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深圳市福田区64家工厂企业有毒作业分级调查

    作者:田华伟;蒋立新;王秀萍;梁红英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病分级综合评价和对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64家工厂企业的234个有毒作业岗位的分级调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初步掌握了该区工厂企业接触有毒作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危害程度,有9%作业岗位的毒物浓度超标,超标的作业岗位有61.9%集中在油印工种,接触毒物以三苯作业为主,其中甲苯作业危害级别属于Ⅱ级和Ⅲ级的分别占10.1%和2.9%,三氯乙烯作业属Ⅲ级的占7.7%.[结论]加强劳动卫生监察力度和完善劳动卫生知识培训制度是当前劳动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 工作场所职业病化学毒物危害作业分级在某变电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的运用

    作者:谢峰;孙伟;杨文海;耿敬东

    目的 通过对某变电站工作场所化学毒物危害作业分级,为判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和企业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确定有毒作业岗位,采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标准进行化学毒物危害作业分级.结果 工作场所硫酸和六氟化硫时间平均加权浓度CTWA为0.005 mg/m3和< 1.5 mg/m3,危害作业分级指数均<1,作业级别均为0级,属于相对无害作业.结论 在目前作业条件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不大,应保持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

  • 某压电晶体厂生产场所有毒作业分级评价与分析

    作者:彭建明

    目的 通过对某压电晶体厂工作场所有毒作业分级,为企业提出科学的管理依据.方法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确定有毒作业岗位,采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标准进行化学毒物危害作业分级.结果 预烧作业铅烟C<,TWA>为0.172 mg/m<'3>,超限4.73倍;混料、研磨、过筛、冲压作业铅尘C<,TWA>为0.102~3.240 mg/m<'3>,超限1.04~63.80倍;刮胶作业苯、甲苯、二甲苯和预烧作业一氧化碳的C<,STEL>和C<,TWA>均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有毒作业分级:预烧、混料、过筛、研磨作业为Ⅲ级(57.1%),冲压作业为Ⅱ级(14.3%),刮胶、烧成隧道窑作业为0级(28.6%).根据分级情况向企业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结论 工作场所危害作业分级结果显示,该厂压电晶体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较严重,应及时整改.

  • 接触化学有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探讨

    作者:傅成林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在总则中明确“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应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采用定性的方法确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作业人员在岗健康检查周期,与总则的定性结合定量的综合判定原则不完全相符.结合工作实践,建议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分为未检出、检出但未超过限值标准、检出并且超过限值标准三类,依据不同的有毒作业分级,分别对劳动者实施不同周期的职业健康检查.

  • 有毒作业分级方法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芬;夏昭林

    目的 初步建立一种有毒作业分级方法,为正确评价和持续改进有毒作业的职业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首先参考<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修改评价毒物危害程度的指标及分级依据,并采用定量积分法对毒物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其次,选择有毒作业场所评价分级指标,综合考虑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危害的严重性(健康效应)以及接触人数和防护措施,合理地给予一定的等级权重,建立职业危害风险指数以划分有毒作业职业危害风险等级并相应地对有毒作业进行分级,初步建立有毒作业分级方法.结果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初步划分为5级,分别为无危害(≤6)、轻度危害(680).有毒作业相应地也分为五级,即0级(安全作业)、一级(轻度危害作业)、二级(中度危害作业)、三级(高度危害作业)和四级(极度危害作业);应用风险指数法对苯、甲苯和丙烯腈有毒作业部分操作岗位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结论 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有毒作业分级方法,分级结果较<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国标-90)更为客观和严格.

  • 工作场所化学毒物危害作业分级在某燃煤电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的运用

    作者:顾海燕;张海东;邵华

    目的 通过对某燃煤火力发电厂工作场所接触化学毒物的作业分级,评估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为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提供基础.方法 对某燃煤火力发电厂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的化学毒物的种类及接触岗位进行现场调查,借助《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技术标准进行接触化学毒物作业的危害程度分级.结果 接触化学毒物的锅炉汽机巡检员、脱硫巡检员、检修运行工、水汽值班员危害作业分级指数均<1,作业级别均为0级,属于相对无害作业;化学值班员、液氨卸车员危害作业分级指数l<G≤6,作业级别均为Ⅰ级,属于轻度危害作业.结论 除化学值班员、液氨卸车员,其他接触化学物作业岗位对劳动者健康影响较小;轻度危害作业需通过采取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加强职业卫生培训、落实个体防护及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等措施,减少接触化学毒物对健康的影响.

  • 某箱包生产企业接触有机溶剂作业危害分级调查

    作者:李尚朝;陈亚珍;何太平

    目的调查某箱包生产企业接触有机溶剂作业危害情况.方法对湛江市某箱包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20个作业岗位进行有毒作业分级.结果该企业生产场所中部分有毒作业与无毒无害作业不分开,防护设施简陋.有毒作业分级:0级8个(40.0%),一至四级危害作业岗位12个(60.0%),其中一级5个(25.0%),二级2个(10.0%),三级3个(15.0%),四级2个(10.0%).结论该企业有毒作业危害严重.

  • 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统计

    作者:李勇勤;许广荣;麦兆生

    关键词: 有毒作业分级
  • 某地工业企业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

    作者:蒋立新;张凯;梁红英;吴舒颖;郑惠源

    目的:为劳动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有计划地开展有毒作业分级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内80家工业企业有毒作业岗位进行危害程度分级调查.结果:该区8.64%的有毒作业岗位的有毒化学因素的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或参考标准);接触的有毒化学物质以苯、甲苯、二甲苯等为主(73.5%),危害程度严重的有毒化学物质为三氯乙烯,属于I、Ⅱ、Ⅲ和Ⅳ级的作业岗位占17.86%;危害程度大的工种为清洗工种,有毒物质超标率高达18.84%;玩具行业为危害程度级别高的行业,有毒物质总超标率为33.33%.结论:深圳市福田区工业企业职业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毒物的劳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