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荆芥的本草考证

    作者:陈晨;王鹏;谢欢欢

    从名称、基原、药用部位、药性、功效、食用历史等方面,对中药荆芥进行了考证研究.荆芥早以“假苏”之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首载“荆芥”一名者当为唐代《新修本草》;首次以“荆芥”为正名收载者为唐代《食疗本草》.历代本草所见荆芥别名主要包括假苏、鼠蓂、姜芥、菥蓂、稳齿菜、四棱杆蒿、哈日吉菇格(蒙语名)、山薄荷、小苗香等.《吴普本草》早记载了荆芥的形态特征,结合历代本草文献记载和药图,荆芥基原植物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气味辛香,茎方,部分枝节梢头为红色,叶对生,羽状深裂,裂片3~5片且多呈狭长披针形,羽状叶脉,主脉明显,叶片颜色淡黄绿色或深绿色,花序为轮伞花序多轮密集成穗状,农历二月抽叶,农历八月为花期.其特点与唇形科荆芥属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基本一致.自宋至清,间有医家仅选荆芥穗入药,但其余大多时期多数医家皆以茎穗同用.根据历代本草记载,荆芥药性可概括总结为性温,味辛,无毒,归肺、肝经.其功效多体现在疏风散邪、透疹消疮、活血、祛湿除痹、消食等方面,治疗病证多与风邪、气滞、血瘀有关,可用治外感寒热、瘰疬、疮疡初起、瘀血及湿痹等,兼具消食、清利头目、醒酒等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