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时间:2014-01-18 10:35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2年3月教育部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强调要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协同创新思想作为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一些高校在积极思考和研究如何将协同创新理念贯彻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中。2013年2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的资料显示,已有150所高校、1/3以上的中科院研究所、60%的行业骨干研究院所以不同方式参与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当中。但是从国家和各省首批建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看,协同创新思想的贯彻主要体现在理工类院系,笔者认为,作为文科类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也需要进行协同仓 新。
 
  一、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内涵协同创新由“协同”与“创新”两个词组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因果关系,是由于协同产生的协同效应,从而产生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协同,是指系统中诸多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是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的内在表现。所谓协同效应是指当外来能量的作用或物质的聚集态达到某种临界值时,系统之间产生协同作用,促使系统在临界点发生质变,从无序变为有序,从混沌中产生某种稳定结构,这种YI=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
 
  理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首先应从新闻传播专业教育这个大系统的系统来看,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是主要面向新闻媒体、新闻宣传部门培养新闻人才的专业教育,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会受到周围子系统的影响。系统包括大学内部与一部两部分,大学内部子系统有学生、教师、物质环境、相关学科、行政制度等,大学外部-y=系统有新闻媒体(用人单位)、同类高校、政府等。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是新闻传播高校内部和外部所包括的各子系统间协同的统一。其次应从协同创新的效应来看,以上这些协同创新子系统间产生协同作用,产生的效应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
 
  要性二、协同创新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应用的必1.通过协同创新,应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新闻媒体需求的脱节协同创新的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有序是协同的产物。目前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呈现出无序的状态,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点遍地开花,每年培养大量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求职若渴”,而“求贤若渴”
 
  的用人单位却抱怨挑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自为政,缺乏有机联系、协作和配合。突出表现为新闻传播院校闭门造车,与新闻媒体需求脱节,培养的人才未出校门就落伍,导致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对接出现问题。因此,新闻传播专业院校与新闻媒体两大主体必须协同行动,共同解决人才培养的脱节问题。
 
  2.通过协同创新,培养出新闻媒体需要的创新人才,应对媒体的同质化协同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协同”是手段和途径。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其重要的职能之一是服务社会经济。紧跟新闻媒体的步伐,培养出新闻媒体需要的人才,是新闻传播院校服务社会的要求。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传媒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受众对媒体的创新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因为人才的制约,新闻媒体的同质化深受诟病,拿电视节目来说,荧屏上相亲排排站、调解成堆扎、好声音此起彼伏,各电视台争先恐后“你有我也有”。传媒业创新人才的缺乏,难以满足传媒业变革和受众的新要求。3.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应对资源的不足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一直不足,仅有的优质资源大都集中在少部分地区的少部分高校之中,而且基本上成为某地区或某高校的专有资源,其他地区或高校只能“望源兴叹”。创办历史不长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更显资源的不足,除重点大学外,新闻传播专业点大多是高等教育扩招后才开办,资源严重不足,有的高校甚至2—3个专业教师撑起一个专业。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也存在资源的不足,除国家级媒体外,大多数地方媒体缺乏优质人力资源,一些地市级媒体在设备资源上也显不足。在目前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中主要T系统资源普遍不足的前提下,实行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创新,是大势所趋。
 
  通过协同创新,能达到优势互补,各有所获,实现共同发展。
 
  途径三、协同创新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实现协同创新是将各个创新主体要素进行系统优化、合作创新的过程,协同创新可以从整合以及互动两个维度来分析,在整合维度上,主要包括知识、资源、行动、绩效,而互动维度主要是指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互惠知识分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的最优同步,系统的匹配度r。即需要达到知识、资源、行动的协同,从而提高协同创新各方的绩效。
 
  1.知识的协同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协同是协同创新的核心,由不同知识协同的主体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对象进行共享。知识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着共享和传递,具体来说,Ys为个体一个体、个体一组织、组织一组织3个知识共享的层面。
 
  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先进化和信息获取工具的多样化,21世纪的新闻传播院校学子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可以优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定程度上是互相学习、互相分享知识,教师应放下身架,主动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如专业课程学习互动QQ群;教师之间应改变独自占有知识的观念,主动将收集到资料贡献分享,新闻传播院系可以将教师个体提供的知识收集,并按照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格式进行分类整理,以方便管理和共享使用。二是个体与组织之间,新闻传播院系可组织或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创造共享前沿研究与经验交流的机会。三是组织与组织之间,主要是新闻传播高校与新闻媒体之间。新闻传播高校的教育与新闻媒体的发展保持同步,才能避免培养的学生未出校门就落后于媒体的需要,新闻传播高校有关媒体研究的成果应与新闻媒体及时共享,新闻媒体应将媒体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与新闻传播高校沟通,有效达到信息的共享。
 
