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性教学探析

时间:2014-02-27 09:20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我国教育界重视和接受,并较多地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实践证明,研究性教学法遵循了教学的规律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实现了教育目标在本真意义上的回归。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对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学界目前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从不同角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一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看,研究性教学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的学习。二是从教师“教”的角度看,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研究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三是从课程形态的角度看,研究性教学是一门通过主体性探究活动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四是从综合性的角度看,研究性教学既是学习方法,又是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方法,应该渗透到各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去。借鉴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研究性教学应具有以下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研究性教学以教师的宏观指导、促进、支持和学生的团队合作、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寻求结论为主要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研究性教学既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过程,又是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和过程。
 
  (二)研究性教学的特征第一,自主性。研究性教学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解决问题和探求结论。从提出问题到课题组成员的组合、研究内容的确定和研究活动的实施、研究成果的形成、评价及交流展示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第二,开放性。首先,研究内容具有开放性。
 
  研究的课题不限于书本上的学科知识体系,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特长,从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其次,研究方式具有开放性。学生研究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研究方式是多样的,有查资料、做实验、集体讨论、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方式。再次,研究结果具有开放性。因学生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角度、思维方式、具体方法不同,研究结论、成果形式往往是多样的。
 
  换言之,研究性教学不追求问题结论的唯一性、标准化 。
 
  第三,实践性。研究性教学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提出的研究问题应该从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中体验和感悟生活,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增强能力,培养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乐于创造的个性品质。
 
  第四,过程性。研究性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去获取知识,学会方法,获得体验,增强能力。学生亲历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之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相对于研究成果来说要大得多。因而对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研究结果,更要关注其研究过程。
 
  第五,差异性。研究性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由于学生原有基础、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选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进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差异,教师要包容学生这种不同水平的差异学习,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促进并认可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客观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把研究性教学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有效克服以上问题,进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第一,实施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先进教学理念的树立。研究性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并特别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和需要。这一理念克服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思想,使学生从教材和教师绝对权威的阴影下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实施研究性教学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以说教灌输为主,师生缺乏沟通交流,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缺乏亲身体验,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研究性教学并不否认说教灌输的必要性,但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为主要方式来完成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第三,实施研究性教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任务来看,其着力点并非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学生在参与、体验和内省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综合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教学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实质上是对自身目标的误读,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沦为“知性课程”。研究性教学则有效克服了“知性误区”,其目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且在具体理念和方法上都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片面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规范知识的传授,缺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容易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割裂开来,学生难以通过身体力行获得体验和感悟,教学目标也难以得到较好地实现。研究性教学建立在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主张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求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助的“教”与“学”的氛围,鼓励学生在自己关心关注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实际问题、确立研究主题、自主开展研究,从而易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热情、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满足当代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开展的,实施的起点是教师指导学生从书本和社会生活中发现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造灵感,训练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j。研究性教学往往以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开展,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以合作手段获得集体的成功。在合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交流,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仅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滋长了教师的惰性,往往使其知识和能力结构得不到及时的优化。研究性教学以一种崭新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研究性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学生“学习的保姆”角色中解放出来,从繁重而效果未必良好的讲授任务中解放出来,赢得了宝贵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时间和精力 J。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教学不仪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研究性教学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挑战性。教师如仅仅拥有思想政治课专业方面的知识,很难胜任对学生广泛而开放的研究课题进行指导的工作。这种压力迫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课题去补充相关知识,不断更新、深化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教师在探究活动的参与中,虚心学习学生的长处,主动进行教学科研,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的成果又将进一步激发其研究的兴趣和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在研究性教学带给教师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发挥,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得以优化。
 
  与此同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重新获得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威信。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措施
 
  (一)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并非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是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应从教育教学观念、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等要点人手,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是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实现,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三中心”说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尊重学生身心需求,鼓励和指导学生以主体身份主动参与教学,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二是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性教学的开放性使得学生随时可能提出不可预期的难题,教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在知识的掌握上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学习本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广泛涉猎,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广泛关注,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深入研究,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既做专才,又做通才。三是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研究性教学的成效。
 
  正如美国教育思想家吉尔曼指出的,最高的教学质量只有在浓厚的研究环境中才能进行,最佳的训练只有在积极从事研究的教授们的指导下才有可能。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并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以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研究性教学能力的增强。
 
  (二)完善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各类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性教学,不仅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需要有适应研究性教学要求的学生。无论从研究性教学的起点还是从目标看,大学生都应当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而上述能力的培养,则要依托于较为完善的信息获取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
 
  一是完善信息获取平台。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加强图书馆建设是完善大学生信息获取平台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同时,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门网站、学生虚拟社区、网上论坛、微博、QQ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快速而开放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二是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是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依托,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基本内容。高校应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并为学生设立不受时间限制的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金,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比赛,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三是完善社会实践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其特点决定了研究性教学所要探究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中。加强社会实践平台建设应将设立实践基地和大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地点、实践方式有机结合,主要通过参观学习、生活体验、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大学生走近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研究性教学的主体观、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和内在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应当从单向性评价向多向性评价转变,从知识导向为主向能力导向为主转变,从重结果评价向重过程评价转变。一是重构考核评价主体,变单向评价为多向评价。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掌握了考核的绝对主动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考核结果。为适应研究性教学的要求,应构建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多向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学生互评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教师评价则应以鼓励为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重构考核评价内容,变“知识导向为主”为“能力导向为主”。研究性学习要求克服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在考核评价内容上以能力导向为主。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能力、资料分析归纳能力、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展现情况;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兴趣、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遵守纪律等情况。三是重构考核评价方式,变“结果评价为主”为“过程评价为主”。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主要是结果评价,往往是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的主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研究性学习则要求以过程评价为主。大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过程分为确立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三个阶段,应针对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评价,并给出整体评价。评价应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方式。评价的最终形式可以是等级、评语,也可以学分制和百分制并用。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