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运用协同创新理念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

时间:2014-01-16 09:41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奠基工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事关一所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个体终生的发展。通过入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新生了解高校、了解专业,认识高校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教育与被教育的特殊关系,使学生初步确定与大学生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尽快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直接影响其大学四年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高质量的入学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快融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专业,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和认识的兴趣,合理做好人生规划,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从而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2011年9月中下旬,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对2011级的2899名大一新生调查得出,仅有4O%的学生对学校的入学教育表示满意[”。多数高校将新生教育在时间上仅局限于新生入学阶段,基本局限在军训动员、制度教育、安全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上主要依靠简单地把新生集中起来,请学工各部门负责人或者辅导员进行讲座。
 
  学校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其他专业教师、优秀学生、机关干部的力量,只靠学工部门单边作战,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分割成条块的教育内容,很难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效果常常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学生的印象就是白天军训,晚上疲于大礼堂的讲座,还要带着学生手册应付入学教育考试。一个多月的短期强化教育,学生也往往是被动参与。传统的入学教育虽然让学生快速了解了专业、熟悉了大学、适应了生活,但是还不能够很好地热爱专业、融人大学、确立目标。在访谈中,很多学生感悟到,当我们对大学生活有所感触、有所认识、有所疑惑有些问题的时候,教育就停止了。那么如何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
 
  二、协同创新理论及其简要认识协同论(synergetics)亦称“协同学”或“协和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其创立者是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
 
  1971年他提出协同的概念,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发表了《协同学导论》,还著有《高等协同学》等等。协同论方法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运用于诸多实践。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不能停止理论创新。社会学创新概念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就是要强化对新生教育的全局性认识、全员性参与、系统性规划和统领性实施,打通信息孤岛,打破教育壁垒,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让所有的学生有倾诉的教师,让所有的教师有牵挂的学生。帮助新生顺利达成过渡与奠基的任务,进而提升入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三、运用协同创新理念。强化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教育体系是教育主体和现实背景共同呼吁的结果。
 
  从学生个体上来说,新生入学后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很多,包括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自我意识、情绪与压力调节教育,尤其是具有“孤独、脆弱、竞争、烦恼、奋斗、责任”等一系列代言词的“9O后”大学生。从整个社会来说,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面临着精英教育与精英管理的严峻挑战。我们运用协同理论指导新生入学教育,初步构建了新生入学教育体系:身体军训和精神铸造协同,强化教育和教授讲坛协同,校内学习和校外参观协同,基本要求和发展个性协同,专业学习和素质提升协同。通过五大协同,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整体格局。
 
  1.身心训练和精神铸造协同,形神兼备融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必修课是军训,军训可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身体素质,但是在军训期间,学生们面对最多的是教官。大学新生刚进校,学习生活还没有完全走入正轨,心理处于一个真空期,容易寻求感情寄托,容易进发青春期的冲动恋爱心理,忘记了学生的主要职责。这时,通过师生午餐会扩展学生的视野,军训简报加强学生板块和教师板块的互动,参观党员示范宿舍、实验室、科技孵化中心等,扩大学生交际面,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学生责任心,做到身体军训和精神铸造协同育人,使学生在思想上融入学院,在情感上认同学院,让新生“既来之,则安之”,提高对学院的认同感,增加对师长的信赖度。
 
  2.科普教育和学术教育协同,润物无声爱专业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既需要疾风骤雨的速度,又需要时间持续的温度。由“辅导员说”变为“教授讲”,由“短期说教”变为“每周一讲”,由“显性教育”变为“润人无声”。春风化雨,让学生感受到温情与温暖,认同专业,热爱专业。据有关调查显示,新生入学后最想了解的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选择这个选项的新生竟高达72.8%。
 
  开设教授讲坛,让学生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概况和发展前沿等,扩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实现专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低头看书本”到“抬头看世界”的转变。
 
  3.校内学习和校外参观协同,深入社会看专业“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改往昔闭门造车的专业教育方式,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会看专业,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专业相关产业,“识得庐山真面目”,树立专业自信,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度和满意度。通过带领新生参观专业代表性企业、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感受高年级的考研动员大会、招聘会现场,立足就业状况实际,为新生搭建起专业交流的平台,看社会、准就业,切实贯彻了以生为本的工作中心,进行单独谈话指导,强化新生专业教育,指导学生做好需求调查,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促使学生从大一开始便以做好一名合格的专业行业工作人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减少对未来的茫然感。
 
  4.共性发展和非共性发展协同,青春聚力中国梦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新生是学校的学生,同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社会人,学校不仅要做到树人,更要做到塑人,一方面要加强校级校规、行为规范和学业管理等基本要求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三观”指导,积极搭建个性发展沟通了解的平台,把与社会潮流密切联系的热点话题引进校园,发展学生个性,正确引导,实现梦想。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为13亿国人再绘“中国梦”,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设置了若干特长奖,如读书报告奖、宿舍安全与卫生奖、热爱集体奖、课堂全勤奖等等,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通过“家校互通”“关注身边特殊群体”“身边榜样,前行力量”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让青少年真正做起“中国梦”,投身“中国梦”。
 
  5.专业学习和素质提升协同,一体两翼育英才以专业教育为主体,以党建与思想教育和科学与人文教育为两翼,实行专业性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让专业人才的成长建筑在较宽知识面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政治素养、N-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新生科技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教育角色的多面性、教育对象的个体性、教育方式的渗透性、教育情境的亲和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倾诉的教师,让每个教师有牵挂的学生,全方位育人。以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为切入点,围绕充满智慧的群众科普活动、导师课题和参与高年级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在党建与思想教育上,以学生党员结对新生宿舍、支部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进行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在人文教育上,通过丰富多彩的专业社团文化活动实现,积极打造校内外结合展示的平台,围绕专业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强化四个基本环节,开展新生入学教育1.强化学生参与,突出主体地位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协同的受众是学生。新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征求新生意见、听取新生反馈,入学教育的方案要围绕学生的需要而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育实效。
 
  2.强化专业教育,贯穿第一学年新生人学教育系统协同的轴心是专业。要结合时代要求、强化学院认同、树立专业自信,又要辅之于第二课堂,寓教于乐、润人无声。新生入学教育不是短期的,而要贯穿整个第一学年,整体规划、循序渐进,以求实效。
 
  3.强化全员参与,不囿于学工战线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协同的主体是全员。学院因学生乃成,入学教育是全院之责,应统一思想,举全院之力。可以通过每周的“教授讲坛”“本科生导师制”等方式扩展学生入学教育的战线,做到学院重视、学工统筹、全员参与。使教育面对全体新生,既有面上的整体教育,又有针对的专题教育和个体辅导。
 
  4.强化社会参与,树立专业自信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协同的外力是社会。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其作用不可低估。新生对本专业产业的有关国家政策、发展前景不太了解,学院应组织新生深入企业,亲身感受生物产业的发展,邀请杰出校友、优秀企业代表作报告,帮助他们树立专业自信。
 
  让社会力量融入到入学教育中,开拓新生的视野,提升入学教育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促进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