  2.资源的协同资源的协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传播高校内部的资源协同。新闻传播类专业是应用性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注重教授学生采编播制作技能,忽视学生文化底蕴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手快、但后劲不足”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传播院校培养的学生的普遍评价。而要使学生后劲足,新闻传播专业教育需借用相关学科的资源进行办学,需要共享文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源进行教学。
 
  (2)新闻传播高校之间的资源协同。目前一些高校盲目开办新闻传播类专业,师资和设备等资源严重不足,急需外援。笔者认为,可从行政组织和学术组织两个层面来推进校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弥补不足。行政组织由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如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可打造融全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交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一体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共平台。学术组织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委员牵头,搭建新闻传播专业性的资源共享平台,深化协会的作用。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为例,虽然有广播电视专业教育委员会,但以交流为主,实质性的合作较少。笔者对全国40所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院校的调查显示,师资、实验室条件欠缺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最大问题,而目前实行的学校层面的办学合作针对性又不强,各高校在本专业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现状。因此,建立专业层面的合作办学不失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一剂良药。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学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由广播电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整合全国范围内广播电视专业院校的优势,建立相关网站,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如名师课堂、网上报告厅及音视频资料下载等。二是建立区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院校联合办学体。专业点较多的省份可成立省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院校联合办学体,专业点较少的省份可成立地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院校联合办学体,如东北地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院校联合办学体、西北地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院校联合办学体。重点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方面实行共享,可实行跨校选课、跨校报告、师资兼任、实验室租用等。对一些相距较远的院校之间,可实行暑期学校方式进行。三是可建立一对一的对口支援,每所重点院校对口支援一所地方院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
 
  (3)新闻传播高校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资源协同。
 
  一方面,新闻传播专业教育需要的设备投入大,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较快,除中国传媒大学等少数重点大学外,大部分新闻传播院校无力完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巨大物质投入,也急需有媒体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大多数新闻媒体需要出谋划策的专家学者提供智力支持。可以说,新闻传播高校与新闻媒体在资源方面是各有所长,优势互补。 双方人员可互为挂职、共建实验室或演播室等。
 
  3.行动的协同目前,一些新闻传播高校与新闻媒体已在实施“校媒合作”,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缺乏系统化、可操作的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就只能是临时的、片面的、支离破碎的,甚至停留在口号上和宣传上。真正实现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协同创新,需要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中各个子系统都行动起来,形成从上到下,全员行动的协同。首先,上级层面的行动协同。需要来自省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和宣传部门等上级层面的行动协同,从政策层面要求新闻媒体与新闻传播高校进行合作,发挥上层指挥棒的作用,同时帮助高校与新闻媒体协调各种外部关系,为双方的协同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中级层面的行动协同。需要来自新闻传播高校与新闻媒体的行动协同,需要成立高校与新闻媒体协同创新机构,由专人负责沟通协调,推动双方各项协同创新项目的实施。最后,下级层面的行动协同。需要新闻传播高校与新闻媒体所有人员的行动协同,只有达到这一层面的协同,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协同创新才真正落地生根,否则只是漂浮在空中,没有生命力。关键是新闻传播高校内部要打破阻碍协同创新的条条框框,一是精简组织机构,建立能打通学科之间、专业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大融合机构。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这方面有成功的尝试,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国内重要的创新型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基地,其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10年获教育部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立项,院长陈婉莹教授大胆改革,取消常规的系的建立和教研室的建制,设立了专业发展委员会和教学评估委员会来取代。二是改革机械死板的教学管理制度,创造灵活的宽松的排课方式,使高校教师有连续的时间深入到媒体。三是搭建由教师、媒体人、骨干学生组成的教学团队,做到教师、媒体、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四是出台鼓励协同创新的措施。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对物质财富的需要虽然存在,但并不是高校教师进行知识共享的迫切需求,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是激励高校教师进行知识共享的根本需求。应重点从精神和荣誉上对协同创新进行肯定,如把双方中青年人员互为挂职锻炼作为评优、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
 
  4.绩效的评估可以说,没有合作共赢,就没有真正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要从结果上保障参与者的利益不受损失。对协同创新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对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理工科专业与企业、科研所协同创新效果的评估,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协同创新的效果评估并非易事,因它无法从科研经费、生产产值、成果获奖等方面量化评估。
 
  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需要一个明确、完整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估系统。
 
  因此,指标的制定关乎整个绩效评估成果的成败。
 
  高等学校进行协同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绩效评估指标的建立应围绕如何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直观、最显现的指标是就业情况,一般从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来衡量,新闻传播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找到专业对口的单位,新闻媒体是否招聘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双方的契合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人才培养质量的隐性指标是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内功的提高,可从是否建立了有利于协同创新要素无阻碍流动的制度、机构、队伍等方面评估。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系统中的各子系统由无序到有序,是协同创新整体效应长久实现的保证。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