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稿约(摘要)

摘要: 一、版权规定作者投寄我刊的稿件,采用发表后,论文版权为我刊编辑委员会所有,我刊享有发表论文其它“出版形式”的出版权利,论文作者(全部署名者)需签名表示授权同意我刊用作电子版、光盘版形式出版,凡作者不同意者,需另投他刊。有关论文的版权规定、署名问题、保密问题、内容真实性问题、文责自负等事项,第一作者需征得全部作者同意并签名。  二、稿件受理和刊用:1.稿件要求一式两份,附单位审核证明信,审核信置稿件后装订。磁盘或电子邮件投稿务必附寄打印稿2份(并需附单位审核证明信)。稿件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格式执行,一般论文稿件均需包括: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收稿日期,论著格式刊出稿件,另包括中文结构式摘要和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列出科室)、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2.编辑部收稿后,发回执(并通知交纳稿件审理费20元/篇),基金项目、重大课题稿件优先审稿。一般在3月内发给作者采用或修稿通知。作者需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均不退稿。3.作者查询稿件,请尽量使用电话、电子函件查询。4.确认采用的稿件,通知作者交纳版面费,版面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它费用中支付。稿件刊出后酌致一次性稿酬(光盘、网络版出版,不另付稿酬),赠当期杂志2册。样刊、稿酬均寄发给第一位作者。  三、题名1.简洁切题(三要素:研究对象、研究问题、贡献所在)2.不使用专业非公识、非公用、非熟知的符号、简称、缩写、商品名等;3.字数不超过20字;4.尽量不使用副标题5.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  四、作者与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多个单位作者,应先排作者顺序),作者间用逗号“,”隔开,后排作者单位名称(务必列出科室),单位名后排列所在省份、城市及邮政编码,作者单位间用分号“;”隔开。不同单位(包括同一单位不同科室)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相应单位(或科室)的阿拉伯序号:示例如:  张作记1,王长谦2  (1.济宁医学院行为医学研究室,山东济宁272013;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01)  五、基金项目: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课题,或国家、省市级重点学科、研究室完成的课题,优先审稿、刊用。应保证课题如实标注:1.附基金证书复印件;2.无基金证书,应在稿件的单位审核证明信中说明。课题项目应标注在文稿首页脚注左下方,冠以黑体标识“基金项目:”,格式:“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或“基金项目:立题单位、项目名(编号)”;多个基金项目间用分号(;)隔开。示例如: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  六、作者简介:在黑体标识“作者简介:”下介绍主要责任者(第一作者),包括姓名(出生年棗),性别(民族,汉族省略),籍贯,职称,学位,〖ZZ(Z〗简历、研究方向、承担课题、获奖情况、单位电话、家庭电话、电子邮件地址等(划线为任选项,备审稿参阅和联系)〖ZZ)〗。示例如:作者简介:李志刚(1936-),男(满族),辽宁金州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七、摘要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前加黑体标识“摘要:”,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要求:1. 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四要素全,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 2.简明扼要(独立性、自明性),字数200~250字; 3.用第三人称书写,不用“本人、作者、我们”;4.不重复题名中的信息,不要有“专业常识”介绍、不能有成果评价性语言;5.确需使用缩略语、简称、符号,首次出现时加注全名;6.不使用章节、图表、公式、参考文献号。7.英文摘要内容前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列出科室)、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符,200~250个实词。姓名汉语拼音拼写“姓前名后”,姓与名之间空格分开(包括复姓、双名),“姓”全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  八、关键词:1.中文关键词前冠黑体“关键词:”标识,英文关键词前冠黑体“Key words:”;2.限3~8个,各词间用分号(;)隔开;3.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号“;”分隔。  九、中图分类号:在黑体标识“中图分类号:”后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分类标写,一般标识为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分类号间用分号(;)隔开。  十、文献标识码码前冠以黑体“文献标识码:”。标识码规定为以下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性管理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十一、层次编号 1.一般文稿的“1级标题”应按“前言、材料和方法(对象和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顺序撰稿,1级标题不设标题序号。“前言”内容不设标题名、不分段;“参考文献”标题居中标识为“[参考文献]”,无分级标题。“材料和方法(对象和方法)、结果、讨论”设为居中黑体标题,可设2、3、4级分标题。2.应尽量减少标题分级,2级、3级、4级标题序号按“一、”、“1.”、“(1)”使用。二级(“一、”)和三级(“1.”)标题下,如不再划分下级标题,该标题后空1汉字格,接续文字。3. 2级、3级标题,不能只有标题序号,没有标题名;4级标题序号后,可无标题名,用(1);(2);(3)连续表述。  十二、参考文献 1.以黑体“参考文献:”作标识,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2.