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替考拉宁治疗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致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张龙琪;钟剑锋;张春;王伟洪

    目的:调查替考拉宁治疗肝硬化患者肠球菌属感染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73例肝硬化肠球菌属感染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均应用国产替考拉宁治疗,疗程7~14 d ,观察其临床、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73例肝硬化肠球菌属感染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胀、腹围增加、尿少等;经替考拉宁治疗后,治愈39例,治愈率53.4%,显效25例,显效率34.2%,有效8例,有效率11.0%,无效1例,无效率1.4%,总有效率98.6%;73例患者无1例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肝硬化肠球菌属感染致自发性腹膜炎时应用替考拉宁临床效果佳、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曾娟;张彦亮;吴会玲;申玉英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70例肝硬化合并SBP且腹水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腹水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70例患者腹水中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1株占70.8%,革兰阳性菌18株占25.0%,真菌3株占4.2%,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6株占24.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株占11.1%;对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结论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报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达到有效抗菌目的,并抑制或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 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红玲;瞿婷婷;李世波

    目的:了解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研究数据。方法对14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采用 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腹水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占70.81%,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3株占20.49%,以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真菌14株占8.7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治疗后,显效41例、好转51例、无效5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2.59%。结论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不明显,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应进行腹水标本的采集和病原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有利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早期实验室诊断研究

    作者:崔恩博;曲芬;黄茜;鲍春梅;陈素明;李小溪;郭桐生;毛远丽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汇总分析我院近3年住院肝硬化并发SBP 303例腹腔积液细菌培养阳性者的实验诊断资料和临床特征,寻求早期诊断信息.结果:感染革兰阴性菌192例(63.4%),革兰阳性菌111例(36.6%).革兰阴性菌感染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250×106/L者140例(46.2%),多形核白细胞(PMN)>0.25者143例(47.2%),革兰阳性菌感染者则为38例(12.5%)及34例(11.2%);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美唑、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等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和头孢唑啉等敏感率较高.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细菌种类及药敏结果正确选用治疗药物.

  •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IL-12、IL-18及CRP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志凌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89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单一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加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IL-12、IL-18、CRP水平,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43/45),高于对照组79.55% (3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2、IL-18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 (4/45),对照组为4.55% (2/4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

    作者:赵晓玲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各为93.36%、76.7%,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予对照组(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放腹水及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自发性腹膜炎

    作者:韩志启;王玉玲;李志华

    目的 探讨放腹水联合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效果.方法 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定针3.0静脉点滴,加阿米卡星针0.2肌内注射,每日两次,疗程14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腹腔穿刺放腹水隔天一次,同时给予头孢他定加阿米卡星一次用量等放腹水结束时注入腹腔,疗程14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6.8%)与对照组(65.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无效率(34.3%)高于治疗组(13.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放腹水联合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自发性细茵性腹膜炎(SBP)的效果比单静脉用药要好.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尚保敏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240例腹水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结果.结果 240例腹水培养的阳性病原菌119株,阳性率为49.58%,其中以G-杆菌居多,进行药敏试验,没有出现耐药菌株7株(5.88%),产生耐药菌株1 12株(94.12%).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在进行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前应经验性针对革兰阴性菌应用抗菌药物,而不要等待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以免影响预后,然后根据结果调整用药.

  • 金双歧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

    作者:张帮杰;牛秀峰;王庆治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综合治疗及微生态制剂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69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保肝、营养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在此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21天,观察感染控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感染控制在治疗组有效率91.4%优于对照组的76.5%(P<0.05),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微生态制剂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有效措施.

  • 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许晓芳;刘谦

    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67例,经过综合抗感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回顾性分析如下:

  •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时血清及腹水中细胞因子水平研究

    作者:王运杰;韩玉霞

    目的探讨肝硬化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起的自发性腹膜炎时,血清及腹水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特点,从而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方法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规作腹水检查,以区别渗出性腹水或漏出性腹水,对渗出性腹水患者均作细菌培养+药敏,所有肝硬化腹水患者均同时作血清及腹水一氧化氮(N0)、肿瘤坏死因子(TNFa)、内毒素(LPS)水平检测.结果肝硬化伴渗出性腹水患者外周血及腹水中NO、TNFa、LPS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伴漏出性腹水患者;肝硬化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引起的自发性腹膜炎时,腹水中NO、TNFa、LPS水平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起的腹水.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NO、TNFa、LPS测定,有助于鉴别渗出性腹水和漏出性腹水;有助于鉴别自发性腹膜炎是革兰氏阴性菌或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起,指导临床用药.

