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价值与困境

时间:2014-01-03 09:41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O 引言近年来,在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针对高职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专家对通识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试对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价值和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以期能有更多的高职教育者对通识教育有所关注,寻找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路径
 
  1 通识教育释义
 
  1.1 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即为“通才博识”之意,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就是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思想的深度、社会适应力以及人文和社会关怀精神而实施的教育。关于通识教育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给予解释。我国学者李曼丽从性质、目的和内容3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作了初步构建,具有代表性:就其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1.2 通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通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具有沟通、思考、批判等各项基本能力;(2)培养学生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主要知识领域有基本的认识与理解:(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对人生意义及价值有完整的概念,提高个人生活品质;(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并解决社会问题的现代公民;(5)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眼光,不仅了解自己所生存的社会,更要对其他文化具有包容与探索精神;(6)强调对伦理与道德的思考,使他们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敏锐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 。
 
  2 高职通识教育的意义、价值“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教育者和雇主的共识.关于人类文化的知识、关于物理的、身体的、自然的知识.关于智慧的和实践的技巧、个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合作学习等等都是21世纪的教育所必须的。”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高在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层次上,高在专业技能的理论上和实践上;还要高在做人的品质上和发展潜能上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包括2个方面.一是专业教育,一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体现高职教育“高等性”的关键要素之一。当前,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防止T具化倾向给受教育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通识教育正好是对这种可能会出现的T具主义后果的有效预防。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普遍的人本性需求,进行通识教育。“不论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将它们有效地整合,互为补充,逐步递进、不断深化,将使受教育者更全面更和谐地发展。”
 
  2.2 是高职教育“育人”本质的要求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门  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任何高技能专门人才,都是这个社会文化、道德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因此,在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必须注重学生的人本性需求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和公民责任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养成职业基本素养。而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重新追问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原点,提倡通识教育。
 
  2.3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但很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之后都面临着转岗、职业升迁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原因之一即在于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培养目标设计,既要让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岗位迁移能力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育,它旨在塑造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将学习过程转化为一种掌握方法、锻炼思维的过程,推动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学习知识、独立思考,在多变的、层次越来越高的岗位上适应二I一作,求得发展。
 
  3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困境近年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使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迅速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高职教育以“专”见长,以“专”发展,这是高职教育的优势所在。而通识教育作为一种非专业性教育,其与高职教育是否矛盾?即使不矛盾,又如何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做到“专”、“通”兼顾?这2个问题导致了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
 
  3.1 理念困境:实施通识教育,是否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悖,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难度更大。从就业市场的需求来看,目前我国最紧缺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注重的是高职学生对本专业领域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冈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精力也都聚焦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因此,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提法也就显得很“不合时宜”。一些高职教育者甚至认为,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专才,不能搞通识教育,否则就  失去了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搞通识教育,从理念上就是不对的,不能接受的。
 
  当前,在高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基本上是通过职业面向和具体岗位的技能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由此导致了“技能”培养目标的放大.而“人才”的意义不足。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过程中.也是将目标和着重点都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上,对于学生的人本性和知识性教育需求考虑不足。
 
  很多高职教育者也认为,只要培养的学生技能过硬,能够毕业后直接上岗、顶用,就达到了职业教育的目的,至于学生的其他方面,不是职业教育考虑的范畴。正如有学者批评:“人们对通识教育的根本重要性,还几无认识。
 
  诚然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力求使学校的运行贴近经济和社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视产教对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从高职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保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必须“高等”与“职业”兼顾,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换言之,高职教育不应过分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教育的普遍的人本追求。
 
  3.2 实践困境:3年学制,“专”尚且不够。怎样“通”虽然如上所说,在高职领域,是否需要通识教育尚有争议,但我们可以看到,针对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理念上,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者开始对通识教育持肯定态度。但是,现实的问题是,高职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很多专业实行的又是2+1模式,第3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不能安排系统的知识学习。“专”尚且不够,怎样“通”?另外,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相对本科生还有一定差距,学生本身的通识教育需求不明显,这些也是导致很多高职教育者客观上远离通识教育的理由。
 
  另外,在前2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过程中,为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开发上.很多专业减少了基础课程的科目与学时,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课程所存无几,如果实施通识教育,就意味着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重新调整,这涉及到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难度之大可以想见。凡此种种.造成了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困境。
 
  4 结语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因此,作为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应以发展全方位的人格教育、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依归.树立“通识为体,专识为用,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理念。说到底,通识教育与高职教育.2者并不矛盾,在高职教育中,通识教育“可以有”。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办学基础、学制年限上有很大的不同,在较短的学制内,面对理论和学识基础偏弱的高职学生,如何开展通识教育确实存在困难。
 
  打破这种困境的出路在于,坚持通识教育的理念,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将通识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使其成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通识教育的实践途径.创新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坚持通识教育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