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怡;毕珂;汤春红;施洪;沈梦君;王茵

    目的 对比分析胸膜下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为二者的影像学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病理证实为肺结核与肺癌的患者各42例,选择每例患者大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分析两组病灶的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均匀程度、坏死区表现、增强消退速度等特征.结果 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增强模式均以从外周向中心增强为主,但肺结核组呈规则树枝状血管样增强的病灶多于肺癌组[10例vs 1例,2=8.473,P=0.004].肺结核病灶多为低增强(17例vs 6例,2=7.244,P=0.007),肺癌病灶多为高增强(25例vs 6例,2=18.456,P<0.001).与肺癌组相比,肺结核组病灶坏死区多表现为筛孔样(13例vs 0例,2=15.380,P<0.001)或形态规则的大片状坏死(11例vs 2例,2=7.372,P=0.007);肺癌病灶坏死区形态多不规则,与肺结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例vs 2例,2=13.859,P<0.001).肺结核病灶始增时间<10 s者多于肺癌(21例vs 9例,2=7.467,P=0.006),与正常肺组织的造影始增时间差<2.5 s者多于肺癌(40例vs 3例,2=65.227,P<0.001).结论 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超声造影在始增时间差、增强强度和坏死区表现等方面差异显著,能为二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洁;卓忠雄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连续脉冲对比(PS)技术和造影剂灌注定量(ACQ)分析软件,观察56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61个病灶)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比较良性恶性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肝恶性病灶始增时间(12.69±2.09)s 、达峰时间(23.14±5.24)s ,均明显短于良性病灶及周围肝组织(P<0.05);峰值强度(26.02±3.44)dB ,与良性病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周围肝组织(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中,可以将始增时间、达峰时间作为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特异性参数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