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从可接受性视角看对外宣传中汉语新词的英译

时间:2013-03-02 09:54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一、引言近些年来,汉语中出现很多反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新词语,反映了新的事物、概念和思维,通过各种媒体广泛传播,被大众熟知甚至流行起来。很多汉语新词被翻译成了英语,通过对外传播,介绍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宣传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和创新,但某些新词的英译存在语法不规范,不符合语言习惯和文字冗余不够简洁等现象,使国外受众在理解信息时产生困难。在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陈小慰认为:“受众是不可缺少和必须考虑的因素,说服的成功取决于受众对说服者言谈方式的认同。”因此,在对外宣传中,涉及到汉语新词的翻译,翻译者应树立读者意识,从读者对译文的可接受性这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实践。这种意识对于对外交流、传播信息都是有益的。

  二、新闻中汉语新词英译存在的问题汉英新词翻译被视为一项费力难讨好的活儿。 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领会原本就会受到所在语言文化环境的深刻制约,而当前外宣当中汉语新词英译存在的一些问题,更是影响了信息准确、流畅的传递。

  1.拘泥于直译导致文化信息缺失。一个新词语诞生了,模仿的词语会随即出现并在各种媒体上流行起来。以“族”结尾的汉语新词有很多,如“哈证族”、“抢抢族”、“折客族”、“单身贵族”等,均指有特定兴趣、热衷于某些事物或生活方式的一类人。

  其中有些词语在介绍给国外读者时,由于采取了直译,只译出了字面意思,没有把引申义和内涵表达出来,如:将单身贵族译成“single nobles”,原译文成了“还没有婚娶的贵族子弟”,其实英文只用“the singles”就可涵盖其含义。

  最近,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使“裸婚”一词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引发人们审视起了婚姻生活的责任。在中国,“裸婚”就是指男女双方结婚时,直接领个结婚证,不办婚礼,不穿婚纱,不买婚戒,不买房,不买车,也没有蜜月旅行。包括中国日报网在内的不少媒体在介绍“裸婚”时采用了“naked wedding”

  这个译法,甚至有的媒体直译为“nude wed.ding”(裸体的婚礼),这些翻译让外国读者摸不着头脑,产生了误解。笔者曾就“裸婚”这个词的英译请教本学院的英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外教LeslieHender,他最初听到“naked wedding”或“nude wedding”这些译文时,直接的反应是以为是裸体婚礼,经过解释才恍然大悟,他认为媒体的译文经进一步解释虽然可以理解,仍值得再商酌。实际上,裸婚中的“裸”,代表的是一种不考虑财富的新的婚姻模式。所以,笔者认为裸婚若译为:“get marriedempty handed”或者“get married charge free”更形象,能贴切地表达出“get married without any ceremony,dinner party,diamond,house or honeymoon travel”的内涵。还有,当前报刊多将“分流”直接译为“split一flow”。在中国,“分流”现在主要指企事业单位精简岗位机构后重新安置富余人员。显然,译为“split—flow”过于机械,不能完整表达原意,应改译为“repo.sition of redundant personnel”。所以逐字或按字面翻译是不够的,要彻底抛弃机械追求忠实原文的翻译观念,充分考虑译文对于国外受众的可接受性。

  2.表达悖于英语语言习惯。在我国大陆的网站、英文报刊中,“富二代”和“贫二代”多被译成“the rich/poor second generation”。这显然与英文的表达习惯有抵触。采用王维东的译法“the secondgeneration rich/poor”理应更可取。王维东认为,把“the rich/poor”这部分放在整个词汇的最前面,使整个短语变成“富裕(或贫穷)的第二代”,也就是说第一代不曾富裕(或贫穷);而汉语原词的实际意思是:父辈富裕(或贫穷),儿女接着富裕(或贫穷)。电视剧《蜗居》收视率极高,该剧片名也因此成为网络、电视新闻流行词。《蜗居》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妇为在房价昂贵的大都市买房而省吃俭用,拼命奋斗,受尽辛劳的故事。在这部电视剧里,“蜗居”的含义是指狭小的住房,比喻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里,许多白领在像蜗牛壳那样脆弱、狭小的生存空间里挣扎立足的生活状态。但在英语中,“snail”(蜗牛)~ 词只有“缓慢”的比喻意义,而无“小”的内涵,所以直接将“蜗居”译为“snail’S shelter”会让国外读者受众无法领会。在英语中,人们通常把极其狭小的房间叫做“pigeonhole”,其词义正与“蜗居”相同,故可将“蜗居”直接译为“pigeonhole”更符合国外受众的语言和联想习惯。

