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家秀;吕立涛;王炜朴;薛栋;杨焕强;李晓雨

    目的:随着当今生活节奏的增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便秘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OOC)(也称直肠性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病发病率高,治疗颇为棘手.生物反馈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应用生物反馈机制,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消除病理过程,使患者身心健康.新兴的生物反馈治疗具有简便、非侵入性、无副作用、易忍受、治疗费用低、门诊治疗等优点[1].本作者拟对近年来针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方法和生物反馈治疗做一综述如下.

  • “温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初探

    作者:魏峰明

    目的:评价“温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4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治疗组口服自拟温阳益气汤治疗,3w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2w、3w及3个月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较补中益气丸好.

  • 慢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

    作者:丁曙晴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功能性疾病,主要分为出口梗阻型、结肠慢传输型和混合型.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包括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为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诊断和鉴别诊断选择佳适应证,根据盆底生理学检查的亚型分类制定治疗方案,病人和治疗师的配合及依从性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训练括约肌收缩的持续时间比肌力更重要.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疗效不佳,可以结合电刺激、针灸、中医中药、肉毒素注射、手术等治疗.

  • 两类功能性便秘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及随访比较

    作者:陈阵;徐桂中;刘显灼;艾芬

    目的 比较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类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2例FC患者,其中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3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行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患者肛管静息压和肛管大收缩压,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OOC组的肛管静息压与入院时同组和治疗后ST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OOC组肛管大收缩压(146.73±24.51) mmHg明显高于入院时同组(112.51±22.5) mmHg及治疗后STC组(108.35±21.29) mmHg,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随访后OOC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8.25±2.27)显著低于入院时同组(11.01±3.14)及随访后STC组(11.43±3.71),P<0.05.随访后OCC组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36.45±7.43)显著低于入院时同组(50.45±12.48)及随访后STC组(44.42±9.67),P<0.05.但随访后OCC组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入院时同组及随访后ST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OC组患者治愈率(48.57%)明显高于STC组(29.73%),P<0.05.结论 生物反馈能有效治疗FC,对OOC的疗效更好.

  • TST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军

    目的:研究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2例行TST加消痔灵注射术,B组52例行痔上黏膜环切术(PPH),C组52例行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比较3组手术情况、疗效、并发症.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近期(1月内)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C两组,术后远期(1年)疗效明显优于B、C两组.结论:TST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动态MR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影像学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丁俞江;王永兵;谢禹昌;赵振国;王煜莹

    目的 探讨动态MR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影像学评价中的优势与不足.方法 从41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改良X线排粪造影资料中选择合适病例72例,进行动态MR排粪造影检查,对比研究X线和MR排粪造影图像;根据经验对动态MR排粪造影的检查技术作出优化调整.结果 412例X线排粪造影阳性率为58.5%,其中横结肠冗长26例(6.3%),脾曲综合征19例(4.6%),结肠张力偏低21例(5.1%),明确盆腔及盆底疾病154例.选择适合行动态MR排粪造影者72例中,发现直肠黏膜脱垂12例(16.7%),直肠前膨出9例(12.5%),耻骨直肠肌疾病9例(12.5%),会阴下降综合征21例(31.8%),直肠黏膜内套叠8例(11.1%),其他器质性疾病8例(11.1%),盆底疝7例(10.6%).结论 动态MR排粪造影对盆腔和盆底疾病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及分型是X线排粪造影的很好补充,并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很好的指导价值,但检查体位限制影响了与重力相关的盆底疾病的检出率,宫内节育环存在限制了其作为排粪造影的常规方式.

  • 背俞指针疗法对OOC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

    作者:韦金秀;谢胜;周晓玲;侯秋科;刘园园;欧阳波;杨成宁;廖婷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OOC患者82例分为肠胃积热证、气机郁滞证、脾胃气虚证、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分析比较各证型及正常人任督二脉穴位皮温情况。结果:不同证型患者任督二脉皮温变化不同:①胃肠积热证:任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督脉主要穴位皮温略微升高。②气机郁滞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脾胃气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前与治疗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但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经络轨迹明显。④肾阳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⑤阴虚肠燥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1)。结论:①背俞指针疗法可双向调节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在热邪或虚火情况下,可通过泻火或降火的作用,使穴位皮温降低;在阳虚及寒凝经脉时,可通过温阳散寒而激发经络经气,使穴位皮温升高;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变化不明显者,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清晰;亦可使没有显示任督经脉红外辐射轨迹者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②通过背俞指针疗法激发膀胱经经气,进而影响任督二脉经气交会,达到调节肺与大肠表里之枢、肝肺升降之枢及脾胃升降之枢的作用,从而起到“穴位-经络-脏腑功能改善”的治疗效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