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房颤动的诱发及其特点

    作者:杨帆;郑亚西;杨龙;杨永曜;刘兴会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房颤动的诱发及特点. 方法 选择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18 ~ 65(42.6±12.7)岁.在射频消融术成功后予以右心房刺激诱发心房颤动.根据心房颤动诱发成功与否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房颤组根据诱发出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分为<10s、10s ~ <1min及≥1min3个亚组.比较各组资料和诱发心房颤动的刺激次数与心房颤动诱发成功率以及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的关系. 结果 房颤组37例(56.9%),非房颤组28例(43.1%).<10s亚组19例(292%),10s~ <1min亚组8例(12.3%),≥1min亚组10例(15.4%).所有诱发的心房颤动均自行终止.<10s亚组平均刺激次数为(4.3±2.2)次,10s~<1min亚组为(8.0±3.1)次,≥1min亚组为(10.1±5.0)次.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2、0.0002,均P<0.05).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与左心房前后径大小相关. 结论随着心房刺激的次数增加,心房颤动的诱发率增加和持续时间延长.

  • 针刺持续时间及刺激方案对针刺脑功能成像的影响

    作者:张威;徐春生;李传富;刘军平;武红利

    目的 利用BOLD-fMRI技术,在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研究针刺持续时间及针刺刺激方案对脑功能成像激活区定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平均分为2组,为持续时间组及刺激方案组,第1组采用相同的针刺刺激方案(改良组块设计)进行3轮(R1、R2、R3)功能像数据采集,第2组采用3种不同的针刺刺激方案(包括典型组块、改良组块设计及事件相关设计)进行3轮功能像采集,两组数据均采用相同的MR扫描参数,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Monte Carlo阈值校正方法确定脑功能激活区,得出每组的组内分析结果及组内不同轮次比较的结果.结果 持续时间组及刺激方案组的组内fMRI信号存在明显差异.组内不同轮次fMRI信号比较也均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两组的R2与R1相比均存在fMRI信号减低区域,但刺激方案组的R3与R1相比存在广泛的fMRI信号减低区域,持续时间组的R3与R1相比存在fMRI信号增高区域.结论 针刺持续时间及刺激方案均会对脑功能成像的激活区定位产生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