本刊限制以下参考文献引用:不引“文摘期刊”文献;观点引证不引“教科书”文献;不引未公开发表文献(应用某些工具、量表、标准时,在正文中叙明,不作为参考文献标注);3.参考文献的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上标角文注明,并按顺序列于文末。序号与文献著录内容间空1字符;4.责任者(作者)引写至第3位,3位以上,后加等字(或外文对应词);责任者(不包括析出文献的原文献责任者)后不加编、主编、著、合著说明;5.外文期刊名可依据《Index Medicus》用缩写名,中文期刊写全名;刊名、专著名不使用书名号;6.书籍文献应包括版次(第1版省略不写)、出版地;7.均需著录起止页码。起页止页间用浪纹线“~”,不用一字线“棥焙桶胱窒摺?”;页码数字后不加“页”字,不能用“P12~13”方式;8.文献题名后需加文献类型标识(详见第十八条)。书写格式如下:[1]薛兴邦,王祖承,肖泽萍,等.生活事件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2,1(2):8~11.[2] Cullinan WE,Herman JP,Batraglia DF,et al.Pattern and time course of immediate early gene expression in rat brain following acute stress[J]. Neuroscience,1995,64:477~505.[3] Levine SR, Welch KM.抗磷脂抗体[J].陈芷若,译.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7:267~269.[4]鲁龙光.心理疏导疗法[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4~38.[5] 汪敏刚.支气管哮喘[A].见: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33~840.  十三、参考文献类型标识用[ ]在文献题名后标识。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专著和论文集的析出文献[A]、其它[Z]  十四、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十五、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十六、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英文缩略语不得拆开移行。  十七、数字用法: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使用。1.应用阿拉伯数字范围:日期、时刻、计量、计数数据、序数词、编号;数字的小数点前后,每3位一组,组间空1/4汉字空,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数值范围用浪纹号“~”,不用“—”。注意以下用法:参数范围只写一个单位,12~15cm(不写12cm~15cm)、36~42°(不写36°~42°);百分数范围,前一个%不省略5.3%~9.8%(不能写5.3~9.8%);幂次范围,前一个幂次不省略4×103~6×103(不能写4~6×103);带中心值百分数偏差为(27±2)%,不能写27±2%和27%±2%;单位不同参数全部写出36'~38'42"(不写36~38'42");参数与偏差单位相同,单位只写1次(25.3±0.1)mm(不必写25.3mm±0.1mm);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应写出单位:4cm×7cm×9cm(不能写:4×7×9cm),4×7×9cm3。2.应用汉字数字范围:已构成独立词、词组缩略语(十滴水、四氧化三铁、九三学社),历史纪年、古文献卷页、事件、节日中的数词,叙述性文字中的星期几、概数和约数(三五天)、形容词前的数字(四大优点)、名词前的数字“一”(一直升飞机)、量词前数字“一”(一种全新方法)  十八、计量单位按法定计量单位:量符号均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一般都用小写,单位来自人名用大写,如焦耳J、千帕Pa、安培A、韦伯Wb、牛顿N),组合单位中“/”不能多于1条,如ng/kg/min,应写ng.kg-1.min-1;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和pphm改用为10-6和10-8,rpm改为r.min-1;人体血药浓度统一用L(升)表示浓度的基本单位,不使用μL、dL、mL、m3;有国际符号的单位应用国际符号,不能与单位名称混用,如ng.kg-1.天-1应为ng.kg-1.d-1;无国际单位的单位可用汉字构成组合单位,如m2/人,t/月,次/min;  十九、表表中的文字用中文,可使用符号和缩写,文字符号除表序外均用非黑体。一般要求为三横线表(顶线、栏线、底线),具备要素表序、表题、表身、表注(必要时)。1.表序用阿拉伯数字,表题表序间空1格,全文有1表,表序写作“表1”。2.表身内主语纵标目列表的左上角(有时为空格),谓语纵标目列表的上端。表内栏项目为物理量,应在栏目后列明量符号、单位;共用1个单位,量的符号和单位可标注在表的右上端(表题后)。如量为时间,单位为分,表示为t/min;又如量为压力,单位为千帕,表示为p/kPa。表内文字、符号应注意精简、层次分明。表内的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按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前的“0”不能省略。表过宽,需叠置为上下二段、三段形式,段之间用双细线隔开,重排竖向项目名;表上下过高,需左右平行排列为二列、三列形式,列与列之间用双细线隔开,重排横向项目名。3.表注:置表下方,为表内容的说明性的资料:①表内如有统计学处理结果标注符号,说明比较的对象和符号,所标注的符号和说明,应与表身内容一致;不同比较对象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应有不同的标注符号。②表中使用的正文中未表述的非公知公用的缩写。③其他注解说明性内容。  二十、图 图要素包括图序、图题、标目、标值、图例(图注)等,文字应用中文,可使用符号和缩写,图中文字符号除图序外均用非黑体。1.图序、图题置图的下方(居中);全文1图时图序写“图1”。图序、图题间空1字格。2.图例,如函数曲线、直方图、坐标图的标目标在所指内容的对应位置,图注置图题上方。标目为为物理量,应注明量的单位和符号:如量为时间,单位为分,表示为t/min;又如量为压力,单位为千帕,表示为p/kPa函数图。2.必须提供清楚原图(激光印字机发排高对比度黑白图)和图的电子文件,一般不使用手工绘制图。  浏览本刊稿约更详细内容,可发函索要(电子邮件地址:xwyxbjb@ji-public.sd.cninfo.net)或到本刊网站浏览(http://www.xwyx.org.cn;http://zgxwyxkxzz.8u8.com/index.html)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冲动攻击性特征及与病变脑区的相关性

