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与T细胞亚群和食物特异性IgG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小生;周庆;王华彬;罗开源

    目的 研究和分析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与T细胞亚群和食物特异性IgG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和60例一般过敏性紫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T细胞亚群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观察HSP临床表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T细胞亚群和食物特异性IgG对儿童难治性HSP的影响,T细胞亚群和食物特异性IgG与儿童难治性HSP及其病情等的关联,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细胞亚群中的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细胞亚群中的CD4+和CD4+/CD8+较对照组低(P<0.05),CD8+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难治性HSP与T细胞亚群和食物特异性IgG相关性研究表明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患者比一般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更差;难治性过敏性紫癜对于更多食物有过敏现象.对难治性HSP与T细胞亚群和食物特异性IgG相关性研究能为临床医生治疗儿童难治性HSP提供指导和方向.

  • 饮食禁忌、轮替疗法干预食物不耐受型儿童湿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伟强;罗德劲;滕丽珍;郭咏霞

    目的:观察饮食禁忌、轮替疗法干预食物不耐受型儿童湿疹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及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物不耐受型儿童湿疹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进行饮食干预,对照组进行未控制饮食的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禁忌、轮替疗法在儿童湿疹的防治中有积极意义.

  • 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表现形式分析

    作者:马俊骥;赵丽梅;高军萍;张玉琢;张录青;陈频;姜慧卿

    食物不耐受与免疫球蛋白G (IgG)相关,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和过敏相似的症状,表现在全身各系统[1].由于病因隐匿,患者所摄入的食物品种多样,症状多在2 h或者数天后发生,因此患者自我诊断比较困难.通过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可以达到准确判断不耐受食物的目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120例患有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并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 禁食轮替疗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黎昌强;李竹;张璐;杨碧坤;李俏丽;余媛

    目的:探讨禁食轮替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病例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扑尔敏4mg每天3次,西替利嗪1片每晚1次。实验组除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加用禁食、轮替的方法,3个月后观察疗法疗效及不良反应,6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3个月后实验组痊愈率53.33%,高于对照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后复发率实验组16.67%,对照组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在治疗前后下降明显(P<0.05)。结论:禁食轮替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由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并降低不耐受食物的阳性率。

  •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分析

    作者:王惠妩;邹红云;余伍忠;盖玉萍;焦敏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9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13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20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有139例检测到1-13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升高,总阳性率为66.5%(139/209);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10%以上)的主要致敏食物有2种,分别为鸡蛋(39.2%)和牛奶(38.8%);食物特异性IgG浓度分级结果表明,鸡蛋和牛奶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食物不耐受,而其余多数食物则以引起轻度不耐受(即IgG浓度为+1级)为主.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性别患儿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7岁以下年龄组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77.9%)显著高于7-14岁年龄组患儿阳性率(59.8%,P<0.05);汉族和少数民族两组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单种食物IgG阳性率比较发现,汉族患儿鸡蛋特异性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患儿(P<0.05),少数民族患儿鳕鱼特异性IgG阳性率显著高于汉族(P<0.05).结论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过敏性紫癜具有密切相关性,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过敏性紫癜病因诊断将具有重要意义.

  • 食物不耐受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曾黎明;杨光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病因复杂.临床观察提示IBS的症状常由食物因素诱发或加重,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可能是IBS的病因之一.食物不耐受在IB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食物排除疗法对IBS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食物不耐受的差异分析

    作者:熊小伟;阳惠湘;彭誉;涂莎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关系密切,食物不耐受在IBD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IBD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活动期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食物不耐受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的活动期134例CD、67例UC患者和42名正常对照者.以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的血清特异性IgG,据此评价食物不耐受情况,分析CD和UC患者食物不耐受的差异.结果:CD和UC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D患者又明显高于UC患者(P <0.001).三组间食物不耐受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6.707,P<0.001).CD患者4种和6种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UC患者(P<0.001).与UC患者相比,病变累及结肠的C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率无明显差异(P =0.100),而累及小肠的CD患者明显升高(P =0.0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物不耐受≥4种为病变累及小肠的CD的危险因素(P =0.040).结论:CD和UC患者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高、程度重、种类多,病变累及小肠的C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结肠型CD和UC患者,食物不耐受≥4种可能为小肠型CD的预测因素.

