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囊型包虫病术后残腔胆瘘的原因及治疗初探

    作者:伊斯马依力?艾麦提;买买提吐尔逊?吐尔迪;徐祺林;唐荣华;克力木

    目的 初步探讨肝囊型包虫病术后残腔胆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3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囊摘除术325例,外囊剥脱术27例;发生术后残腔胆瘘39例,发病率11.1%.结果 39例术后残腔胆瘘患者中,大量胆瘘12例,中等量胆瘘10例,少量胆瘘17例.17例少量胆瘘患者和3例中等量胆瘘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自行闭合;其余19例(12例大量胆瘘和7例中等量胆瘘)为顽固性胆瘘,其中7例行T管引流+瘘口缝合+腹腔引流术,8例行经胆囊造瘘术+残腔引流术,2例行肝部分切除术,1例顽固性胆瘘行胆肠吻合术,均治愈;另1例胆瘘出现残腔脓肿,行残腔脓肿清除术后治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包虫直径≥10 cm、术前TBil≥159μmol/L、包虫囊壁钙化、残腔与主胆道相通是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发生残腔胆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3、4.996、8.568、32.500,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临床评估和规范化个体化手术操作,术中妥善缝合残腔瘘口、必要时胆道减压是预防术后残腔胆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