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手术的优势分析

    作者:严志松

    目的:为了研究鼻内窥镜在鼻中隔手术的治疗中的作用,对比传统手术与鼻内窥镜辅助治疗术对鼻中隔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2年1月_2016年6月所收治的98例鼻中隔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手术,治疗组采用鼻内窥镜辅助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19例,治愈率38.78%;好转21例,好转率42.86%;无效9例,无效率18.37%;治疗总有效率81.63%。术后并发症7例,占比14.29%。治疗组治愈34例,治愈率69.39%;好转15例,好转率30.61%;无效0例,无效率0.00%。术后并发症0例,占比0.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手术由于视野限制,致使手术深度、手术视野、手术精准度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进而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成功几率,易造成鼻中隔纠正效果不好、鼻粘膜破坏程度较大、鼻中隔软骨切开程度不理想,尤其对于高位偏曲手术尤为困难,甚至会导致鼻穿孔等情况的发生,而鼻内窥镜辅助的鼻中隔手术在术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视野,从而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手术风险。

  • 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宿江;刘柳

    目的:探讨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行鼻中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鼻中隔填塞,观察组行鼻中隔缝合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不适感行 Vas 评分,及判断术后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组患者术后在耳鸣、疼痛、溢泪、睡眠困难等方面,其 Vas 评分显著大于观察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对比中,两组无差异(P >0.05)。结论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手术中使用,能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其操作简单、便捷,能降低患者术后不适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致鼻中隔穿孔的临床分析

    作者:倪力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致鼻中隔穿孔的原因,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发生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2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穿孔8例,术后发生穿孔14例。结论熟练掌握鼻内镜操作,手术操作规范与熟练,术前保证鼻中隔黏膜健康,可有效减少鼻内镜下手术致鼻中隔穿孔的几率。同时鼻内镜下进行手术具有对患者创伤小,视野清晰等特点。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临床体会

    作者:胡金旺

    应用鼻内窥镜技术行鼻中隔成形术43例,其中鼻中隔合并鼻窦炎22例,单纯鼻中隔偏曲21例;介绍了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具有较传统手术术野清晰、操作仔细准确、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等优点.

  • 老年人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192例

    作者:赵荣;刘栖如

    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鼻中隔偏曲老年患者192例,均在鼻内镜下顺利完成手术.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2例患者中,男110例,女82例,年龄60~81岁,平均67.7岁.其中60~69岁136例(71%),70~80岁48例(25%),>80岁8例(4%).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79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62例.117例伴高血压,99例伴糖尿病,78例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26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例患者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8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祥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鼻中隔矫正术成为鼻内窥镜下以矫正鼻中隔偏曲为主要症侯群的治疗方法,包括对中、下鼻甲及钩突、鼻窦的处理.本科自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对380例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藻酸钙在鼻中隔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费刚

    目的 观察藻酸钙与凡士林纱条在鼻中隔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60例鼻中隔偏曲在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及常规处理.实验组采用藻酸钙(Sorbalgon)、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凡士林纱条填塞.结果 实验组患者鼻腔填塞后自觉不适反应轻;鼻腔尤其鼻中隔黏膜损伤反应较对照组轻,创面渗出少,鼻中隔黏膜修复优于对照组.结论 藻酸钙具有良好的保护创面作用,有利于鼻腔黏膜的早期愈合.

  • 鼻中隔手术并发穿孔的原因及预防

    作者:郭秋霞;聂瑞增

    目的:分析总结鼻中隔手术并发穿孔原因及预防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55年~1983年所施鼻中隔手术1325例并发穿孔45例原因提出改进预防办法.结果:1955年~1983年手术并发穿孔率为3.4%,改进后1984年至今共行手术592例,无1例穿孔发生.结论:鼻中隔手术时思想上警惕.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可预防穿孔的发生.

  • 鼻中隔术后误用持续正压通气致鼻中隔穿孔

    作者:陈曦;孙建军

    患者,女,52岁.1989年出现双侧鼻塞伴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于2001年7月8日经当地某医院行睡眠监测,诊断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此后患者每晚使用经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机,症状稍缓解.

  • 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抑制鼻内镜手术后气管拔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池;张永海;马玲;马汉祥

    目的 观察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抑制鼻内镜手术后拔管期间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66例ASAI-Ⅱ级择期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手术患者分为3组:瑞芬太尼0.075 μg·(kg·min)-1(R1组,n=22)、瑞芬太尼0.05 μg·(kg·min)-2(R2组,n=22)与空白对照组(C组,n=22).手术结束时,R1组和R2组停用丙泊酚,R1组继续输注瑞芬太尼0.05 μg·(kg·min)-1,R2组继续输注瑞芬太尼0.075 μg·(kg·min)-1至拔出气管插管后5 min,C组手术结束时同时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观察3组停药前(T0)、拔管前(T1)、拔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时刻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同时观察3组患者苏醒时间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拔管前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3组患者苏醒时间R1组(9.8±2.6)min,R2组(8.9±2.3)min,C组(6.7±1.8)min,空白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术后以0.05~0.75 μg·(kg·min)-1速度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可减轻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患者可清醒耐受气管插管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控的麻醉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