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内层解剖"应改为"牙齿髓腔解剖"
摘要: 众所周知,牙齿的中央是髓腔,包括髓室和根管,它的形态、各部分名称等等就是牙齿髓腔解剖的内容.有人称之为牙齿内层解剖,这个名词不太确切,应予废除.
-
不同样本材质和粘结面积对剪切强度测试结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材质粘结体和粘结基底对剪切强度测试值的影响.方法:设计粘结体与基底的5种不同组合方式(瓷基底-瓷粘结体,树脂基底-瓷粘结体,瓷基底-树脂粘结体,瓷基底-预固化树脂粘结体,瓷基底-树脂水门汀粘结体),分别采用2种树脂水门汀系统(Panavia F,Kuraray/Biscem,BISCO)将粘结体与基底粘结在一起制成剪切测试样本,并采用聚乙烯薄膜将粘结面积限定为直径2、4、6 mm的圆孔,共分为30个实验组,每组8个样本.在万能实验机上测定各样本的剪切粘结强度;体视显微镜(SMZ645)观察粘结破坏模式.结果:粘结体为瓷质的剪切强度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粘结基底材质对剪切强度值无显著影响(P>0.05).随粘结面积减小,剪切强度值提高(P<0.05).相同粘结面积组中,剪切强度较高的实验组发生混合破坏和内聚破坏的样本较多;较小粘结面积的实验组虽然获得了较高的粘结强度值,但更多地表现为粘结界面破坏.结论:粘结体和粘结基底的材质以及粘结面积对剪切强度测定值均有明显影响.在剪切粘结强度实验中,须根据所模拟的临床对象选择合适的粘结体与基底材料.
-
不同充填方式对复合树脂在盒形洞壁产生收缩应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充填固化方式对复合树脂在盒形洞壁产生收缩应力的影响.方法:在厚度为4 mm、边长4 cm的聚碳酸酯板上制备直径4 mm、深3 mm的窝洞,涂布粘结剂后分别以4种充填固化方式充填复合树脂(卡瑞斯玛):①整体充填,照射40 s;②水平2层充填,每层照射20 s;③水平3层充填,每层照射20 s;④斜向3层充填,每层照射20 s.分别于照射后3 min、24 h在显微光弹仪上观测窝洞周围应力等差条纹的直径,计算出洞壁承受的收缩应力.结果:所有充填方式组固化后24 h的收缩应力均显著大于其固化后3 min的应力(P<0.05);不同充填方式组间比较,无论是固化后3 min,还是24 h,均以斜向3层充填组的收缩应力小,分别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水平3层充填固化组,显著小于整体充填固化组和水平2层充填组(P<0.05);整体充填固化组收缩应力大,但与水平2层充填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层充填能够降低盒形洞壁的收缩应力,其中斜向分层充填的效果好.
-
屏障材料修复比格犬髓室底穿孔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目的: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评价胶原基纳米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 composite,NHAC)作为屏障材料修复比格犬髓室底穿孔的效果.方法:3只成年比格犬的36个前磨牙建立髓室底穿孔模型后,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先用NHAC形成髓室底屏障,再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LGIC)修复穿孔;对照组直接以LGIC修复穿孔.分别于术后1、4、12周取材并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术后1周,两组均未见明显改变.术后4周,两组均以轻至中度炎症反应为主,其中实验组可见NHAC部分降解,纤维组织修复或新骨形成;对照组以纤维组织修复多见.术后12周,实验组中有4例可见NHAC大部分降解,并有纤维组织修复或新骨形成,2例上皮增生伴中度炎症反应;对照组中4例为纤维组织修复,2例上皮增生.结论:与LGIC直接修复相比,NHAC作为屏障材料可诱导骨组织形成,修复后炎症反应较轻.
关键词: 髓室底穿孔 胶原基纳米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 屏障材料 屏障技术 -
氟保护漆抑制酸性含乳饮料对乳牙釉质脱矿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氟保护漆对乳牙釉质在酸性含乳饮料中脱矿的抑制作用,为其在婴幼儿龋病群防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无龋、无裂纹、无釉质发育缺陷的乳中切牙30个,分别制备唇侧釉质块后随机分为人工唾液对照组(A组)、直接酸性含乳饮料浸泡组(B组)、0.1%氟保护漆处理后酸性含乳饮料浸泡组(C组),每组10个标本.A组置于10 mL 37℃恒温的人工唾液中浸泡4d;B、C两组置于10 mL 37℃恒温的酸性含乳饮料中浸泡,每天浸泡3次,每次均以间断法(浸泡2 min,取出1 min,再浸泡,循环5次共10 min),连续浸泡4d.上述浸泡处理后的3组釉质标本分别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检测釉质表面的形态变化及Ca2+、P3+含量(重量百分比)和钙/磷比值,结果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酸性含乳饮料浸泡可致乳牙釉质表面脱矿,Ca2+、P3+含量明显降低(P<0.05);氟保护漆处理后可改善釉质表面的脱矿程度,并使晶体颗粒体积增大,其表面Ca2+、p3+含量的降低程度也低于酸性含乳饮料浸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性含乳饮料对乳牙釉质表面有较强的酸蚀脱矿作用;釉质表面应用氟保护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乳牙釉质在酸性含乳饮料中的脱矿,但不能完全抵御饮料的酸蚀.