    作者:金平;王共强;余静;马心锋;汪松;韩咏竹;杨任民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l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的冲动攻击性特征及其与脑结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11 version,BIS-11-C)和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对78例HLD患者(HLD患者组)及86例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进行问卷测查,并对78例患者进行颅脑3.0T磁共振(MRI)检查,分析患者冲动性和攻击性与健康人的差异及与不同脑结构的关系.结果 HLD患者组脑型患者冲动性总分及其无计划因子分、攻击性总分及其愤怒因子分[分别为(61.74±9.82)分、(26.08±5.06)分、(82.71±15.92)分、(20.06±5.74)分]明显高于肝型患者[分别为(56.73±7.11)分、(23.02±4.20)分、(72.84±11.15)分、(16.64±5.01)分]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2.19±7.53)分、(21.50±3.93)分、(64.64±9.83)分、(14.27±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3,4.646,11.830,8.270,P<0.05).冲动性总分与攻击性总分(r=0.299)、身体攻击(r=0.290)正相关(P<0.05);无计划分与攻击性总分(r=0.324)、身体攻击(r=0.320)正相关(P<0.05).额叶损伤是冲动性总分(B=10.263,95%CI=0.467~19.946,P=0.008)、注意力分(B=2.837,95%CI=0.382~5.600,P=0.010)、无计划分(B=3.977,95%CI=0.848~ 8.502,P=0.046)的影响因素,丘脑损伤是攻击性总分及其因子分的影响因素,尾状核损伤是攻击性总分(B=10.030,95%CI=3.351~18.039,P=0.017)及其身体攻击因子分(B=4.432,95%CI=1.193 ~7.729,P=0.016)的影响因素.结论 脑型HLD患者存在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倾向,主要表现在无计划冲动和愤怒倾向,脑结构损伤可能是HLD患者冲动性和攻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冲动性与额叶损伤有关,攻击性与丘脑、尾状核损伤有关,脑型HLD患者的冲动攻击性非孤立脑区受损导致,与多脑区受损有关.

  • 强迫症患者缘上回小脑环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赵庆江;张海三;王壁;姚楠;杨勇锋;吕路线;张红星;王晓岳

