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产业转移理论模式研究-关于通报写法的论文

时间:2012-03-16 15:09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2 点击:

关于通报写法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发表     代写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格式
  1 产业转移的经典理论
  1.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三个不同阶段,到了标准化阶段,技术发明国的生产和出口竞争优势受到技术模仿国的成本优势的重大挑战,技术发明国将大规模进行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顺应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回避某些产品在生产上的劣势[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间或国际间产业与产品的周期性发展进程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和产品转移做出了系统描述和理论总结。但是,它是一种被动性产业转移行为,随着许多主动性产业转移行为的出现,该理论无法解释存在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行为以及没有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
  1.2雁行模式理论
  赤松要以后起工业国经济发展为视角,通过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发展的统计研究,总结出产业发展遵循的三个模式:第一个基本模式认为某一产业的发展是按照从接受转移到国内生产,再到向外出口的三个阶段,即按照“进口—国内生产(进口替代)—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发展;第二个模式是从一般消费品到资本品或者是从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第一模式演进,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第三个模式是某一产品的第一模式动态演化会在国与国之间传导,工业化的后来者会效仿工业化的先行者。
  雁行模式反映了日本的许多产业包括纤维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等的发展路径 [ ]。该理论所倡导的产业分工结构实质上属于典型的垂直型分工,处于雁阵低梯级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1.3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刘易斯认为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导致非熟练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于是发达国家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该理论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产业转移的主体,并且把产业转移与比较优势的变化相联系[ ]。由于历史的限制,刘易斯并没有建立起关于产业转移的完整理论,他仅仅解释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对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问题没有涉及。
  1.4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这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明显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通过产业的空间移动,以回避产业劣势或者说扩张边际产业,显现其潜在的比较优势。该理论反映了经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与形式,它以日本为研究对象,为日本的对外产业转移方式进行了辩护,并借此说明了东亚的雁行模式机理[ ]。但是,该理论以投资国为主体而不是以企业为主体,很少考虑企业本身的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抹杀了企业的个性。
  1.5 局部创新理论
  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本地化优势、坎特威尔和托伦惕诺的技术创新升级理论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视角,从局部创新的角度来解释产业转移现象。这些理论,对于解释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走国际化道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国内产业的国际再转移现象有一定说服力。
  2 产业转移的战略与政策
  2.1实施产业转移的战略与对策
  在对发达区域的研究上,陈建军的“东扩西进”战略比较典型。陈建军在研究浙江省产业转移时认为,当前该省应该实行向上海和沿海发达地区及海外开拓和将生产加工能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并举的“东扩西进”战略,分阶段、分区域、分产业的扩展和转移,回避要素成本上升的约束,扩展产业生存空间。在对欠发达区域的研究中,最着名的是“逆梯度转移论”。该理论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有跳跃性,因此,欠发达区域可以利用资源丰富的后发优势,实行赶超战略,通过新科学技术的直接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可以反过来向发达区域转移。
  2.2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与对策
  国内外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和对策研究的成果很丰富,综合起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因地制宜地承接产业转移,从本地区经济发展阶段、要素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特点出发,利用比较优势主动承接转移。②承接转移应与移入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利用产业转移促进移入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移入区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③移入区政府应加强政策制度、基础设施等软硬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④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移之路。
  总体说来,产业转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应该坚持产业政策区域化和区域政策产业化,形成产业发展和地区发展相协调的机制。
  3 产业转移在中国的发展
  产业转移由来已久,在中国也早有发生,中国学者在借鉴国外产业转移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国情,从产业转移的基础与产业转移的模式两方面对产业转移进行了重点研究。
  3.1 产业转移的基础研究
  卢根鑫较早地研究了产业转移问题,他认为国际产业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所形成的重合产业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所谓重合产业,是指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相似的机器设备或生产线,运用相似的技术工艺,需要相似比例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相似的商品。张可云在《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中提出区际产业转移的基础是建立在两个重要推论之中:一是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区域梯度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二是产业与技术存在着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和转移的趋势[ ]。

看天下杂志投稿     https://www.360qi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