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分析和体会

    作者:信朝霞;王子艳;王会君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检查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对2008-2010年间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查分析.结果 各科室间凝血四项的异常率高低明显不一.消化、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PT、APTT等明显延长.结论 PT、APTT、TT、FIB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内凝血机制变化,可为临床科室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

  • 脂肪乳对PT、APTT和Fib凝血结果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刘振杰;李涛;曹永坚;钟伟国;吴子安;徐宁

    目的 探讨减少脂肪乳对凝血酶原(PT)、部分凝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干扰的方法.方法 制备正常新鲜混合血浆并检测PT、APTT、Fib;在正常新鲜混合血浆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脂肪乳并检测其PT、APTT和Fib,取均值计算干扰物影响度,同时在强生干化学分析仪VITRO FS5.1上检测血浆指数,并分析血浆指数与脂肪乳干扰之间的关系.通过CS2000i自带的稀释功能,寻找佳的稀释倍数,减少脂肪乳对Fib的干扰.结果 当添加干扰物脂肪乳<4.76%体积分数时,对PT、AF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影响均<7.5%,未超过1/2 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脂肪乳添加的体积与血浆指数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y=18.284x+4.557 9,R2 =0.993 3;脂肪乳添加的体积与衍算纤维蛋白原(PT-der fibrinogen,PT-DFbg)添加前后的差值也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y=0.146 9x-0.891 4(x ≥6),R2=0.961 7;标本稀释可以很好地消除脂肪乳对Fib检测结果的干扰.结论 利用血浆指数,可以减少一定浓度内脂肪乳对PT、APTT和Fib的干扰,标本稀释可以很好地消除脂肪乳对Fib检测结果的干扰.

  •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研究

    作者:谷双清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4项指标检测结果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调研我院消化科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诊的200例肝病患者,同时抽调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者视为对照组;观察全部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肝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观察,肝癌患者、肝硬化患者PT的敏感度(100.00%)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5差异显著;而肝癌患者中ATPP(76.67%)、TT(76.67%)、FIB(80.00%)的敏感度普遍高于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0.05;其中凝血因子的敏感性由低到高是:TT

  •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改变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阳;马锦琪;陈建英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组)及60例同期健康分娩孕妇(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D二聚体(2311.72+1715.24)ug/mL,纤维蛋白原(4.13+0.54)mg/dL,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39、7 192,均P<0.05).结论: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在GDM的预后判断、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脑循环的影响

    作者:王耀宏;赵金垣;崔书杰;邓敏;温韬;刘和亮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脑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进一步弄清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为解决其有效防治提供新的线索.方法体重240~280 g雄性SD大鼠腹腔间断注射染毒,分别于染毒后1、3、7、14、21 d颈静脉取血监测血液流变学特性,同时检测血浆Fib、ET-1、MDA、NO及cGMP含量.结果染毒后脑循环血液流变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粘度增加,且见血管内皮严重受损,缩血管物质增加,NO-cGMP系统受到抑制.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脑循环存在持续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重要机制之一.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ib、D-D和hs-CRP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洪权;徐传和;郑连荣;梁新

    目的 探讨各级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及这三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测定100例各级PH患者血浆中的Fib、D-D和hs-CRP含量,以36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浆Fib、D-D测定采用比浊法,hs-CRP测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法.结果 血浆Fib水平在Ⅰ级PH时升高不明显(P>0.05);Ⅱ级PH和Ⅲ级PH时显著升高(P<0.01),Ⅱ级PH时Fib的水平与Ⅰ级P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在Ⅰ级P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水平在各级PH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级PH患者血浆中三项指标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648,r=0.831和r=0.734,P<0.01).结论 各级PH患者血浆中hs-CRP水平变化比Fib和D-D明显.血浆中的Fib、D-D和hs-CRP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PH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血管内皮素、血清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吴跃华;刘凯;冯树森;肖雅娟;张茂林

    血管内皮素(ET)升高可引起缺血区侧支血管强烈持久收缩、痉挛,加重梗死区缺血并刺激大量兴奋氨基酸及炎性因子的释放促使脑梗死细胞坏死呈级联反应,纤维蛋白原(FBI)参与凝血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应激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及血清FIB水平进行对照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寻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论依据.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Essen 评分法及联合应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作者:侯凌波;乔利军;张新春;陈茹;牛昱光;黄燕;郭建文

    目的:评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FIB)和 Essen 评分法及联合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统计108例首诊 TIA 的住院患者入院时 LDL-C、FIB 水平和7 d 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 Essen 评分,通过应用 ROC 曲线,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比较四种预测 TIA 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分法的价值。结果108例 TIA 患者7 d 内脑梗死发生率为11.1%;Essen 评分法、Essen+LDL-C 评分法、Essen+FIB 评分法和 Essen+LDL-C+FIB 评分法的 ROC 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 A1=0.698(0.558~0.838)、A2=0.780(0.664~0.895)、A3=0.722(0.587~0.857)和 A4=0.794(0.682~0.906)。 Essen+LDL-C+FIB 评分法优于其他三种评分法;与LDL-C 相比,FIB 水平在评估 TIA 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价值中并不明显。结论四种方法在评估 TIA 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应用 Essen 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血清 LDL 和 FIB 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用 Essen 卒中风险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评估。血清FIB 水平检测在评估 TIA 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 川崎病患儿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阳明玉;秦静庭;杨方源;王昕;张明

    目的 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探索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改变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65例川崎病患儿、30例健康对照组小儿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川崎病组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结论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血浆D-二聚体正常与升高的肺栓塞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陈桂荣;秦志强;罗维贵;高枫

    目的 了解D-二聚体(D-Dimer,DD)正常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PE而DD正常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DD正常PE病例与同期48例DD升高PE病例.结果DD正常PE占同期PE 4.7%.与DD升高组比较,DD正常组病程长,中位数为(15.5 d vs.54.5 d);Wells PE评分低(4.3 ±4.5 vs.1.5 ±3.0),10例(83.3%)DD正常病例Wells评分≤4分.DD正常组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比例低于DD升高组.DD正常组CT肺动脉照影(CTPA)附壁充盈缺损5例(41.7% vs.2.1%,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10例中7例仍有PE症状或血栓.结论 PE部分病例可以DD正常,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DD正常PE患者病程长,纤维蛋白原、CRP及合并DVT比例较低,多见附壁血栓,其治疗效果较差.

