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在颅骨钻孔引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董永良;王同春;郭振奋;彭桂东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在颅骨钻孔引流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行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其中研究组于诱导插管后视手术区域以0.4%罗哌卡因阻滞行头皮神经阻滞,对照组则不实施头皮神经阻滞.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5min、切皮时、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出现术中高血压及使用降压药物的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前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5min、切皮时、钻颅骨、手术结束时各时间点MAP显著低于诱导前(P<0.05);研究组患者诱导后5min、切皮时、钻颅骨、手术结束时各时间点MAP和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现高血压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刺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静脉镇痛药物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为颅骨钻孔引流术提供满意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头皮神经阻滞在颅脑外科术后镇痛中应用

    作者:周珩;邓娜;梁佐迪;刘炜炜;蔡大升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NB)在颅脑外科术后镇痛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开颅手术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SNB术后镇痛者31例(SNB组),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者40例(PCI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NB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PCIA组相当,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CIA组(P<0.05).结论 颅脑外科术后SNB镇痛可以提供与传统镇痛方法相当的镇痛效果,同时,也具备传统镇痛方法不具备的优势.

  • 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中的应用

    作者:聂芳;王安奎;周颖;李胜峰;燕飞;杭博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患者38例,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每组19例.全麻诱导插管后A组用0.5%罗哌卡因行头皮神经阻滞,B组未行头皮神经阻滞,2组术中维持均为瑞芬太尼0.05 μg·kg-1·h-1,吸入氧流量1 L/min,七氟烷随血压心率波动调整.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即刻(T3)、破脑膜(T4)、缝皮时(T5)和拔管后3 min(T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及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观察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七氟烷用量少,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 浅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中应用,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麻用药量小,术后躁动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树勇;赵永忠

    目的 对比研究开颅手术中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循环指标的影响及手术相关麻醉费用情况.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神经外科需要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D)组(n=30)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n=30).麻醉诱导插管后L组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行患侧相关头皮神经阻滞,D组不实行神经阻滞但常规按时给予舒芬太尼和肌松药,两组手术中均采用丙泊酚持续输注维持麻醉.记录术中镇痛、镇静药用药量、循环相关指标、拔管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及手术相关麻醉费用.结果 D组与L组比较,手术期舒芬太尼用量[(1.67±0.24)、(0.20±0.11)μg/kg],丙泊酚用量[(5.27±2.15)、(3.62±1.36)mg·kg-1 h-1],拔管后VAS评分[(7.21±1.40)、(3.15±1.20)分],手术相关麻醉费用[(1 683 ±64)、(1 327±71)元],前者均高于后者(P均<0.05);手术开始至苏醒拔管,D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较L组明显(P均<0.05).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复合全身麻醉能增加麻醉的可控性,术毕苏醒拔管平稳,可降低苏醒期的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的麻醉费用,是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一种新的辅助技术.

  • 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用于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中唤醒一例

    作者:王茂;梅伟

    病人,女,21岁,体重58 kg.因突发一过性右上肢抽搐并晕厥2周,再发一过性右上肢抽搐3天入院.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左顶叶肿瘤性病变,少突胶质细胞瘤可能性大.拟在术中唤醒联合神经电生理和颅脑超声定位下行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由于肿瘤邻近皮质运动区,术中唤醒后只需要患者配合运动手脚,决定行睡眠-清醒-睡眠技术(asleep-a-wake-asleep,AAA),喉罩保护气道.

