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对高校德育尴尬原因的深入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2-10-16 17:06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 点击:

  第一,市场化经济体制对教育的冲击,使教育不能出淤泥而不染。我国在改革开放取得了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起高校开始收费,实行教育的产业化发展,也把教育推向了市场运作的前端,不管教育界怎样回避这个话题,投入和产出的核算把高校逼向市场;学术的象牙塔就成为了利益主体,产业的发展和盈利使教育积重难返,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沉沉浮浮。

  第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柔弱,这造成了德育观的功利化。市场经济所确立的核心价值观是利益至上,在此引导下的社会公民的道德观趋向功利化。高校中的主体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这些学子接受能力强,信息量大,他们在国际一体化中越来越务实,追求效率和利益、关注实惠,功利主义严重,物质至上,拜金主义盛行,多元化价值观越来越明显。

  第三,教育体制自身的不完善和不稳定,使高校德育如同空穴来风,流于说教。首先,旧的教育体制因为显失公平,掀起了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使教育更加公平,使全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以此提高我们国家公民的道德水平。但改革后有限的教育资源因为垄断,高额学费阻断了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次,现在对高校的检查和督促依靠教育部推出的人才培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的校舍、人均面积、师生比例、实验设备、总资产等全部是硬件,所占分值高,软件部分的校风校纪、德育现状等分值低,而且没有评判标尺,各个高校在评估期间弄虚作假、人为操作已是公开的秘密,这样的言传身教造成了德育环境的恶化。再次,我国的考试体系没有改变,人们的应试思想坚固,注定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素质教育的滞后,高校的德育教育又如何能让人信服教育的教化功效,只能流于说教,空于形式。

  二、对现行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途径的探索

  人的全面发展从一种学说、一种理想到今天的践行,是新世纪党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社会对人自身发展观的探索研究和关怀,也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大前提,为我们完善高校德育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德育二者之间的逻辑互动为高校的德育教育也提供新的视角、新的观点。

  首先澄清定位,找准根本点。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审视高校德育,高校的"以生为本"实际上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问。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全方位的树人工程,应该在发展观指导下重返学术,返回教育的教化功能。现在我国的发展观是科学的"以人为本",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得建设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经济建设不能松懈,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基础,没有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就没有精神财富的充分涌流;另一方面,呼唤人的全面发展,人是根本,没有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发展失去依托,物质财富建设毫无意义O就个人而言,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即人人都应该有健康的体魄、广搏的知识、专业的技能、道德的涵养和善良的品格,在德、智、体、美等基本方面具备较高的素养,体现个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又为社会所需求和接受O就全社会而言,不断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创建人的能力全面发挥的社会人文环境,开拓人的个性全面张扬的自由空间,全面、协调地培养和塑造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品德作为人才的稳定而恒远的做人本色,国家和社会应澄清自己的主导角色,充分重视,剥离产业化的趋向,并加大投入,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承担赢在未来的历史责任O其次,融冰需要勇气,突破现状要找到立足点,政府应在社会中树立比较稳定内涵不断丰富核心价值观。我国社会一直把人作为主人翁,使人观照自我能力、个性的自由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向往完善的道德品质。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支撑着这一社会理想,那么,政府可以将高校作为剥离市场运作的立足点,从核心价值观的重塑开始,老老实实面对忧患,沉着稳行冰山之中,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拓展开去,把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劳动教育、合作教育、心理教育、民主教育、法制教育、创新教育、个性教育甚至国际化教育等融进入文素质塑造中,制定德育教育体系,使阶段性目标始终跟随着长远目标的指挥,在理论讲解和社会实践中践行,指导高校对德育灌输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实训考察只是前奏,要激励所有的堪称德行标兵的大学生走向田间地头、走向社区、走阳企业、走向社会。

  再次,高校德育有义务整合所有德育优势,全面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德育教育要有结合点。高校德育作为一项工程,必须"硬件"、"软件"具备。所谓"硬件"是指包括德育教育内容,措施、设施、学校德育队伍等是德育教育的硬性指标。我国的德育教学内容正处于深化改革中,在许多高校,德育教学的课时在增加,开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人那个就业指导》、《国际经济》、《军事理论课程》、《中国国情和周边关系H成功人士的法则》等,这些课程客观地把现实展示出来,个人品德和修养也在人与人之间投射,比教师空谈劝解更有效果。

  除了开设的课程,借鉴成功的方法,如日本把所有科目当成德育课堂,在物理课堂讲到力学时,教师会告诉学生耐心地等待,积蓄起自己最具优势的力,还会告诉学生摩擦的消耗,强调人与人的合作等。重视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树立德育本身不是一时教育、而是终身信仰的观念,只有那些为了信仰不惜生命不讲报酬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德育教师。所谓"软件"是指德育教育的典型示范、校风熏陶、环境塑造、情感感染等扩张力较大的指标,这些条件如同阳光雨露至于森林,表面上看似虚化,实则时时刻刻不能或缺,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最后,重视人、满足人,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是德育教育的落脚点。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必须从现实出发,引导大学生在一段时间、一段时间的提升o怎样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应强化学生德育的"内驱力"。时下的整个欧盟国家的公民,如果个人没有不良的信誉记录,可以不带一分钱出门,坐任何交通工具,住旅馆、酒店,买东西甚至逛景观的票价都可以刷身份卡,只要在其后的30个工作日内通过银行汇款冲抵身份卡上的信息记录就可。相反,如果有不良的信誉记录,则寸步难行。其实,身份卡没什么特殊的,特殊的是身份卡上的个人信誉,因此诚信就是一种内驱力,人们爱护它如同自己的生命。同样,德育教育的落脚点人,彰显素质的也是人,在我国现阶段,德育教育依靠体系的完善、理论的逻辑力量和教师的人格力量并不能使大学生实现其期望,应抓其期望的内驱力,如每年央视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一样,把重视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德育教育落脚点,彻底杜绝有德之人不及元德之人的尴尬和难堪,提高大学生德育标准、德行评判的内在激励和转化,实现德高望重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闷。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