关键词: 氟保护漆 酸性含乳饮料 乳牙釉质 Ca2+、P3+含量 -
纤维桩核冠修复弯曲牙根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通过建立纤维桩核冠修复上颌中切牙弯曲牙根,分析弯曲牙根和桩核冠的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icro CT断层扫描技术并结合Minics、Geomagic和UG软件建立纤维桩核冠修复弯曲牙根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实体模型导入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临床咬合加载100N静态载荷,分析桩核冠及牙根的应力分布.结果:对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咬合力后,应力主要分布在全瓷冠承受咬合力区域、全瓷冠颈缘以及牙根弯曲部位,而在纤维桩树脂核及牙根近中1/3部位应力分布较小.结论:使用纤维桩核冠修复弯曲牙根时,应尽量多保留弯曲部位的牙本质;同时应保证全瓷修复体颈缘部位有一定的瓷层厚度.
-
三种天然药物对脱矿牛切牙釉质显微硬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观察天然药物黄芪、板蓝根、隔山消醇提取物溶液对脱矿牛切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将牛切牙在pH =4.0的脱矿溶液中脱矿10d,形成人工釉质龋模型;选取硬度在305 kg/mm2左右的脱矿标本40个,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80 mg/mL黄芪、板蓝根、隔山消醇提取物溶液和20 mg/L NaF溶液(阳性对照)、去离子水(阴性对照),涂擦釉质表面,每天处理4次,每次处理3 min;连续处理15d后,用显微硬度仪测量各标本釉质表面的硬度值,观察再矿化前后显微硬度值的变化.结果:经80 mg/mL黄芪、板蓝根、隔山消醇提取物溶液及20 mg/L NaF溶液处理后的釉质硬度值均较基线值显著增大(P<0.05),阴性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再矿化处理后各组硬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NaF、隔山消、黄芪、板蓝根、去离子水,组间两两相比,除黄芪组与板蓝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两两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80mg/mL的3种天然药物均可明显增强脱矿牛切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其中以隔山消组的效果好.
-
糖基化终末产物介导的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Wnt经典信号通路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stem cells,HPDL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HSA)介导下Wnt经典通路β-catenin的变化.方法:体外组织块法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流式细胞仪进行干细胞表型分子鉴定后,根据不同刺激环境随机分为OS组(单纯成骨诱导对照组)、OSA组(成骨诱导液+10 μg/mL AGEs)、OSDKK-1组(成骨诱导液+100 μg/mL DKK-1)、OSA+ DKK-1组(成骨诱导液+ 10 μg/mL AGEs+ 100 ng/mL DKK-1)4组,并进行相应的诱导培养.诱导培养7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ALP活性;RT-PCR检测Wnt经典通路基因3-catenin mRNA以及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蛋白β-catenin和细胞总蛋白Runx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纯化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各表型分子CD29、CD90、CD146、stro-l均阳性表达,ALP染色结果显示:OSA组颜色浅,OSDKK-1组颜色深,OSA+ DKK-1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OS组相比,OSDKK-1组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unx2、AL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表明DKK-1抑制了经典wnt通路,而使HPDLSCs的成骨能力增强;而OSA组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Runx2、AL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明激活了经典wnt通路,而使HPDLSCs的成骨能力下降;当联合加入AGEs和DKK-1(OSA+ DKK-1组)时,成骨能力与OSDKK-1组相比明显降低,而与OS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HPDLSCs成骨分化过程中,抑制经典wnt通路可以促进其骨向分化;而10 ng/mL的AGEs可通过激活wnt经典通路从而抑制其成骨分化.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分化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犬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体外增殖及成牙本质/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酶消法分离培养犬DPSCs,经流式细胞术和多向分化鉴定后分别在含自体PRF体积比为1/8、2/8、3/8的3种浓度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1、2、3、4、5、6、7d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培养7、14、21 d时ALP、DSPP、DMP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并获得克隆化培养的犬DPSCs,DPSCs具有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3种浓度PRF均能促进DPSCs的增殖,1周内促增殖作用有时间依赖性而无PRF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PRF可通过上调成牙本质/成骨早期标志基因ALP、DSPP mRNA及晚期标志基因DMP1mRNA的表达来促进犬DPSCs成牙本质/成骨向分化,该效应既具时间依赖性又具有PRF浓度依赖性.结论:自体PRF可以不同方式同时促进犬DPSCs的增殖及分化.
-
TMPT添加型牙本质封闭剂的材料学性能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TMPT添加型牙本质封闭剂的材料学性能及聚合性能,探讨其提高牙本质粘结强度的机制.方法:通过将TMPT与“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C)中的Ac成分按不同比例配合,试制T0、T33、T67、T100 4种含不同比例TMPT的改良型牙本质封闭剂,分别测量其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努氏硬度和聚合转化率等材料学性能指标.结果:随着TMPT添加量的增加,改良型牙本质封闭剂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其中T100的弯曲强度、T67和T100的弹性模量分别与T0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努氏硬度呈缓慢增大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合转化率呈逐渐降低趋势,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PT添加型牙本质封闭剂对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增强可能与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聚合程度变化无直接关系,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软启动照射模式对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的影响
目的:测定不同光照强度的软启动照射模式下同一种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率.方法:采用粘接片(bonded discs)法测定卡瑞斯玛光固化复合树脂(体积38.5 mm3,C值0.47)在不同照射模式(高普40s、高普20 s、高渐进、高脉冲、中普、中渐进、中脉冲、台阶1、台阶2、台阶3)照射3min的聚合收缩率.结果:3种台阶照射模式的聚合体积收缩率均显著大于其他照射模式(P<0.05);高普20 s模式的聚合体积收缩率显著大于高渐进、高脉冲模式(P<0.05),但与高普40s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中普、中渐、中脉冲照射模式间体积收缩率两两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台阶1照射模式的体积收缩率显著大于台阶2和台阶3(P<0.05),而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光固化机固有的软启动和脉冲照射模式不能增加树脂的表面流动补偿收缩能力,应用光强更低的前期台阶照射模式则可显著增加树脂的表面流动补偿收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