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动脉瘤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傅蔚;陶海燕

    颅内动脉瘤(AN)是脑动脉壁的局限性异常扩大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青中年,患者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常表现为剧烈头痛、严重者可致意识丧失导致生命危险.目前介入栓塞治疗以其低风险、创伤小、操作简便、预后良好逐渐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本院神经内科与介入放射科采用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AN)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继人;王芸芝;范波胜

    我科自2007年以来在上级医院医师指导下对1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行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铂金弹簧圈与HydroCoil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秀山;李涛;李彬

    目的 评价铂金弹簧圈与HydroCoil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水凝胶弹簧圈(HES)组40例和铂金弹簧圈(BPC)组38例,分别采用HES和BPC进行血管栓塞术,评价2组术后动脉瘤栓塞程度、栓塞密度弹簧圈使用数量和12个月后动脉瘤复发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HES组和BPC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84.21%(32/38)和75.00%(30/40),栓塞密度为0.329±0.143和0.668±0.227,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HES组达到完全栓塞所需要的弹簧圈少于BPC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6%(5/38)和5.00% (2/4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x2=1.588,P=0.208);随访12个月后2组分别有35例和37例患者完成随访,复发率为14.29%(5/35)和18.92%(7/37),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血管瘤直径是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HES治疗未破裂脑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和远期复发率不能优于BPC组,而且价格高于BPC,不推荐HES作为首选方法.

  • 胶原弹簧圈栓塞兔颅内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点石;高宝山;邓东风;常庆勇;黄坤;曲凯;张继志

    目的 研究胶原弹簧圈及铂金弹簧圈对兔动脉瘤模型的栓塞效果及组织反应.方法 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弹性蛋白酶诱导动脉瘤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胶原弹簧圈(胶原组,n=10)、铂金弹簧圈(铂金组,n=10)进行栓塞.栓塞后2周、10周进行DSA随访,并分别处死5只动物,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铂金组模型均为致密栓塞,随访10周仅1例出现血栓形成,且发生动脉瘤复发1例.胶原组均未获致密栓塞,但栓塞2周后,动物均出现明显的弹簧圈周围细胞反应;栓塞10周时,均出现致密结缔组织基质沉积,动脉瘤达到100%栓塞9例,残留瘤颈1例.结论 胶原弹簧圈栓塞后可出现明显的细胞反应,并出现进行性血栓形成及致密结缔组织基质沉积;铂金弹簧圈栓塞组动物模型仅出现松散的结缔组织基质沉积,而进行性血栓形成少见.

  • 负载VEGF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求精;孙新林;姬斌;祝爱萍;全大萍

    目的 构建一种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表面,考察其表面特征及VEGF缓释性能.方法 将4COOH-P(DLLA-co-TMC)聚合物溶液涂覆铂金微弹簧圈.固定肝素,利用肝素与VEGF的特异作用实现负载和控制释放VEGF.扫描电镜观察铂金微弹簧罔的表面结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微弹簧圈表面的VEGF缓释性能.结果 铂金弹簧圈表面成功涂覆4COOH-P(DLLA-co-TMC)聚合物,通过聚合物的肝素化.使VEGF负载于铂金微弹簧圈表面,VEGF的释放量在测试周期内呈现明显的积累递增趋势,整个过程无明显的突释期.结论 利用共聚物4COOH-P(DUA-co-TMC)可实现在铂金微弹簧圈表面负载和控制释放VEGF的目的 ,赋予铂金微弹簧圈一定的生物活性.

  • 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

    作者:袁燕;郑倩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原因,血管内治疗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的重要手段,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历经可脱性球囊、游离微弹簧圈、机械和电解可控性微弹簧圈等阶段的发展,使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和成功率均大幅度提高[1].

  • 介入下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作者:王恒;许军;高国栋;赵振伟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1],已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方法.如何适度栓塞而又达到致密栓塞动脉瘤腔,是颅内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难点.本研究报告10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其中31例为宽颈动脉瘤,全部采用GDC栓塞治疗的经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