    目的 通过联合应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对强迫症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静息状态下强迫症的机制.方法 对55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50例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对照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检查.应用DPARSFA2.3和Rest软件分析筛选强迫症组的异常脑区,以异常脑区为种子点行全脑FC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右侧丘脑(MNI:x=9,y=-24,z=6,t=4.3217)、左侧缘上回(MNI:x=-45,y=-30,z=27,t=3.6320)ReHo增高,右侧尾状核(MNI:x=3,y=15,z=9,t=-3.1687)ReHo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左侧缘上回、右侧丘脑及右侧尾状核为种子点行全脑FC分析,强迫症组双侧小脑脚1/2区与左侧缘上回、右侧丘脑、右侧尾状核均存在异常功能连接(P<0.05),存在左侧缘上回-双侧小脑脚1区-右侧丘脑环路与左侧缘上回-双侧小脑脚1、2区-右侧尾状核-右侧丘脑环路.结论 左侧缘上回-双侧小脑脚1区-右侧丘脑环路与左侧缘上回-双侧小脑脚1、2区-右侧尾状核-右侧丘脑环路可能在强迫症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对胃肠道癌症患者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玉梅;姚辉;闫树英;刘艳芬;路艳茹

    目的 观察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对胃肠癌患者疲乏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321例住院的胃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干预组(160例)及对照组(1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1次,共8周的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匹斯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index,PSQI)量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CFS、PSQI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1.82,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CFS、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13.72±1.33)分,(10.62±1.01)分]的CFS、PSQI总分较干预前[(25.35±2.07)分,(17.38±2.69)分]明显降低,CFS各维度、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CFS总分及躯体、认知及情感维度得分,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21,-36.94,-13.17,-6.17,均P<0.01),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6,-82.86,-16.59,-9.39,-28.00,-9.25,均P<0.01).结论 情绪弹性团体训练能有效降低胃肠癌患者的疲乏程度,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 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体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作者:郭敬华;衣志爽;吕路线;郭素芹;梁颖慧;夏艳红;邵荣荣;李玉玲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体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用39名儿童少年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用三维梯度回波成像序列进行影像数据的磁共振图像采集.使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Chinese version of 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评估认知功能,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脑白质体积及认知功能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差异性脑白质体积与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较对照组脑白质体积减小的脑区为左额叶(MNI:x=-27,y=12,z=21)、右边缘叶(MNI:x=18,y=-9,z=39)、左扣带回(MNI:x=-21,y=-18,z=45)(P<0.05).左侧额叶与PANSS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344,P<0.05),左侧扣带回与阳性症状分及总分呈负相关(r=-0.326,-0.34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连线测验评分显著增高(t=3.56,P<0.01),霍普金斯词汇学习及简易视觉空间记忆评分(t=-5.67,-8.66)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右边缘叶体积与词语流畅分呈正相关(r=0.40,P<0.05).结论 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个脑白质区体积下降及认知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缺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大脑白质体积异常有关.

  • 磁惊厥对抑郁症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神经调控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健;姜玮;杨春林;马辛

    目的 研究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接受磁惊厥治疗(magnetic seizuretherapy,MST)前后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15例抑郁症患者在MST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取DMN的重要脑区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做与全脑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分析,比较MST治疗前后DMN功能连接的变化并对患者的功能连接变化与HAMD-17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变化做相关分析.结果 以左侧PCC为ROI向全脑做功能连接,MST治疗前后双侧内侧颞叶的FC显著降低(左侧:MNI:x,y,z=-66,-39,-15,右侧:MNI:x,y,z=69,-30,-6),左侧小脑(MNI:x,y,z=-33,-42,-42)与左侧枕叶(MNI:x,y,z=0,-84,24) FC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MD-17睡眠因子分差值和PCC与双侧内侧颞叶(左侧:r=0.670,P=0.006;右侧:r=0.570,P=0.026)的FC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和PCC与左侧小脑(r=-0.543,P=0.037)的FC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MST可以通过调节抑郁症患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异常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可能是MST治疗抑郁症的神经调控机制.

  • 帕金森病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研究

    作者:杨改清;徐志强;胥丽霞;张东亚;张晓艺;蒋胶胶;冯丽红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精神病性障碍(Parkinson disease psychosis,PDP)的睡眠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共纳入51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16例符合帕金森病精神病性障碍诊断标准纳入PDP组,其余35例纳入PD组作为对照组.使用多导睡眠监测患者睡眠情况,使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MoCA评分、帕金森病H-Y分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结果 PD组和PDP组患者发病年龄[(64.11±8.87)岁,(57.44±10.07)岁,t=1.242]、病程[2(1,4)年,6(4,7)年,Z=-3.888]、H-Y分期[2(1.5,2.5),3(2,3),Z=-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P组总睡眠时间低于PD组[(344.06±26.39) min,(361.74±17.16) min,t=2.867],PDP组慢波睡眠Ⅰ期比例大于PD组[(42.88±7.99)%,(37.14±5.21)%,t=-3.065],PDP组慢波睡眠Ⅱ期比例小于PD组[(31.19±5.92)%,(37.51±5.70)%,t=3.63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发病年龄、RBD、H-Y分期、PDQ-39问卷评分、睡眠总时间、慢波睡眠Ⅰ期(%)、慢波睡眠Ⅱ期(%)是PDP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RBD是帕金森病精神性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DP患者睡眠结构发生改变,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是帕金病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 症状词与疾病身份词Stroop范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筛查价值

