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4-01-02 09:54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1 背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总需求的增长,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消费需求。但是我国过去10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建立在净出口和投资需求增长的基础之上。长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很容易受到国外不良经济发展形势的冲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俱对我国出口规模造成很大的冲击,进一步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异常波动。增加投资需求能够有效抵御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但是投资需求的提高容易导致经济“过热”,并且存在着产生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同时,提高政府投资需求的行为会对民间投资需求产生挤出效应.长期看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最终会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更何况投资需求增长本质上有赖于消费需求的增长。由此可见,扩大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消费需求对整个经济增长起到直接的和最终的制约作用。消费需求的变化方向和增长速度,最终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方向和速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9%的速度快速向前发展。但是,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的威胁.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居民的消费支出严重不足。从上表可以看出。与历年来的世界居民消费率水平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平均要低20%左右.在2011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下降到历年最低的34.98% .相比世界平均水平的61.23%.我国的居民消费率要低了26.25个百分点.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党和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扩大内需作的战略.这说明我国已将“扩大内需”
 
  完全纳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轨道中来。扩大内需的重点是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提高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尤其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战略核心是扩大居民消费.如何增加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2 居民消费比重偏低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2.1 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最终消费率由居民消费率与政府消费率两方面所构成。由于政府消费率比较稳定,所以最终消费率的波动情况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波动所决定的。因此。消费需求稳定经济波动作用的大小主要依赖于居民消费率的高低,当居民消费率偏低即居民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较低,而投资需求比重较高时,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就表现为投资所拉动的粗放增长。在此基础上如果继续强调投资,就会抑制消费需求的增加,使得经济过剩更加突出。影响,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也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当经济增长的速度高到资源无法与之相协调的水平时,就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收缩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的几次大的波动都与居民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密切相关。
 
  如果不能够解决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问题,那么我国经济就走不出“过热— — 调整— — 再过热— —再调整”的发展怪圈.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2 不利于国民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这一理论,投资率越高,消费率越低。就越有利于长期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一理论是基于投资需求的增长必须有相应的消费需求所支撑为前提条件的,即投资需求必须同消费需求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否则长期经济增长就不能顺利实现。目前,安徽省居民的巨额储蓄为投资需求的扩张提供了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偏低致使消费需求相对疲软.导致了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规模庞大的储蓄资本无法全部转化为投资需求,大部分储蓄只能成为社会闲置资金。可见,我国长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受制于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2.3 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是由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三个部分所构成。由于我国主要是以内需为主,净出1:3占比较小.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这两大需求。在这两大需求中,投资需求是扩大消费数量和提高消费质量的基础。而消费需求则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居民消费率偏低。就表明整个经济总量中用于居民消费领域的部分较少。我国人口众多、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因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尤为重要,且十分紧迫。特别是在我国多个行业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会影响到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顺利实现。
 
  2.4 制约了扩大就业的需要现阶段人们普遍感受到社会就业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民消费不足。居民消费率偏低。在国民经济两大主力产业当中,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所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是第二产业的两倍以上,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但是由于近几年我国消费不振,需求不旺,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造成了市场活力不足,影响了社会用工的增加,制约了就业的提高。因此必须大力拓展消费空间,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3 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比重的对策
 
  3.1 调整初次分配格局作为居民购买力基础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其主要来源就是劳动报酬。因此,改善初次收入分配状况应当从以下方面人手:
 
  3.1.1 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使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遵从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能够真正反应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保障劳动者的生活、教育等,提高再生产劳动者的素质。
 
  3.1.2 建立工资增长机制率先完善国有企业的长效职工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推行到各个所有制的企业单位,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范围,严格督促各企业按照企业效益的增长幅度来提高职工工资。
 
  3.1.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要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稳步推进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明确转移支付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市场分配存在的缺点,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3.2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3.2.1 深化改革.创造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真正的落到实处,为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创造积极的政策环境。通过对其收益的保护。调动资本、技术、知识产权和管理才能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3.2.2 对有关政策措施进行调整.标本兼治.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一是对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改革,现阶段改革的关键就是提高人所得税起征点。要加大对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的惩罚力度:二是要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抑制垄断性经营行业的收入,积极缩小行业收入的差距:三是要在加大对农村地区扶持力度的同时,注意防范城镇贫困队伍的扩大.要通过技术培训和就业引导等各种途径帮助城镇失业下岗职工提高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3.3 推进城市化进程
 
  3.3.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现阶段的户籍制度改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与风险。在大中城镇,只要农民拥有稳定的职业、收入和固定住所,就应该准其办理城镇户口;在小城镇,要全面放开户籍管理,允许农民自由迁出迁入。一旦农民在城镇就业,就应当给予其城镇居民的待遇,在教育、保险、卫生等各个方面与城镇居民待遇相同,不应当有任何歧视与限制,且主动要为其办理相应的各种保险制度。
 
  3.3.2 促进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强化城市产业丈撑以要素集聚与产业发展为基础.逐步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城市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特色工业园区的建设等反面来不断推进城市化的进程。
 
  3.4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3.4.1 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低水平、广覆盖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所坚持的重要原则,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更应坚持这一原则。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使各类劳动者都能够享受得到社会保障权益,更应该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道路,把更多的人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切实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
 
  3.4.2 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一方面.要更好的发挥出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构建政府、单位与个人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的资金筹措机制。另一方面,要聚集全社会的力量,鼓励社会进行募捐,通过义卖、义演、义捐、发行彩票和债券等各种方式,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供给.为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来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供给
 
  3.5 鼓励居民进行消费
 
  3.5.1 引导居民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用科学的消费观念来引导居民的消费活动.能够极大的丰富物质生活的文化内涵,使居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有利于居民正确理解消费的意义。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促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5.2 利用大众传媒.引导居民的消费观念进一步转变应当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对安徽省居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居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不仅要重视子女的发展,而且要关注自身的物质与精神消费投资,统筹兼顾地过上物质极度丰富、精神文化充实的生活。
 
  3.6 改善消费环境
 
  3.6.1 加大各级政府对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水平一方面要加大农村的水、路、电、通讯与公共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努力发展小集市。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城市地铁、轻轨、公路等交通设施投资水平。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公共交通与私人轿车的需要。促使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3.6.2 是继续调整与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要提高对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监察力度,对于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强对于处理消费者投诉、纠纷的工作,努力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且还要对公共信息进行及时披露,努力改善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促使消费者借助这些信息实现与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经济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