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玮;杨歆璐;魏昕;柴小青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终末期肾病患者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18~65岁,BMI 18.5~24.0 kg/m2,ASA 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A组:全身麻醉组,麻醉方法为全凭静脉麻醉;B组:腹直肌鞘神经阻滞组,手术侧腹直肌鞘内注射0.5% 罗哌卡因15 ml;C组:局部浸润麻醉组,1% 利多卡因+0.5% 罗哌卡因在手术切口和手术路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记录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 HR和 MAP.记录患者术后2、4、8、12、24 h运动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 T0时比较,T1~T3时 A 组 HR 明显减慢、MAP 明显降低(P<0.05);T2、T3时C组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B组不同时点 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2、T3时C组 HR明显增快、MAP 明显升高(P<0.05),与 T2、T3时比较,T4时C组 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后2、4、8、12、24 h B组运动 VAS评分明显低于 A组和C组(P<0.05).C组术中总体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5).A组和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开腹结直肠癌术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罗瑶;杨笛;杨钦焱;魏新川;刘杨;马丁;万永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在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效果.方法 将60例全麻下行开腹结直肠切除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TR组)及对照组(C组)各30例,TR组给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及常规全身麻醉组,C组为常规全身麻醉组,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4、8、16、24、36、48 h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早期康复指标.结果 与C组比较,TR组术中、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较少(P<0.05),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1),术后4、8、16 hVAS评分,肠蠕动时间及早期下地时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及腹直肌鞘阻滞定位准确,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痛泵舒芬太尼用药量,对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肠蠕动,肛门排气及早期下床时间缩短,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

  • 腹横肌联合腹直肌阻滞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阿良德;贾珍;闫红秀

    目的观察腹横肌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下腹部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将62例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联合组(TAP+RSB)和对照组(RSB)各3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结果联合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68.31±7.55 vs 83.48±9.36);联合组术后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77%vs 87.10%)(<0.05)。结论腹横肌联合腹直肌阻滞可减少下腹部手术中的镇痛药用量,提高术后镇痛满意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