    作者:朱婷;张冰;张俊鹏;冯博;武圣君;刘旭峰

    目的 探讨症状词与疾病身份词的情绪Stroop范式作为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障碍筛查工具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65例,正常对照组62例.采用经典Stroop范式和症状词与疾病身份词的情绪Stroop范式,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在症状与疾病身份词Stroop范式上的反应时差异,并分析其对两组被试的区分程度.结果 患者组在症状与疾病身份词Stroop范式上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症状词Stroop范式:(1 206.65±476.39) ms和(916.01±395.85)ms;疾病身份词Stroop范式:(1 256.22±630.18)ms和(927.85±419.98) ms,t=6.46,6.01,均P<0.01].ROC曲线显示,在佳阈值处,负性症状词的灵敏度89%,特异度57%;精神分裂症身份词的灵敏度81%,特异度66%.结论 症状词与疾病身份词的情绪Stroop范式可作为筛查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客观、有效的工具.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大脑静息态网络功能属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红新;于敏;郑爱斌;江凯华;王乾;张立篪;屠文娟;薛鹏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大脑静息态网络功能属性.方法 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概率纤维追踪和图论方法对12例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轻度组)和14例中重度HIE患儿(中重度组)的大脑静息态网络全局和局部功能属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全局拓扑属性方面,两组患儿大脑均具有小世界属性(轻度组:γ=2.450±1.642,λ=1.542±0.564;中重度组:γ=2.331±1.554,λ=1.353±0.672,符合小世界特征γ>1且λ≈1).(2)局部拓扑属性方面,中重度组枢纽区有8个,轻度组枢纽区有14个;在左岛盖、左缘上回、左右颞极和右颞中回,两组节点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组分别是0.4089±0.0865、0.3377±0.1223、0.3842±0.0898、0.3508±0.1295、0.3564±0.0843,轻度组分别是0.4801±0.0762、0.4465±0.0898、0.4655±0.0812、0.4640±0.0690、0.4271±0.0636,均P<0.05).结论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大脑静息态功能网络拓扑结构较轻度患儿明显落后,可能与后期语言,运动和认知功能异常有关.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评估重型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作者:徐海清;宋春杰;钱展;刘志广;曹培卫

    目的 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EG,aEEG)、脑电图反应性(EEG reactivity)、脑电图分型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参数在预测重型颅脑外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性昏迷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的STBI昏迷患者64例,分别对其进行了aEEG、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检查评估,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aEEG、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评分对STBI昏迷患者的预后判断的准确度分别为73.4%、68.8%、73.4%、64.1%,其中GCS评估STBI预后的准确度低于其他三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74~0.843,P<0.05).aEEG、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和STBI昏迷患者预后之间存在正相关(r=0.647、0.609、0.621、0.532,P<0.05).结论 aEEG作为一种新型脑电技术,联合运用EEG类型、反应性及GCS等方法可有效用于STBI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MIF、EGF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性

    作者:于玲;曾勇;赵心灵;李婷;吴杰;张缙韬;王婷婷;熊鹏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浓度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8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MIF和EGF的浓度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使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患者组血清MIF浓度高于对照组[(50.54±23.05) μg/L,(36.72±18.52) μg/L,P<0.01],患者组血清EGF浓度高于对照组[(5 163.40±2 289.76),(3 584.83±1 444.71) ng/L,P<0.01].患者组血清MIF浓度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P<0.05).患者组MCCB检测中TM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BACS SC、HVLT-R、BVMT-R、C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血清MIF浓度与MCCB认知测试中BVMT-R(P<0.05)呈正相关,血清EGF浓度与BVMT-R呈正相关(P<0.05).患者组血清MIF浓度和血清EGF浓度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血清MIF浓度和血清EGF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蛋白因子的浓度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部分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相关性,存在神经免疫异常和神经营养失衡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