  •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适行CABG手术患者Fib、MPV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秀芬;杨燕;乔瑞;帕尔哈提·吐尔逊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人参、水蛭、全蝎等)联合常规治疗对适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影响.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2组Fib、MPV水平,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30、90 d后,2组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均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Fib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MP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90d后,观察组MPV水平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4%和4.0%.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增强适行CABG手术患者抗栓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无严重出血风险.

  • 59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分析

    作者:陶然;楼金吐;陈露萍;胡妙凤

    为了解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凝血功能状况,我们对593例先心病患儿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正常化比值(INR)进行联合检测并作分析.

  • 禅城区2000例中、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统计分析

    作者:柳益群

    目的了解中、晚期孕妇的凝血状态,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而导致的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2000例中、晚期孕妇(孕24周以上)使用真空管静脉采血后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中、晚期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明显低于正常女性,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正常女性,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正常女性无明显差异.

  • 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

    作者:李雪英;胡苏萍;陈国忠;胡红玲;赵苏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COPD 患者80例,根据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以 PASP 40 mmHg 为界将患者分为 COPD 伴肺动脉高压组和 COPD 无肺动脉高压组两组(每组40例),检测两组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比较两组各项检测的差异,分析炎性因子与肺动脉压、D-D 的相关性以及肺动脉高压、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血清 CRP、IL-6、IL-8、TNF-α、D-D、FIB、BNP 水平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P 均<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 CRP、IL-6、IL-8水平与 PASP 呈正相关,PaO2与 PASP 呈负相关(r 分别为0.387、0.611、0.412、-0.576,P 均<0.05),CRP 水平与 D-D 呈正相关(r =0.379,P <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示,CRP、IL-8、TNF-α为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PaO2为其保护因素;CRP、IL-6为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反应及其炎症因子对 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及其血液高凝状态形成有重要作用。

  • 脑梗塞患者脂蛋白(a)和出凝血时间的变化分析

    作者:肖燕青;郑仕富;何昕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脂蛋白(a)和出凝血初筛试验各指标变化特点,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20例健康人进行脂蛋白(a)[Lp(a)]、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测定.结果:急性脑梗塞(CI)患者的脂蛋白(a)[Lp(a)]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脂蛋白(a)[Lp(a)]和凝血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脂蛋白(a)可作为急性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CI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与C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Hcy、FIB、D-D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艳霞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老年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166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中的Hcy、FIB和D-D水平变化,并选取164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FIB测定采用比浊法,D-D测定采用免疫渗滤法,Hcy测定采用循环酶法.结果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组的血液中的Hcy、FIB和D-D平均含量分别是(24.85±5.42)μmol/L、(5.77±1.31)g/L、(0.7±0.3)mg/L,对照分别为(9.68±3.56)μmol/L、(2.55±1.01)g/L、(0.1±0.1)mg/L,2组Hcy、FIB和D-D平均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时血液中的Hcy、FIB和D-D水平明显升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反映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情,对早期诊断以及延缓、阻止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临床价值重大.

  • 凝血四项标本室温下存放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汪伟立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在室温不同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合理有序安排实验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标本分别在室温下放置1h、2h、4h和8h时进行凝血四项测定,所得结果与1h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PT、TT、FIB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h和4h时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8 h时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h时的结果与4h和8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凝血试验的标本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 消癜冲剂对过敏性紫癜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仙娜;蔡新民;何胜尧

    目的:观察消癜冲剂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及探讨活血祛瘀法治疗HSP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HSP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组31例和西医组29例.中西医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癜冲剂;西医组则以西医治疗,不加用任何其他中药治疗.共观察2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症状、纤维蛋白原(FIB)、D-D二聚体等.结果:中西医组治疗4周、12周、24周痊愈率分别为25.8%、80.6%、93.5%,西医组分别为0、58.6%、62.1%.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显效(含临床痊愈)时间:治疗组为(60.23±37.14)天,对照组为(106.27±50.17)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组症状积分、FIB、D-D二聚体治疗4周、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医组症状积分、D-D二聚体治疗4周、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同时间段FIB、D-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癜冲剂结合西医治疗能明显地改善HSP的临床症状和机体的凝血状态,值得推广.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

    作者:李爱萍;隋文乐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 mL,加入250 mL注射用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别于第0天、7天、14天评价;检测治疗前后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8.89%,对照组69.4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第14天,2组NIHSS评分继续下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PAI、FIB和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t-PA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通过调节纤溶系统功能,有效溶解血栓,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改善病变部位的血供,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

    作者:应萍;赵珍;许远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100例, 采用随机方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脂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 6.0%, 对照组7 2.0%,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均较治疗前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较治疗前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治疗组各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 2组全血黏度 (B V) 、血浆黏度 (PV) 与纤维蛋白原 (FIB)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较单纯运用西药治疗临床疗效为佳, 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