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上清液通过调节单核巨噬细胞减轻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作者:张东波;张敏;于成功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数量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特异性减少,既往研究显示Fp上清液在实验性结肠炎中具有明显抗炎效应.目的:探讨Fp上清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单核-巨噬细胞和结肠炎症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炎症组和Fp治疗组,后两组连续7d饮用含4.5% DSS的蒸馏水以建立结肠炎模型,Fp治疗组在造模同时予Fp上清液灌胃.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排便情况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结肠固有层不同表型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Fp治疗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缩短、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轻于炎症组(P<0.05),脾脏和结肠固有层总单核细胞和促炎单核细胞百分率、结肠固有层M1型巨噬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炎症组(P<0.05),结肠固有层M2型巨噬细胞百分率则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0、IL-4水平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CL2水平显著低于炎症组(P<0.05).结论:Fp上清液可通过减少促炎单核细胞数量、诱导肠道炎症部位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以及促进抗炎细胞因子分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等途径在小鼠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

  •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对实验性结肠炎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陈兆桂;于成功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是一种肠道共生菌,其数量减少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重要特征之一。既往研究显示Fp上清液在实验性结肠炎中具有明显的抗炎效应。目的:探讨Fp上清液在实验性结肠炎中的抗炎效应是否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和Fp上清治疗组。通过予小鼠连续5 d饮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小鼠体质量和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以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LR4 mRNA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结肠缩短,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TLR4 mRNA和p-NF-κB p65表达以及血清TNF-α、IL-6、COX-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Fp上清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结肠炎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其中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Fp上清液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在实验性结肠炎中发挥抗炎效应。

  •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谢丽娟;卢学嘉;于成功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是人类肠道中数量占优势的细菌之一,与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发生密切相关。目的:研究 Fp 对 CAC 发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 CAC 模型,将52只 C57BL/6J 小鼠随机分为 A 组(AOM + DSS)、B 组(AOM + DSS + Fp)、C 组(AOM + DSS + Fp 上清)、D 组(空白对照),第92天处死小鼠。评估 DAI,ELISA 法检测血清 TNF-α和 IL-10含量;HE 染色观察肿瘤分级;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肿瘤组织中 VEGF、COX-2、NF-κB 表达。结果:A、B、C 组小鼠成瘤率分别为100%、100%和77.8%,主要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A 组肿瘤负荷显著高于 B 组(P <0.01),B 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 C 组(P <0.01)。A 组血清 TNF-α含量显著低于 B 组(P <0.05),IL-10显著升高(P <0.05)。A、B、C组肠道肿瘤组织中 VEGF、COX-2、NF-κB 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Fp 活菌对实验性小鼠肠道肿瘤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而其上清能减少肿瘤发生率。Fp 活菌及其上清均可能通过调节 TNF-α、IL-10表达来减轻肠道肿瘤负荷。

  •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产物对大鼠脾细胞促炎因子IL-17分泌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明明;杨晓彤;邱新运;洪娜;于成功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rausnitzii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内减少,与IBD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目的:研究F.prausnitzii及其产物体外对大鼠脾细胞分泌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以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或骨髓来源树突细胞(BMDC)分别刺激大鼠脾细胞.将脾细胞分为阳性对照组、F.prausnitzii上清液组、F.prausnitzii组、长双歧杆菌组、丁酸钠组,以未进行任何干预的脾细胞作为阴性对照.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0、IL-12、IL-17、IL-23含量.结果:以细胞因子或BMDC刺激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脾细胞IL-17含量均明显升高[(309.24 ±21.30) pg/mL对(182.20 ±89.12) pg/mL;(20.54 ±2.12) pg/mL对(17.36 ±0.38) pg/mL] (P <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F.prausnitzii上清液可明显抑制细胞因子或BMDC诱导的脾细胞IL-17含量[(58.11±19.20) pg/mL对(309.24±21.30) pg/mL;( 17.25±0.42) pg/mL对(20.54±2.12) pg/mL] (P <0.05).结论:F.prausnitzii可通过其产物调节免疫反应,可能与抑制Th17细胞活化有关.

  •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IL-10、IL-12分泌以及CD25+Foxp3+Treg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邱新运;洪娜;张明明;杨晓彤;于成功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 FP)是人体肠道中常见的共生厌氧菌,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密切.目的:研究FP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IL)-10、IL-12分泌以及CD25+ Foxp3+ Treg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FP、长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不同浓度的FP上清或不同细菌培养基分别与人PBMCs体外共培养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L-12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结果:与培养基相比,FP、长双歧杆菌均可刺激PBMCs分泌大量IL-10和IL-12,IL-10/IL-12比值明显增高,CD25+ Foxp3+Treg细胞分化明显增加,且FP的效果优于长双歧杆菌.FP上清对IL-10/IL-12比值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稀释10倍的FP上清组IL-10/IL-12比值升高为明显,且CD25+ Foxp3+ Treg细胞分化能力亦为显著.结论:FP及其上清均具有抗炎作用和促进外周血CD25+ Foxp3+Treg细胞分化的能力,提示FP是一种潜在的益生菌.