  3.表达有悖于英语语言规则。由于受到了汉语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的影响和干扰,在英语交际中产生一种主观编造、生搬硬套的中式英语。近年来,最著名的莫过于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硬译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这样生硬的翻译有悖于英语的造词规则,令国外读者摸不着头脑。2009年5月份国内某网站的《十大爆笑中式英语投票》,7000多人投票结果中,该译文居于榜首。这虽然是作为一种中外文化交融中出现的有趣文化现象,但这些“中式英语”给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造成诸多障碍。只有极小部分的中式英语,如:“longtime no see”(好久不见),有一定文化内涵,反映传统的语法结构,成为了符号化的东西,才长久地流行下去;而有些依照汉语思维机械地转换成英语的,不符合语法规则,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接受,将被迅速淘汰。

  4.回译得不到位造成误译。由于中国和外面世界的文化交流,许多英文单词尤其是科技词汇是通过直译、音译、补充、解释等翻译方式形成的外来语,翻译这类词语就要注意回译问题。以下举几个回译得不到位的实例,如,不少媒体将“上网”误译为“be on line”,而“be on line”实为“在线”之意;因此“上网”宜译为“go on line”、“log on the net”更贴切。近年,媒体经常报道中国老百姓的健身活动,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广大公民健身意识日渐增强。

  以下是一篇标题为“Body—building in Autumn”的英文报道:With the crisp air in the autumn,people come toparks and open squares to do exercise and enjoy thebeauty of autumn.The picture above SHOWS the citizenswere doing body~building exercise in Suzhou Park."苏7州’: 2011该报道中,“健身运动”被译为“body—buildingexercise”,实际上,“b0dy—building exercise”指运用各种器械和训练方法,使肌肉发达、体型健美的健美运动;而健身运动是指通过各种方式的体育锻炼,提高各器官机能平衡,增强体质,译为“fitness aetivi—ties”更贴切,符合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群众性活动的内涵。中国日报网就将“全民健身日”英译为“theNational Fitness Day”,这里的“fitness”是“健康,健壮”的意思。

  中国大陆不少媒体将“资讯”英译为“data”,包铭新指出,实际上,“资讯”是港台地区对英文“infor—mation”的翻译,近来渐渐成为一种时尚词语,部分取代了原来的“信息、资料、消息”等译法。因此,“资讯”对应“information”更为平实自然、明白妥当;对这些经港台的媒体传到大陆,本身就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新词语的回译应力求源语与目标语的统一,还它们的本来面目。

  三、从可接受性的视角看对外宣传中的汉语新词的英译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功能学派的一些学者提出翻译行为目的论。1971年,凯瑟林娜·莱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与限制》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她的学生汉斯·弗米尔发展并创立功能派的奠基理论即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汉斯·弗米尔认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人类行为,自始至终受到某种目的控制。王占斌在《目的决定手段》一文中也认为:“在翻译过程中,目的决定了译者必须清醒地选择某一翻译策略,任何一种翻译策略的取舍都要受目的性因素的影响。” 外宣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向国外受众介绍中国的情况,促进了解,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汉语新词的英译,应该要考虑受众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受其影响而产生的接受心理,以此确定具体的翻译策略。

  1.准确掌握汉语新词的暗涵义,表达出内容实质。理解是翻译的关键,翻译时得先弄明白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避免生搬硬套,应由表及里,探求语言外壳包含的内容实质,在目的语中展开。比如:

  “科学发展“是在各大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的热词、新词。常见的英译是scientific development。《现代汉语词典》对“科学”的释义有:“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合乎科学的两种解释。”不仅仅指学科知识,任何合理高效的东西都可以用“科学”来形容和称许。比如“方法很科学”、“布局很科学”、“科学管理”等等。而英文“sci—ence”的词义则没有这么广,《朗文英汉双解活用词典》对“science”的释义为“(the study of)knowledgewhich depends on testing facts and stating general natu—ral laws;a bran ch of such knowledge,esp. any of thebranches USU. studied at universities;anything whichmay be studied exactly.”② 主要指科学研究,学科知识以及任何一门可以研究的学问。对于不了解中国情况的国外受众来说,“scientific development”会让他们以为是追求科学领域的发展,所以宜译作“halanced/rational development”。