  • 益生菌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中的预防效果

    作者:周立平;刘尚忠

    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共56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护肝类药物、利尿剂、抗生素等.自发性腹膜炎症状缓解及腹水消退后,观察组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抗生素或益生菌治疗.评定两组治疗效果,观察自发性腹膜炎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有效率为60.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观察组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中的预防效果显著,能降低自发性腹膜炎的再发率,值得借鉴.

  • 左氧沙星和头孢曲松治疗自发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崔淑兰;梁坚;麦海妍;陈垦

    目的:评价左氧沙星与头孢曲松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沙星组(LVLX)29例,200 mg静脉滴注,1日2次;头孢曲松组(CRO)31例,2g静脉滴注,1日1次,疗程均为7d~14d.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左氧沙星组与头孢曲松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分别为89.7%、6.9%和87.1%、6.4%,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氧沙星与头孢曲松在治疗自发性腹膜炎上具有相同的疗效及安全性.

  •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陶茂根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已成为肝硬化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患病率占肝硬化住院病人的12%~26%及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1].本组观察对住院期间肝硬化并发SBP与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硬化易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并足够认识危险因素,以便及早预防,从而减少其患病率和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治体会

    作者:潘美云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 以晚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血象、腹水常规、培养、药敏及临床经验予强有力抗生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患者125例中确诊及疑诊自发性腹膜炎患者42例,感染率33.6%.腹水细菌培养阳性9例,阳性率21.4%,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痊愈14例(33.3%);好转17例 (40.5%);无效、恶化、放弃治疗11例(26.2%).其中死亡10例.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需及时应用强力抗生素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疗效.

  •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评估

    作者:李朋辉;钟玲;李佳;陈斌辉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于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肝硬化腹水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SBP组(33例)和非SBP组(94例),比较两组的MELD评分;并根据MELD评分分为A组(≤9分)、B组(10~19分)、C组(20~29组)和D组(≥30分),比较5组SBP发生率。结果 SBP组的MELD得分显著高于非SBP组(P<0.05);MELD得分与SBP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MELD评分对于肝硬化腹水发生SBP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MELD得分与SBP发生率呈正相关性。

  • 降钙素原检测用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价值

    作者:吴玲霞;向谦;蒲红

    目的 观察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治疗中的变化情况,探讨PCT对于SBP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自发性腹膜炎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50例无自发性腹膜炎(非SBP),动态观察患者体温、腹部体征、腹水检查、血常规、PCT,了解PCT变化与SBP的关系.结果 SBP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CT水平与SBP预后正相关,P<0.05.结论 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PCT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CT值高低与病情呈正相关,早期检测PCT对及早使用抗生素,改善预后有意义.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3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月玲;张健;孙玉珍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诊断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7月住院的31例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SBP的发生率为11.92%.临床上主要选用头孢三代及喹诺酮类,31例中,治愈17例(54.84%),好转10例(32.26%),死亡4例(12.90%).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具有复杂、多样、不典型等特点,临床诊断应结合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培养、外周血常规检查等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以利于早确诊,早治疗.

  • 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肠屏障作用的干预效果及机制

    作者:殷波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肠屏障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按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肝、营养支持、并发症处理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治疗,持续用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小肠黏膜通透性改变及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小肠黏膜通透性(L/M)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L/M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自发性腹膜炎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谷氨酰胺可以增强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作用,减少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减少腹腔感染及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TNF-α、IL-8、IL-18水平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陈银芸;霍继荣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法检测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腹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TNF-α、IL-8、IL-18的水平,其中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24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未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24例,并与24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血清和腹腔积液中的TNF-α、IL-8、IL-18的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SBP者及对照组,未合并SBP者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的TNF-α、IL-8、IL-18明显升高,TNF-α、IL-8、IL-18参与了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SBP的发生与发展,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的TNF-α、IL-8、IL-18水平对SB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05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