  •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Foxp3+Treg细胞的影响

    作者:杨晓彤;张明明;洪娜;邱新运;于成功

    背景:Fxop3+Treg细胞是一种免疫调节细胞,在免疫调节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FP)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F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备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组、FP组、FP上清液组、培养基组和双歧杆菌组.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以ELISA法检测血浆IL-10、IL-12和TGF-β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肠炎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明显,病理学评分显著增高(P<0.01);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血浆IL-10和TGF-β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2含量显著升高(P<0.01),IL- 10/IL- 12比值显著降低(P<0.01).经FP、FP上清液和双歧杆菌治疗后,除血浆IL-10含量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FP及其上清液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提高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

  •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基因组 DNA 上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型免疫应答增强对人结肠癌 LoVo 细胞的杀伤活性

    作者:张涛;张敏;汤爱荣;曹萍;谢丽娟;于成功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是一种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肠道共生菌,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内 Fp 数量明显减少,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目的:探讨 Fp 及其基因组 DNA(fDNA)干预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人结肠癌 LoVo 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 Fp、fDNA 或酶解 fDNA(d-fDNA)与分离自健康成人的 PBMCs 体外共培养,MTT 实验检测 PBMCs 对 LoVo 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 法检测 PBMCs 培养上清液中的 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real-time PCR 检测 PBMCs Th1、Th2特异性转录因子 T-bet、GATA3表达。结果:与未予干预的 PBMCs 相比,fDNA 干预能显著增强 PBMCs 对 LoVo 细胞的杀伤活性(P <0.05),同时促进 PBMCs 的 IFN-γ分泌和 T-bet mRNA 表达(P <0.05),抑制 IL-4分泌和 GATA3 mRNA 表达(P <0.05)。Fp 和 d-fDNA 均未显示出上述作用。结论:fDNA 能增强 PBMCs 对人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 Th1型免疫应答有关。

  •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治疗大鼠TNBS 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作者:汤爱荣;曹萍;张涛;于成功

    背景:NLRP3炎症小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共生菌,研究显示其对大鼠结肠炎具有防治作用。目的:探讨 Fp 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10)和模型组(n =40),模型组以5% TNBS 和无水乙醇灌肠诱导结肠炎,造模24 h 后随机分为 PBS 组、介质组、Fp 活菌组和 Fp 上清组,每天予相应成分1 mL 灌胃,连续7 d。第8天处死动物,评估结肠炎症程度,以蛋白质印迹法和 real-time PCR 检测 NLRP3炎症小体组分 NLRP3、ASC、caspase-1表达;分别以 real-time PCR 和 ELISA 法检测结肠和血浆 NLRP3炎症小体下游效应分子 IL-1β、IL-18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体质量减轻、结肠缩短和结肠炎症损伤,Fp 活菌组和 Fp 上清组上述表现较 PBS 组和介质组明显减轻。PBS 组和介质组结肠组织 NLRP3、ASC、caspase-1蛋白和 mRNA 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肠和血浆 IL-1β水平增高(P <0.05),IL-18水平降低(P <0.05)。Fp 活菌组和 Fp 上清组 IL-18水平较 PBS 组和介质组进一步降低(P <0.05),其余参数增高趋势均明显改善(P <0.05)。结论:NLRP3炎症小体参与介导 TNBS 大鼠结肠炎发生,而 Fp 可通过抑制 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效应分子而减轻结肠炎症。

  • 益生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联合溃克灵对大鼠结肠炎的预防作用

    作者:毋攀锋;李琳;于成功

    目的:探讨益生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rausnitzii)联合溃克灵防治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F.prausnitzii组、溃克灵组、F.prausnitzii联合溃克灵组.造模前各组灌胃1周(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其余3组给予相应的F.prausnitzii和溃克灵处理).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法(80 mg/kg TNBS联合等体积无水乙醇)灌肠复制出结肠炎大鼠模型,3d后全部处死,观察结肠组织损伤情况,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白介素(interleukin,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计算IL-10/IL-12比值;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IL-10及TNF-α的表达.结果:F.prausnitzii联合溃克灵组与模型组相比,结肠组织损伤明显改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浆IL-10、IL-10/IL-12比值显著升高(P均< 0.05),血浆IL-12、IFN-γ显著下降(P< 0.05,P<0.001),血浆TNF-α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黏膜IL-10表达明显升高(P<0.01),肠黏膜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F.prausnitzii组、溃克灵组相比,F.prausnitzii联合溃克灵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IL-10/IL-12比值及血浆IL-10、肠黏膜IL-10表达升高,血浆IL-12、IFN-γ、TNF-α及肠黏膜TNF-α表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Eprausnitzii联合中药溃克灵对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预防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外周血及肠黏膜IL-10分泌从而抑制外周血IL-12、TNF-α、IFN-γ产生、降低肠黏膜TNF-α表达等免疫调节机制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