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排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家荣;王佳国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骨关节创伤92例,伤患处均行16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在工作站行三维重建技术后处理,即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技术,与X线平片比较,评价3种重建方法对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 16层螺旋横断面检出91例,MPR重建对所有骨折的部位及形态全部明确诊断,获SSD重建技术明确诊断89例,获VR重建技术明确诊断90例.经16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立体信息不足;三维重建技术可多角度、全方位观察骨折部位的骨结构空间关系,SSD能立体、逼真地显示骨折及脱位情况,MPR能兼顾软组织的改变,在骨折线走行和移位程度具有优势,在显示细小的骨折线上更具优势.结论: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各有优势,与16层螺旋CT联合使用可提高对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准确、直观的信息.

  • 甲状腺病变中应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新红

    目的:探讨甲状腺病变中应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前来体检的30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行16层螺旋CT常规平扫,再进行灌注成像诊断,观察与分析比较两组BF(血流量)、BV(血容量)、MTT(平均通过时间)和强化峰值的平均值.结果:经研究发现:①观察组患者BF(血流量)、BV(血容量)、MTT(平均通过时间)的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30例甲状腺病变检出28例,误诊2例,诊断率为93.33%.结论: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采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其能清晰显示患者甲状腺组织局部血流的灌注变化,并且诊断率高,在临床中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 X线平片,16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丽萍

    目的 探究在支气管扩张诊断的过程中,使用X线平片,16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4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别使用X线平片,16层螺旋CT诊断,并结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其灵敏度和漏诊率,入选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 X线平片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0.0%,漏诊率为20.0%;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5%,漏诊率为2.5%;两组诊断的准确率比较P<0.05,说明差异明显.结论 X线平片,16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发现,其均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一定判断,但是16层螺旋CT的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因此更加值得临床借鉴.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永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3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进行诊断效率对比.结果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多确诊1例大脑前动脉瘤患者,其他病情确诊2种检查方法均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具有确诊率高、安全、无创等优点,临床可广泛应用.

  • 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贾亚男;朱海峰;王英;赵卫国

    目的 探讨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心电门控下对50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按扫描时心率≤55次/min、56~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70次/min分为5组,对其重建后的图像按质分为可以评价组和不可评价组2类.结果 扫描时心率≤55次/min、56~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70次/min组有运动伪影的冠脉节段分别占该组冠脉节段总数的0.13%(3/2376)、0.97%(13/1342)、2.01%(19/946)、28.72%(139/484)及73.22%(298/407).结论 适当控制心率≤65次/min以下,可明显提高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成功率.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及配合

    作者:潘细梅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及配合.方法:对11例临床怀疑冠心病史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穿刺灌注均一次成功,有2例因年龄大过度紧张导致心率过速,屏气不足影响成像效果,给诊断带来困难.结论:良好的检查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屏气训练,做好检查前护理及配合的每一步,是保证检查顺利完成,提高成像效果的重要步骤之一.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栋;顾光官;张涌;沈娟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48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利用多种方法重建、分析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及其显示率,其中7例中度以上狭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成像清晰度:优33.33%(16/48),良56.25%(27/48),差10.42%(5/48);总优良率89.58%.冠状动脉主要血管分支显示率:右冠状动脉近段100%(48/48)、中段95.83%(46/48)、远段75%(36/48);锐缘支81.25%(39/48);左冠状动脉主干100%(48/48);左前降支近段100%(48/48)、中段93.75%(45/48)、远段72.92%(35/48);对角支95.83%(46/48);回旋支近段100%(48/48)、远段83.33%(40/48);钝缘支89.58%(43/48).发现钙化13例,管腔内充盈缺损3例,管腔中度以上狭窄7例,支架通畅7个(1个支架内再狭窄),桥血管通畅2例.7例中度以上狭窄患者随访外院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均有冠状动脉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的、无创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实用价值.

  • 研究16层螺旋CT应用于肺结节诊断中的效果

    作者:朱学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肺结节患者47例,对其先后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检查和16层螺旋CT低剂量检查,对检查出的肺结节空洞、胸膜粘连、支气管征、分叶征、毛刺征等结节形态学特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检查与常规检查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采用低剂量检查对患者危害稍小,且结果不会出现偏差,有临床优先应用价值.

  • 多平面重建技术在16层螺旋CT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房严军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建技术在16层螺旋CT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薄层扫描和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评价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结果: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分叶征、细短毛刺症、血管集束征的准确率高于薄层扫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胸膜凹陷、空泡征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薄层扫描比较,多平面重建技术在16层螺旋CT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腹部肿块CT影像鉴别诊断

    作者:赵梓舒

    目的:探讨腹部肿块CT影像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00例疑似腹部肿块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均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措施,并由两位放射科副高级别以上的医师结合病史、症状,对于肿块的CT影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T对腹壁内诊断正确率为93.55%,对腹壁下肿块诊断正确率为96.00%,对于腹盆腔内诊断正确率为94.12%,对腹膜下诊断正确率为94.12%.同时16层螺旋CT对腹部肿块误诊率、漏诊率、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10.00%、5.56%、90.00%、94.44%.结论:CT影像鉴别腹部肿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靳涛;朱洪伟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选择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探讨诊断结果.结果:检查后和综合诊断结果相比,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的检出率为100.0%.动脉期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时期,数据差异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显著,具备较高的准确率,属于高准确性、高安全性、无负面影响的诊断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诊断胸部骨转移瘤的分析

    作者:于秋凤

    目的:对16层螺旋C T后重建技术在胸部骨转移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4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胸部骨转移瘤患者,所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以及重建图像,对本次研究所选人员检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常规检查骨质破坏、可疑骨质破坏和阴性患者的比例分别是66.67%、20.83%和13.5%,重建图像分别是91.67%、8.33%,无阴性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明显,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16层螺旋C T后重建技术应用于胸部骨转移瘤诊断之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292 条记录 15/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