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胰蛋白酶通过PAR2激活JAK-STAT通路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表型转换

    作者:张亚东;卢涵宇;陈亮;李晓波;殷莲华;王松梅

    目的 研究类胰蛋白酶促进小鼠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对照组),并诱导为M1和M2亚型,经类胰蛋白酶和PAR2激动剂分别作用后,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以及JAK STAT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为M1和M2亚型.PAR2激动剂(2-Furoyl LIGRLO-amide)和类胰蛋白酶分别与M1型巨噬细胞分别作用后,M1型标记物iNOS和IL-12高于对照组,而M2型标记物arg1和mrc1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提示类胰蛋白酶和PAR2激动剂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而不会促进M1型向M2型转化.PAR2激动剂和类胰蛋白酶分别与M2型巨噬细胞作用后,M2型标记物arg1和mrc1明显下降,而M1型标记物iNOS和iL-12有所增加,提示类胰蛋白酶和PAR-2激动剂均可促进M2型向M1型转化.类胰蛋白酶作用于M1型巨噬细胞后,JAK2磷酸化水平、STAT和pSTAT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类胰蛋白酶作用于M2型巨噬细胞后,JAK2的磷酸化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升高,STAT的磷酸化水平同时升高,提示类胰蛋白酶可以通过和PAR-2结合而激活JAK2-STAT信号通路,进而引起M2型向M1型转化.结论 类胰蛋白酶可能通过与其受体PAR2相互作用后激活JAK-STAT通路,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亚型转化,起到促进炎症发展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疏肝健脾和胃方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PAR2及TRPV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榕萍;曹雯;张靖娟;林晨辉;陈洋

    目的 探讨疏肝健脾和胃方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食管黏膜食管高敏感性相关的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rGER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每组20例,中药组予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西药组予雷贝拉唑治疗,中西医结合组予疏肝健脾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食管黏膜PAR2、TRPV1表达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食管黏膜PA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R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PAR2表达显著低于中药组及中药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食管黏膜TRPV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RPV1的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中西医结合组下降为明显,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疏肝健脾和胃方对rGERD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降低PAR2表达,进而降低食管高敏感性来实现.

  • 疏肝饮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结肠中TRPA1及PAR2表达的影响

    作者:尚精娟;袁建业;董跃滨

    目的 观察疏肝饮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结肠组织中TRPA1和PAR2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饮大剂量组、疏肝饮中剂量组、疏肝饮小剂量组、西药组,采用慢性避水应激法造模10天,造模第4天起,各给药组大鼠于造模前半小时分别给予药物灌胃,连续7天,第10天造模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出结肠组织,采用realtime-PCR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TRPA1和PAR2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中TRPA1和PAR2的含量显著增加(P <0.001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疏肝饮组大、中剂量组和得舒特组大鼠结肠中TRPA1和PAP2含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结论 疏肝饮可能通过调节结肠中TRPA1和PAR2的表达,从而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 PAR家族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

    作者:李思熳;高振华

    PARs属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发现PARs的4种亚型PAR1,PAR2,PAR3和PAR4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笔者阐述了PARs在消化道和消化道肿瘤中的病理生理作用,重点在PAR2和PAR4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并对PARs在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PAR2和TMEM16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上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萌;陈沁怡;谭朝阳;马克涛;李丽;代志刚;王胜;司军强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的表达,探讨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CCI组,两组分别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前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AR2与TMEM16A在大鼠DRG神经元上共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CI组术后7、14 d的PAR2和TMEM16A蛋白表达均出现明显增加(P<0.01),且CCI组14d高于7d的PAR2和TMEM16A蛋白表达(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这些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