  • 苏州地区克罗恩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兰香;陈彦君;严苏;夏婷婷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既往研究发现食物不耐受可能与其发病有关.目的:调查我国苏州地区克罗恩病(C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7年3月-2015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IBD患者100例,其中CD 50例,溃疡性结肠炎(UC)50例.以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的血清特异性IgG,据此评价食物不耐受情况,分析食物不耐受与CD疾病特点的关系.结果:与UC患者相比,CD患者更易发生食物不耐受(98.0%对72.0%)且敏感度更高(P=0.000 1).CD患者糖类和蛋白质类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统计学分析显示一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与患者确诊年龄、病变部位、疾病行为、合并肛周病变、瘘管和疾病活动有关(P<0.05);对糖类、蛋白质类食物不耐受者,病变部位多为末端回肠(LI);疾病处于活动期时,可表现为对多种食物不耐受.结论:苏州地区CD患者较UC患者更易发生食物不耐受,尤其是末端回肠型CD患者,以糖类、蛋白质类食物不耐受为主.食物不耐受与CD病情活动、进展和肛周病变、瘘管有明显联系.

  • 克罗恩病患者检测食物不耐受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雅青;王承党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穿透性炎性肠道疾病,病因复杂,目前尚不明确.多项研究提示CD症状常由食物因素诱发或加重,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可能是CD的病因之一,但仍有争议,两者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食物不耐受可能在C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研究认为其可能与CD疾病活动度、病变部位、病变范围等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就CD患者检测食物不耐受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食物不耐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与5-HT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唐吟菡;吴萍;许树长

    目的 观察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不同肠段黏膜肥大细胞及5-HT的变化,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初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对其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及结肠镜检查,分别在回肠末端、回盲部、乙状结肠、直肠处钳取黏膜活检,进行5-HT定量及肥大细胞计数.结果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56%.根据其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阳性组受试者回肠末端、回盲部、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的5-HT浓度均值与阴性组同部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试者肠黏膜5-HT的浓度均在回肠末端高.阳性组回肠末端黏膜的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阴性组(P<0.01).阳性组回肠末端黏膜的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回盲部、乙状结肠及直肠等部位(P<0.01).阴性组回肠末端黏膜肥大细胞计数与乙状结肠及直肠相比,有明显增多(P<0.05).阳性组患者回盲部黏膜肥大细胞数量与5-HT浓度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腹泻型IBS合并食物不耐受者肠黏膜肥大细胞数增加,且以回肠末端肥大细胞数增加更为明显.并发现该类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数增加与5-HT浓度呈正相关.

  • 食物特异性抗体监测指导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轮回饮食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芳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近年来,许多研究提示,饮食干预对UC病人营养状况改善有重要作用,其中由食物特异性抗体检测指导的轮回饮食在UC的术后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剔除存在不耐受的食物疗法对UC病人的治疗尤其有重要意义.

  • 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血清总IgE与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分析

    作者:刘敏;马海军

    目的 探讨食物变应原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34例慢性荨麻疹、118例慢性湿疹患者以及4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IgE和14种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以及健康对照者的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分别为96.7%、97.5%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平均阳性项数分别为3.16项/例、3.09项/例以及0.95项/例.其中以鸡蛋(蛋白/蛋黄)、牛奶、鳕鱼、螃蟹、大豆阳性率高,鸡肉、玉米、大米、虾、西红柿、小麦次之,猪肉、牛肉、蘑菇较低.血清总IgE阳性率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中均为10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31.8%).结论 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不仅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还与食物引起的不耐受有一定关系,此检测可帮助调整患者食谱,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

  • 血清总IgE与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靳情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食物特异性IgG变应原和血清总IgE的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5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与135例慢性湿疹患者血清总IgE与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与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慢性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94.1%,慢性湿疹阳性率95.6%,而健康体检人群阳性率54.2%。以鸡蛋(蛋白/蛋黄)、牛奶、鳕鱼、螃蟹、大豆阳性率高,鸡肉、玉米、大米、虾、西红柿、小麦次之,猪肉、牛肉、蘑菇较低。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血清总IgE均为100.0%阳性,而健康体检人群仅有29.8%。结论: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不仅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还与食物特异性IgG引起的不耐受有一定相关性;其检测可及时调整患者食谱,缓解临床症状,为患者诊治提供有益帮助。

  • 精神病患者口腔溃疡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凯婷;陈家强;罗庆新;谢筱颖;蓝燕玲

    目的 对本地区患口腔溃疡病的精神病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与口腔溃疡病的关系,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0例精神病患者口腔溃疡病患者及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口腔溃疡的精神病患者患者中,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为68.4%,显著高于健康者(46.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溃疡的精神病患者对3种及以上食物不耐受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健康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溃疡的精神病患者主要对鸡蛋和牛奶不耐受,且均为高度不耐受者比例高.而健康者主要对鸡蛋和螃蟹不耐受,且均为轻度不耐受者比例高.结论 本地区居民主要对鸡蛋、牛奶和螃蟹不耐受.精神病患者的口腔溃疡病与食物不耐受有一定关系,对食物不耐受种类越多、程度越严重,越易引发口腔溃疡病.

