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麻醉意识深度指数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作用

    作者:李远志

    目的:评价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监测对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单纯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CSI 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各25例患者.均采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语言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B组(P<0.05).而且其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语言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CSI监测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并改善麻醉苏醒质量.

  • 麻醉深度指数反馈调控老年肿瘤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的研究

    作者:雷晓峰;邓永乐;唐延先;龙勤;段礼平

    目的:研究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r,CSI)反馈调控老年肿瘤患者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的效果.方法:胃癌及直肠癌根治术126例,年龄≥65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反馈靶控组和靶控组,每组各63例.反馈组设定CSI=50,两组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μg/ml,舒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麻醉诱导时1.5ng/ml,麻醉维持时0.3ng/ml.记录基础值(T1)、插管(T2)、插管后5min(T3)、切皮(T4)、肿瘤切除(T5)和手术结束(T6)等时点的MAP、HR、HRV和CSI值的变化,统计丙泊酚的用量.结果:靶控组在插管后5min(T3)、切皮(T4)、切肿瘤(T5)等时点的MAP下降比反馈靶控组明显(P<0.05);HRV在插管后5min(T3)、肿瘤切除(T5)时下降较反馈靶控组明显(P<0.05);反馈靶控组的CSI值波动小于靶控组(P<0.05),丙泊酚的用量也小于靶控组(P<0.05).结论:麻醉深度指数反馈调控靶控输注丙泊酚对老年肿瘤患者的麻醉安全可行.

  • 麻醉意识深度指数在老年男性前列腺电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颖;袁卫国;李林佶;冯麟;李顺洪

    目的 探讨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变化在老年男性前列腺电切手术中监测麻醉深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全麻下行前列腺电切手术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8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Ⅲ级.静脉诱导,插入SLIPATM喉罩,术中予以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吸入七氟醚,间断推注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模式静脉泵注瑞芬太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文化水平、ASA分级、手术时间、顺阿曲库铵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入喉罩后即刻(T2)和苏醒时(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CSI值.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停用七氟烷至能听从指令睁眼时)和拔除喉罩时间(停用七氟烷至拔除喉罩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别于麻醉前和拔除喉罩后1、6、24、48 h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在麻醉维持期,CSI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睁眼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上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CSI组在麻醉前及拔除喉罩后48 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拔除喉罩后1、6、24 h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男性前列腺电切手术中,通过CSI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能较为满意地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概率,增加老年患者麻醉的安全性.

  • 肝脏移植手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

    作者:申新;张义长;赵鸽;陈亚丽

    目的:观察肝脏移植麻醉及手术过程中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u、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的变化及其在肝脏移植手术中监测的价值. 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麻醉诱导采用异内酚靶控输注系统(TCI),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从5分降至0分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2μ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OAA/S从5分下降至0分的过程中CSI,BIS和AAJ的值.麻醉维持期间,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5,1.0,1.5MAC时给予强直电刺激(ETS)1次,记录ETS前后各时点的CSI,BIS和AAI值,同时记录ETS后30 s内HR及动态有创血压SP,DP的高值. 结果:CSI,BIS和AAI均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移植手术诱导期间镇静程度及意识的变化,OAA/S评分从5分逐渐降低至0分的过程中,CSI,BIS和AAI值也相应下降(P<0.05).ETS前后各参数比较,CSI和BIS无明显变化(P>0.05),AAI有显著性变化(P<0.05).与ETS前比较,ETS后HR,SP和DP明显增高(P<0.05). 结论:CSI和BIS能准确反映镇静状态下患者意识深度的变化,但不能反映镇痛.AAI不仅可以反映麻醉中的镇静成分,而且在监测手术伤害性刺激及镇痛方面亦有一定的意义.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可以反映术中伤害性刺激.

  • 麻醉意识深度指数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作用

    作者:白丽萍

    目的:对麻醉意识深度指数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进行全凭静脉麻醉患者160例,进行分组,无干预组患者80例,给予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改良组患者80例,给予麻醉意识深度监测下进行全身麻醉给药,对两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肢动发生比例、患者生命体征水平、患者术中知晓比例、麻醉药物的应用剂量等均明显优越于无干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发生因麻醉操作造成危险及麻醉意外发生。结论对于全凭静脉麻醉手术治疗患者进行麻醉意识深度监测下实施麻醉操作给药,能够更好控制麻醉深度,尽量减少麻醉用药,平衡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术中知晓和肢动情况发生,增加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为理想的麻醉措施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