人B P、H R比较平稳,清醒拨管时间短。

  • 规律间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

    作者:冯善武;徐世琴;王娴;王楠;雷黎明;沈晓凤

    目的 评价规律间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体温≥38℃)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规律间断给药组(RIB组),每小时给予单次剂量10 ml(0.08%罗哌卡因8 mg+0.4μg/ml舒芬太尼4 μg),持续给药组(CI组),按10 ml/h速度持续给药.记录硬膜外镇痛前、镇痛后1、2、3、4、5h、分娩时、分娩后1h产妇的鼓膜体温、硬膜外感觉阻滞水平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计算产妇产间发热发生率.结果 镇痛后4、5h、分娩时、分娩后1h两组产妇鼓膜体温明显高于镇痛前(P<0.05或P<0.01);镇痛后1、2、3、4、5h、分娩时、分娩后1h时IL-6水平明显高于镇痛前(P<0.01).镇痛后3、4 h RI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I组(P<0.05)两组产间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律间断给药与持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发生率相近,体温升高可能与IL-6水平的升高有关,但镇痛效果更佳.

  • 硬膜外腔间断注射与持续注射罗哌卡因用于产后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运动功能的影响比较

    作者:李胜;周春婷;王国波

    目的 比较硬膜外腔间断注射与持续注射罗哌卡因用于产后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衢州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1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将纳入产妇分为硬膜外腔间断注射组(T组)和硬膜外腔持续泵注组(C组),每组产妇85例.两组产妇均取侧卧位行硬膜外腔穿刺,于宫口开大<3 cm时行分娩镇痛.先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后匀速注射0.2%罗哌卡因注射液2 mL. T组产妇于首剂量后每1 h于硬膜外导管注射0.1%罗哌卡因注射液6 mL. C组产妇则于首剂量后每1 h于硬膜外导管泵注射0.1%罗哌卡因注射液6 mL/h.分别使用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Bromage)分级和数字评价量表( NRS)评分评价产妇镇痛持续期间每小时运动阻滞情况及镇痛效果.记录两组产妇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泵使用例数、PCEA按压次数、器械辅助分娩人数、胎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 在产妇实施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期间4~10 h,T组产妇Bromage分级≥2级例数显著低于C组(3例比11例、3例比15例、4例比17例、4例比18例、6例比19例、6例比21例、7例比2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82、8.947、9.182、10.230、7.926、9.907、9.354,均P<0.05).两组产妇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期间各时点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T组产妇器械辅助分娩例数、PCEA使用例数及PCEA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C组产妇[8 例比18 例、22 例比41 例、(3.5 ±1.5)次比(4.9 ±2.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41、9.104,t=2.666,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产后镇痛中,与硬膜外腔持续注射相比,硬膜外腔间断注射罗哌卡因可发挥良好镇痛效果,同时对产妇运动功能影响轻微,并且显著降低器械辅助分娩率.

  • 规律间断与持续硬膜外注射对分娩镇痛产妇运动功能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比较

    作者:张建波;刘东洋;王晓俏;邱小弟;徐世元

    目的 评价规律间断给药和持续注射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运动功能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产妇155例,随机分为两组:规律间断硬膜外注射组(RIEB组)8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注入1 mL溶液(舒芬太尼5μg/mL+0.2%罗哌卡因),然后每小时给予硬膜外单次注射6 mL(舒芬太尼0.25μg/mL+0.08%罗哌卡因);持续给药组(CEI组)75例,给予上述腰麻药量后,按6 mL/h速度持续硬膜外给药.主要观测指标为产妇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器械辅助分娩率及剖宫产率.镇痛开始后,每小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价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同时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时间、罗哌卡因总量、舒芬太尼总量、需PCA产妇数及每例产妇PCA次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RIEB组比较,CEI组在镇痛2~10 h期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器械辅助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增高(P<0.01),且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需PCA产妇数及每例产妇PCA次数明显增加(P<0.01);两组产程时间、镇痛时间、第一产程VAS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律间断给药与持续注射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前者不但可以降低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而且还可以降低产妇器械辅助分娩率及剖宫产率.

  • 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彭永保;胡松权;周群;程良道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Ⅰ或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组( A组),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组( B 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0.12%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2μg/mL 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不同产程宫缩情况、镇痛效果、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产妇在行分娩镇痛后60 min、宫口开至5~6 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差异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较硬膜外持续输注产妇满意度更高,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 间断注射小剂量脂多糖建立大鼠的慢性炎症模型

    作者:邓家刚;阎莉;卫智权;包传红

    目的 探讨小剂量脂多糖(LPS)间断注射建立大鼠慢性炎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LPS处理1、2、3、4周组.除对照组外的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LPS(0.2 mg·kg-1·w-1),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检测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血清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超敏C反应蛋白( hs - CRP),以及心、肝、肺、肾HE染色镜检.结果 大鼠全部存活.尾静脉注射LPS后大鼠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 及血清IL - 6、TNF -α 、hs - CRP水平均增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心、肝、肺、肾出现以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淤血水肿为主的病理变化.结论 SD大鼠小剂量间断尾静脉注射LPS可诱导典型慢性炎症,可供LPS相关慢性炎症的长期研究之用.

  • 玻璃酸钠、臭氧间断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俊松;余生源;浦创;王文

    目的 比较臭氧、玻璃酸钠关节内不同时间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1例,对照组93例.治疗组采用臭氧关节内注射后第2天注射玻璃酸钠;对照组采用臭氧、玻璃酸钠同时关节内注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节点的VAS评分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VAS评分在治疗的1、2、3周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高于对照组(83.87%)(P<0.05).结论 玻璃酸钠、臭氧关节内间断注射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手段,优于传统同时注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