  • 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开颅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影响

    作者:杜健华;许宜珍;卡依沙尔·托乎提;王龙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开颅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开颅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头皮神经阻滞组(N组),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组(S组).N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于切皮前10 min采用0.5%罗哌卡因行眶上神经(2 mL)、耳颞神经(5 mL)、枕大神经(5 mL)、枕小神经(5 mL)神经阻滞;S组患者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切皮前10 min采用0.5%罗哌卡因行眶上神经(2 mL)、耳颞神经(5mL)、枕大神经(5 mL)、枕小神经(5 mL)神经阻滞,分别记录2组患者清醒拔管后即刻(T1)、1 h(T2)、6 h(T3)、12 h(T4)、24 h(T5)及48 h(T6)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并于T1、T5、T6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浓度.结果:S组在T3、T4、T5及T6时点VAS评分低于N组(P<0.05),S组在T1、T5及T6时点E、NE及Cor浓度均低于N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较单一头皮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佳,能更好抑制应激反应的发生.

  • 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作者:孙志华;刘大为;郭曲练;贺正华

    目的 通过术前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改变,评估颅脑外科手术行头皮神经阻滞镇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该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非神经阻滞组,每组23例.神经阻滞组患者用0.5% 罗派卡因分别阻滞头部两侧对称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眶上神经和耳颞神经,非神经阻滞组患者只实施全身麻醉.在快速诱导全身麻醉前,以及术后2、6、12和24 h时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同期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 神经阻滞组术后2、6和12 h的VAS评分较非神经阻滞组低(P<0.05).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后2~24 h较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前升高(P<0.05).与非神经阻滞组比较,神经阻滞组术后2~12 h血浆皮质醇水平降低(P<0.05).结论 0.5% 罗派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是开颅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反应.

  • 利多卡因混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开颅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

    作者:谭熠;郭赛;杨军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混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于全身麻醉下开颅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7月在该院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患者采用1%利多卡因混合0.5%罗哌卡因,C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所有患者于气管插管后予以注射各组药物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头皮神经阻滞.观察术前(T1)、上头钉(T2)、切皮(T3)、锯颅骨(T4)时2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术中增加降压药物及镇痛药物发生情况.结果 在T2~4时,L组患者SBP、DBP与HR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2~4各时间点SBP、DBP与HR均高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中增加降压药物及镇痛药物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混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患者开颅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反应,减少降压、镇痛药物的使用,保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可在临床推广.

  • 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卫兵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后的镇痛效应.方法 将我院2006~ 2010年诊断的60例硬脑膜外血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麻醉方法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头皮缝合完毕后实施镇痛程序.实验组予以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法术后镇痛,对照组予以1%利多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法术后镇痛,所有患者于术后6、10、14、18、24、48h进行疼痛评估,采用10cm视觉评分表法(VAS),并比较两种药物的镇痛效果持续时间.结果 采取0 5%罗哌卡因镇痛实验组的镇痛效果优于采取1%利多卡因镇痛对照组,且实验组的镇痛效果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 在开颅手术中,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具有相对于利多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更优越的镇痛效果和更长的镇痛持续时间,为临床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参考.

  • 头皮神经阻滞在脑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盈盈;欧梦婵;刘斌

    1背景
      神经外科麻醉的关键在于维持诱导期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术中应激反应,保障术后苏醒的平稳迅速[1]。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上头钉、切头皮、锯骨等被认为是整个开颅手术中刺激强的操作,易引起血压增高和心动过速,增加颅内出血、颅内压升高等发生风险。为了减轻这种血流动力学反应,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增加全身麻醉药的用量、使用抗高血压或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以及施行局部神经阻滞[2]。头皮神经阻滞首先运用在开颅手术中,它既可以用于全麻后的术后镇痛,又可以是唤醒麻醉等开颅手术中主要的麻醉方式。通常把局部的神经阻滞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操作,与全身麻醉联合使用,以实现减少伤害性刺激传入,使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并为术中和术后提供更加完善的镇痛的目的。

  • 头皮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康青乐;李亚平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采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患者27例,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5min、切皮时、破脑膜、手术结束时和拔管后5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舒芬太尼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切皮时、破脑膜、手术结束时以及拔管后5 min的MAP和HR均有显著性升高,且显著高于相同时刻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舒芬太尼用量也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头皮神经阻滞的颅脑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舒芬太尼用量少、术后苏醒快、躁动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