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黑米花色苷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作用

    作者:余小平;夏效东;夏敏;王庆;朱惠莲;凌文华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动物模型,观察黑米花色苷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10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完成.黑米花色苷从广东省广州市产的黑优占品种的米皮中提取纯化,主要成分为矢车菊定-3-葡萄糖苷和芍药定-3-葡萄糖苷.48只4周龄脂蛋白E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平均体质量(21±3)g,抽签随机分为3组:黑米花色苷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其中黑米花色苷的添加剂量为1g/kg饲料,辛伐他汀为0.5 g/kg饲料,每组16只,雌雄各8只.所有小鼠分笼喂养在层流架中,自由饮水摄食,室温24℃,每两天用紫外灯消毒1次以保持层流架的无菌环境,30周后麻醉颈椎脱臼处死,磷酸盐缓冲液灌注后取出无名动脉,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提取RNA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变化.结果:48只小鼠均进入统计分析.①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饲喂基础饲料30周在无名动脉处能观察到钙化、薄纤维帽及大脂核等不稳定斑块的典型特征.②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黑米花色苷组出现具有三层以下细胞组成的薄纤维帽、占斑块面积>50%的大脂核等特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频率分别降低了57.38%和53.13%;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辛伐他汀组薄纤维帽和大脂核出现的频率也分别降低了51.29%和64.25%,而3组间出现钙化现象斑块的频率差异不显著.③黑米花色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39.26%和45.82%,而黑米花色苷组与辛伐他汀组相比,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结论: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实验动物模型,黑米花色苷能促进斑块稳定性,这种作用与不稳定斑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下调有关.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买平;朱华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和血尿酸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做颈动脉彩超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按颈总动脉IMT将患组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血尿酸水平及血清hsCRP与IM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患者的血尿酸分别为(301±56) μmol/L、( 323±62) μmol/L、(374±72)μmol/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P<0.01);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91±1.12) mg/L、(3.94±1.23) mg/L、(4.69±1.4)mg/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P<0.01);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并且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颈总动脉的IMT与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6217,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与血尿酸及hsCRP水平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并且降压的同时应重视血尿酸的干预.

  • CD14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菊华;高小平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破裂、局部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特别是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斑块纤维帽变薄和随后的斑块破裂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斑块易损的标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