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电图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作者:吴振丽

    临床上对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早期危险分层的方法进行治疗为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而心电图则是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辅助检查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当中,对患者的心脏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本文主要对心电图在非ST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使用的临床价值加以阐述.

  • 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介入治疗的研究

    作者:曹绪芬;韩立宪;袁琛;高志胜;王钢;赵荣诚;颜利求;王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险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行早期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指常规药物治疗24~48h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49例,于PCI前开始持续泵入替罗非班至术后36~48h.对照组49例,常规PCI.观察2组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发生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监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2组患者中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替罗非班组无一例于术中或术后出现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形成,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6个月替罗非班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替罗非班组PCI后血小板活化度可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ST段抬高ACS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行早期PCI,可降低冠状动脉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肌钙蛋白Ⅰ变化与心肌再灌注的关系

    作者:刘忠志;孔祥泉;薛玉增;高航

    目的:探讨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术(PCI)后肌钙蛋白Ⅰ的变化与心肌再灌注的关系.方法:高危非ST段抬高的ACS的患者42例,运用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计数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评价肌钙蛋白Ⅰ升高与心肌再灌注的关系.结果:14例患者PCI后肌钙蛋白Ⅰ升高,28例患者没有升高.PCI后肌钙蛋白Ⅰ升高患者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为0/1级的比例(43%)远远高于PCI后肌钙蛋白Ⅰ没有升高患者的比例(7%)(P<0.05).TMPG分级为0/1级患者肌钙蛋白Ⅰ的水平(5.3±2.7)mg/L远远高于TMPG分级为2/3级患者肌钙蛋白Ⅰ的水平(1.5±1.3)mg/L(P<0.01).结论:高危非ST段的ACS患者PCI后肌钙蛋白Ⅰ升高提示心肌灌注不良.

  • 70岁以上中危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不同时间窗介入干预的疗效

    作者:余晓凡;余华;陈鸿武;冯克福;胡昊;周俊岭;孔祥勇;余东彪;吴佳纬;李龙伟;马礼坤

    目的:观察老年中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不同介入治疗时机的临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按照2015年欧洲NSTE-ACS管理指南评判中危NSTE-ACS风险标准,连续纳入本院2010-01-2013-06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中危NSTE-ACS患者599例,根据入院后不同介入治疗时间分为入院后24 h内介入组(195例)、24~72 h内介入组(234例)和72 h后介入组(170例).主要临床终点为PCI术后3年随访期间包括心性死亡和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在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后24 h内介入组、24~72 h介入组、72 h后介入组3年MACE的发生率分别是11.4%、9.5%和23.7% (P=0.001),进一步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24 h内介入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低于72 h后介入组(OR:0.645,95%CI:0.437~0.963,P=0.021),24~72 h介入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低于72 h后介入组(OR:0.372,95%CI:0.217~0.637,P=0.001),而24~72 h介入组MACE的发生率与24 h内介入组未见明显差异(OR:0.712,95%CI:0.386~1.313,P=0.276).结论:对于老年中危NSTE-ACS患者,入院后72 h内较72 h后干预可以减少患者MACE的发生率.

  • 替罗非班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C反应蛋白及心肌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周恒;杨芳;王凤敏;周心涛;曾秋棠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反应蛋白(CRP)、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NSTE-ACS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术前及术后测定CRP、CK-MB、TnI水平,并随访出血事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明显减低了CRP水平(P<0.05);未影响CK-MB、TnI水平(P>0.05);未增加出血事件(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对NSTE-ACS患者在PCI术后能够发挥抗炎作用;没有影响血清CK-MB、TnI水平;临床使用安全.

  • 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璟轶;熊世熙;龚雯

    目的 观察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NSTEACS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结果 观察组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替罗非班对NSTEACS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好.

  • 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抑制率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初杉;樊泽元

    目的 对比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 将93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磺达肝癸钠组(n=45)及低分子肝素组(n=48),通过血栓弹力图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计算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结果 磺达肝癸钠组、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4.55±18.32)%、(79.08±14.69)%;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41.82±28.80)%、(43.90±21.26)%,两组间比较,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N端前脑钠肽的改变

    作者:黄伟光;韦建瑞;陈思伟;吴同果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N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血清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102例,分为4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24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正常对照组22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血清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病人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血清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97,P<0.01);NT-proBNP血清水平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0.50的病人明显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病人(P<0.01);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病人中,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病人的NT-proBNP血清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的病人(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浓度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人中明显升高,升高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相关.

  • 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新成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行PCI术的86例NST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上游组和下游组,每组各43例.上游组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下游组患者PCI术开始时应用替罗非班.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 h凝血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等指标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靶血管血流灌注及院内、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24h血清PAI-1指标结果均低于术前(P<0.05),上游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PAI-1水平明显低于下游组(P<0.05);(2)两组患者术后30天随访调查以及院内均未发生MACE事件,两组患者间术前TIMI分级、TMPG分级以及术后TIMI分级均未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上游组术后TMPG分级中0~2级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替罗非班对NSTACS患者PCI术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上游应用疗效优于下游,未见明显不良事件.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钟思干;彭娜;陈爱文;郑如义;刘锦全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近期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2例,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各46例,同时入选胸痛就诊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测定NT-proBNP浓度,分别于造影前及造影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STEMI组和UA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NT-proBNP明显高于UA组(P<0.05).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NT-proBNP可以预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预后.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高平建

    目的: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比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标准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统计心血管事件发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变化、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P<0.05).但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要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良好,二者联合可长期使用.

  • 心电图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作者:李邢婷

    早期危险分层对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心电图是临床工作中十分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ST段压低对心脏事件有显著预测价值.此外,有研究表明QRS波增宽、avR导联的ST段抬高也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非常有价值的预测因子.现就心电图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 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脑钠肽检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坚平;李浩平;邓启垣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清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80例,分为4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2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5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97,P<0.01).在LVEF正常的患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组患者的BNP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的患者(P<0.01).结论 血清BNP浓度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升高水平与LVEF明显相关.

33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