  •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在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中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万盛华;黄敏;罗丽娟;万宏;张双红;刘岚;李香莲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和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关系,为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迁延性、慢性腹泻病105例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 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05 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 检测,其中94例(89.5%)结果阳性,对照组4例(13.3%)结果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67例,对照组4例;2种以上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27例(25.7%),对照组0例.其中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88例(83.8%),对照组3例(10.0%),其次是蛋清/蛋黄.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 阳性结果在2级以上的共90例(85.7%),而对照组2例(6.7%),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发病有关,食物特异性IgG 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儿童多动症与食物特异性IgG关系研究

    作者:任华丽;王学艳;张曼

    目的 了解食物特异性IgG与儿童多动症(AD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30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利他林治疗,B组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行限制饮食.应用多动症评分量表比较治疗5周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B组患儿在治疗后多动症评分均减低(P<0.05),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0±13)%和(57±18)%(P>0.05).A组发生失眠、厌食各1例.结论 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行限制性饮食可明显改善儿童多动症状,提示食物特异性IgG可能参与ADHD发病机制.

  • 食物特异性IgG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相关性及机制探讨

    作者:王珊;陈惠芳;邹泽红;李林梅;丁元伟

    目的:探讨食物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临床相关性及机制。方法对30例UC患者和30例对照进行血清学和组织细胞学检测,酶联免疫法分析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食物特异性IgE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组化分析UC肠粘膜IgG免疫复合物水平、肥大细胞与巨噬细胞浸润。结果 UC组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阳性21例,阳性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 UC组血清中TNF-α、 IL-6水平也高于对照组。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 IL-4、 IL-5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UC组肠粘膜中IgG、 CD68、 tryptase免疫组化阳性程度高。结论食物特异性IgG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显著相关,其免疫复合物在肠粘膜的沉积、肥大细胞与巨噬细胞在肠粘膜的浸润与活化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因筛查

    作者:罗良学;唐腊梅;唐发清

    目的 分析过敏原特芹性lgE、IgG在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的意义,为食物变态反应件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食物过敏疾病患者血清中总IgE、食物特异性IgE、IgG.IgE检测283例,IgG检测120例.结果 食物特异性IgG阳性101例,阳性率84.2%.血清总IgE检测276例,阳性率97.5%;食物特异件IgE阳性90例,阳性率31.8%.特异性IgE检测中鱼过敏原特异性IgE的阳性率高,为12.0%.特异性IgG检测中蛋清/蛋黄UgG阳性率高,为55%,其次为蟹35%,牛奶29.2%.虾25%.IgG抗体检测儿童与成人对食物过敏种类上存在明显差异,儿童以蛋清/蛋黄、牛奶为主,成人以蟹、虾为主.结论 鱼、甲壳类(蟹、虾):蛋清/蛋黄、牛奶是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IgE、IgG抗体检测是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比较可靠的筛查方法.

  • 食物IgG抗体检测在儿童慢性腹泻中的应用

    作者:段伯平;欧阳文献;杨春香;李凤辉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儿童慢性腹泻病的应用及饮食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根据IgG浓度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采取"安全进食""轮替""忌食"的健康饮食指导,并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82例慢性腹泻患儿中,79例有1~11种不等的食物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96.2%,其中对2~5种食物过敏的比例高,占58.5%,在14种食物中,对牛奶、蛋清/蛋黄的敏感性高,分别为68.3%、62.2%,经过饮食指导后,有79.3%患者有显著疗效.结论 儿童慢性腹泻与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有密切相关性,根据检测结果对患儿进行健康饮食指导是治疗儿童食物过敏性(或食物不耐受)腹泻的好方法.

  • 湿疹患者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灵金;刘矗;徐莎;陈建明;戴晓春

    目的:检测不同中医证型湿疹患者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探讨其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湿疹患者,按湿疹的中医辨证分为湿热浸淫组、脾虚湿蕴组、血虚风燥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组检测患者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抗体IgG,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湿热浸淫组、脾虚湿蕴组血清总IgE阳性率明显高于血虚风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虚风燥组、脾虚湿蕴组食物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明显高于湿热浸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虚湿蕴组血清总IgE与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总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湿疹中医分型辨证与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IgG具有相关性.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