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穴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作者:庞勇;李保良

    7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益肾调督取穴组36例和普通取穴组34例,治疗30天.结果:临床疗效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血脂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

  • 针刺头部穴位对偏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王铠;潘文宇;王澍欣;李艳慧

    103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头穴组(53例),对照组(50例),经过30次针刺治疗,二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头穴组优于对照组,二组均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其改善作用以头穴组为优.缺血性中风血液变快,血流变慢,血液运行阻力增大是病理基础,针灸后血液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改善脑部血供的目的.

  • 头颅CT定位围针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伴随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伦新;荣莉;符冰

    目的:采用与常规体针治疗方法对照实验客观评价CT定位围针法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998-03/2001-0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区脑卒中专科住院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头颅CT定位围针法)57例,对照组(体针法)32例.两组均采用统一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在安慰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T定位围针治疗.即以头部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投射区周边为主穴;实证可配丰隆、曲池、膈俞、太冲穴,虚证可配肝俞、肾俞、足三里、合谷穴.消毒后用不锈钢华佗牌毫针4~8针(针数视病灶大小而定)施行围针疗法.针刺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得气后以180~200次/min的频率捻转2 min,施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中间间断行针2次.然后全部穴位均接上海产G-6805型电针仪,通以疏密波,频率约14~26次/min,30min/次,1次/d,连续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 d.从第3个疗程开始,隔日1次.共3个疗程,全疗程48 d.对照组在安慰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常规体针治疗,主穴上肢取肩髎、曲池、外关,下肢取环跳、阳陵泉、三阴交.配穴、针刺手法、疗程均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伴随症状的改善程度,测定血液流变学.疗效评估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结果:纳入患者8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基本痊愈17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显效率64.91%,总有效率96.49%;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显效率40.62%,总有效率75.00%,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伴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复常率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头晕目眩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71%,15.38%,心烦易怒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73%,15.38%,P<0.05),其余症状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自身比较差异显著[以低切比黏度为例,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386±2.759),(6.161±2.739),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796±1.525),(6.657±1.276),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头颅CT定位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有显著疗效.CT定位围针治疗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加速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CT定位围针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的优点.

  •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军;程为平;张岩

    采用结扎家兔左椎动脉及可逆性夹闭双颈总动脉造成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针刺对其血液流变性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有效改善造模后血液流变学异常,电镜下脑组织结构损伤亦减轻,经立体学定量分析,线粒体体密度及毛细血管基膜厚度针刺组与造模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