  2.通过对字词进行合理的增删、组合或加工,把必要的信息提供给读者。每种语言都有自己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心理的背景,会导致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形成某种特定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译者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规则、习惯用法、语意联想、美学色彩、文化含义和现实意义等方面的需要,在外宣中,对新词翻译做适当的加工,省略无法或无需在译文中显示的部分或者在译文中附加上必要的额外信息。以下结合三个实例分别说明对外新闻报道中对于汉语新词英译时采取的增词、调整和删词的翻译策略。

  例1.近年来,中国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given priority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while pursu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new three R’S” 一reduce.reuseand recycle.“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闻热词常被译为“circulareconomy”,这种译法不能清楚明了地传达内涵,也不被外国读者认可。因此翻译时可用“加法”,解释为“reduce,reuse and recycle”与英语里的“newthree R’S”吻合。

  例2.在韩国,一个新的汉语文化圈正在形成。

  In South Korea,a new Chinese—speaking eom—munity began taking form.例3.这名官员说中国的艺术教育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而被忽视。The o伍cial said that China’S art education wasbeing neglected because of a great lack of teachem.3.套用或借用英语中的相应表达,准确掌握词的文体色彩。

  翻译汉语新词要注意词的文体色彩,使用受众易于接受的词语,才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以“贺岁大片”的译名为例。所谓贺岁大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观众在逢年过节时有寻求快乐和放松的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这类影片里明星云集,其风格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多为喜剧片和动作片,能吸引较多观众,通常具有较高的门票收入。那么,该词怎么用英语表达,请看以下一段摘自新华社的报道:About 86 percent Chinese of audiences have givena hi.gh rating to the New Year blockbuster“Assembly,”which is unprecedented among the country’S holidayhits,according to a survey by the China Film Association.2007—12—31中文:根据中国电影学会近日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86% 的中国观众选择观看贺岁大片《集结号》,这部电影成为元旦假期空前热门的大片之‘。— —O显然,将“贺岁大片”译为the New Year block.buster是套用英文Hollywood blockbuster(好莱坞大片)的用法。可见,如果借用或套用英语中语用意义相当、受众听得懂和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进行处理,这对于传递的信息能被受众接受,达到交流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4.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推敲一些新的词汇和提法。由汉语英译来的词汇来源于不同的渠道,有套用、借用英语的,也有自创新词的。如:汉语“蚁族”

  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这里的“蚁”,有人数众多和弱势群体两方面含义。在英语中,“蚂蚁”一词仅有“数量众多”之意,如ants of people(黑压压的人群),但没有“弱势群体”之意。英译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语,只好根据英语的构词习惯另造新词。借鉴英语中netizen(网民)一词是由citizen(居民)一词的构词方式衍生而来的构词模式,将ant和citizen二词合为antizen,使其具有“蚁族”之义。这类词语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某些现象,构词新颖独特,令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接受程度较高。

  5.难以找到英语对应词的,可保留新词的中国特色。有些在国内新闻中出现频度很高的汉语新词,却难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词,那么,在外宣英译时可以保留该词具有的中国特色的信息,表达其负载的内涵,显得更真实可信、生动形象,吸引读者。比如,“人肉搜索”这个名词起源于中国,然后才被翻译成英文。请看下面实例:

  We have all seen the power of the “cyber manhunt”,and how dramaficaHy people’S lives can bechanged when they are caught in the media spodight.中国日报网:2010—03—19中文:我们已经见到了“人肉搜索”的巨大威力,以及当人们的生活处于媒体聚光灯下时,会发生怎样戏剧性的转变。还有,“Kungfu”一词是从汉语拼音直接音译的,近几年已为国外受众熟知和接受。2011年6月,CCTV9英语新闻节目曾播出一条标题为“Kung FuPanda inspired by China”(功夫熊猫受到中国启发)的新闻。在新闻中,刚在全球轰动上映《功夫熊猫2》的制片设计师Raymond Zibach跟观众介绍了他在中国的成都之行,分享了他的电影是怎样受到中国文化启发的。可见,任何一种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对于其他文化都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因此,有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语译文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能逐渐被英语国家认知和接受。如: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社会主义新农村)、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Harmonious Society(和谐社会)、Housing Project ForLow—income Urban Residents(安居工程)等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词虽说是近几年才出现,但在介绍给国外受众时,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目的,其译文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四、结束语

  王平兴认为:对外交流要看对象,如何用语言打动读者和听众,不是看你说些什么,而是看读者和听众能够接受什么。 由于外宣受众的特殊性,在对汉语新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英语世界,顾及译文的可接受性,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和预期目的。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