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时间:2013-03-20 10:38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法制教育,即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总称,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既涉及法律知识、思想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又涉及对大学生法律行为的引导。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教育目标不明确法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若不被信仰,则形同虚设。

  众所周知,当苏格拉底被指控违反城邦宗教、渎神和腐化青年等罪而被判死刑时,虽然他有机会逃跑,但仍坚持一个公民必须遵守法律的道德信仰,最终以身殉法。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法律素质的高低等同于法律知识的多寡,非常努力的为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信仰教育,即培养学生对法的信仰。一些大学生则认为,学习法律知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规避法律,钻法律的空子。所以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精义,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制观,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关键。

  2、法制教育内容相对滞后法制教育内容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育内容上重义务、轻权利,导致权利、义务的错位。

  教师向大学生灌输最多的是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法律意味着约束,法律意味着义务。这就导致大学生认为自己不过是义务主体而已,而非权利主体,其结果是大学生消极守法,法制教育也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内容上,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轻法律信仰的培养。在校非法律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法律基础》,总课时只有30课时左右,教学大纲又要求涉及诸多法律知识如法理、依法治国理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诉讼法等。由于内容多,课时少,教师无法深人讲解,学生也觉得枯燥无味。并且,大部分高校对《法律基础》课程重视不够,为了节约教育资源往往是几百位学生同时上课,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法制教育的方式落后当前,高校进行的法制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大多高校都是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进行相关法制教育,而很少使用社团活动、模拟法庭、普法宣传等多种法制教育形式,使法制教育变成了单一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只是应付考试。对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也以简单的宣传法律条文为主要内容,很少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深入到法律的道德层面,向学生阐释法律所包含的现代道德价值观念。

  二、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1、要准确把握教育目标,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国家普法规划明确提出了“通过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治国和服务社会的水平”的总体目标,这给高校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增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从根本上讲,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这一核心,在法律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为此,一是要切实防止和纠正只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法律精神的弘扬的倾向。高校法制教育不同于专业法学教育,重在学习法学理论,也不同于“一般普法”层面的单纯传授法律知识,而在于通过对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法制观念和法律精神,达到全面提高法律素质的目的。

  二是要切实纠正以守法教育作为法制教育归宿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模式和状况,是通过大学《法律基础》课教给学生一些部门法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其主要还是一种守法教育。但这种守法教育的传统观念不适应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需要。法治国家虽然要求每个公民是守法的,但仅有这一点远远不够,况且,法律规范能否被遵守,绝不是取决于法律本身的强制力,而最终取决于人们对法律的内心确信和信仰。因此,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要从转变观念人手,要从过去单纯以守法作为法制教育的初衷和归宿的观念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以培植人们对法律的终极信仰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归宿,才是在更深层面上对素质教育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回应。

  2、要构建合理的教育内容体系首先,要做到法制教育与法律知识普及相结合。必须加强法律知识普及工作,强化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要向大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和我国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内容,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定,从而为增强法律意识、指导法律实践奠定基础。其次,要注重法制教育与法制价值观的培养。事实证明,有了科学知识不一定具有科学意识。同理,有了法律知识也不一定具有法律意识。因此,在法制教育中,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对法律的正确认识,确立对法律的内心信仰,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第三,要注重法制行为判断与公民意识的养成。行为是法律调整的直接对象,是法实现其价值功能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节,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社会利益关系的保障,进而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都是通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来实现的。因此,必, 须把大学生的法律行为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学生进行合法行为、违法行为等基本法律行为的教育,使其对各种法律行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遇到涉法问题时能够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严格依法办事,主动维护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要改革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法律基础》的课堂教学是增强大学生的法信仰的主要途径,但是仅仅只是这一环节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社团活动、模拟法庭、普法宣传等多种法制教育形式,在大型的晚会上可以插入普法或弘扬法律精神的节目;在“法制宣传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大日子举行法制讲座或学术沙龙活动;引导学生收看《今日说法》、《法律与道德》、《法与经济》等权威性法制栏目,阅读相关报纸杂志等等。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要围绕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

  案例教学法是法律基础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吸引力和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法学理论,掌握法律条文。同时也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文字、声音、视频融为一体,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要重视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实践活动法律实践活动有限是长期以来制约法制教育实效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采取多种形式传授法律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程度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但能否使学生将法律知识完全内化成稳固的意识和正确的法制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能否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关键要通过法律实践这个桥梁和中介。法律实践的形式很多 如配合教学内容举办演讲会、参加报刊法制案例讨论、旁听审判、参观监狱;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就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承包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等与法律相关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在校内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既需要学校统筹安排,又需要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助配合,按照法制教育的特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给以适当的引导。法律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法律现象给予关注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得到教育和启迪,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法律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用法律武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5、要努力营造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法制教育的效果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缺乏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一方面会强化学生对法的负面认识,另一方面又将直接消解正面教育的效果。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对于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必须从依法治校开始。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坚持“依法治校”观念,按照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要求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制定校规校纪和有关制度,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法制定的原则,要凸显学生主体性和尊重学生基本权利,这种制度才能既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调节、约束、规范和导向作用,又能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相互尊重、平等竞争、遵守规则、积极进取的良好习惯,才能营造出公平、民主、有序、文明、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氛围。坚持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是对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大学生自觉形成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