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9例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临床分析

    作者:蔡学究;倪文涛;魏传琦;崔俊昌

    目的 分析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 2013年12月呼吸科29例非中性粒细胞缺乏IPA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9例IPA患者中,确诊12例,临床诊断17例.基础疾病以慢性肺疾病常见(11例),其次为糖尿病、无基础疾病(各7例).从发病到诊断平均16.5 d.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胸部CT以渗出影常见.结论 对于咳嗽、咳痰并有呼吸困难,PCT正常,CT表现为渗出影,特别是伴有肺部基础疾病,经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应高度怀疑IPA可能.

  •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瑞英;欧阳松云;靳建军;孙培宗

    目的 了解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根据EORTC/MSG2002年制定的定义及我国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分级诊断标准,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断的54例侵袭性曲霉病分为:确诊8例,临床诊断31例,拟诊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性粒细胞缺乏组24例,其中20例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30例,主要是接受激素治疗的COPD患者(36.7%).发热、胸闷、咳嗽、胸痛、咯血为常见症状.胸部CT显示节段性肺实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多见,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则以多发结节阴影为主.结节或实变影内空洞形成较晕轮征、新月征更常见.IA总体病死率达72.2%,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高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组(83.3%vs 58.3%,P=0.042).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表明,肺外播散与预后有关.结论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IA并非少见,接受激素治疗的COPD患者是发生IA的主要危险因素.前者病死率高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

  •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肺真菌病CT表现分析

    作者:李亚丹;周志刚

    目的:了解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肺真菌病的CT表现,提高影像医师对其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且获得病理确诊的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的肺真菌病患者118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分布、征象等).结果:118例中病变以单发为主,结节或肿块为常见,占80.7% (67/83).具有典型空腔、空气新月征及晕征表现的占21.2%、10.2%、22%.CT表现为多发病灶,细菌培养30.3% (10/33)为阳性结果,单发病灶中细菌培养4.7%(4/85)呈阳性,P=0.00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非粒缺肺真菌病患者CT表现多种多样,以单发结节或肿块常见,空腔、空气新月征、晕征占比例较小,但仍为特征性表现.当CT表现为多发病变时,提示同时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

  •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气管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初次CT表现

    作者:毛伍兵;李水连;陈其锋

    目的:分析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气管支气管肺曲霉菌病(ITBA)初次CT表现,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中山市中医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14例ITBA成年患者的临床和初次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13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版).所有CT图像均经两位胸部影像学副主任医师阅片并分析总结其CT征象.结果:14例患者初次CT表现13例(92.9%)段或亚段支气管壁明显增厚,11例(78.6%)出现肺外围支气管扩张,10例(71.4%)出现多发结节,8例(57.1%)出现沿气道分布的楔形小片状实变影或磨玻璃影,6例(42.9%)有空洞,较大空洞内见细线状的分隔影.结论: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ITBA初次CT的主要表现是支气管外壁明显增厚、支气管扩张、结节、梭形空洞(其内少许细线状的分隔).支气管外壁明显增厚及梭形空洞(其内少许细线状的分隔)对ITB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瑞英;靳建军;欧阳松云;孙培宗

    目的 了解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I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以及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性疾病学会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2002年的定义及我国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分级诊断标准,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诊断的54例IA患者(其中确诊9例,临床诊断30例,拟诊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性粒细胞缺乏组24例,其中20例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30例,11例为接受激素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热、胸闷、咳嗽、胸痛、咯血为常见症状.胸部CT显示节段性肺实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多见,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则以多发结节阴影为主.结节或实变影内空洞形成较晕轮征、新月征更常见.IA总病死率达72.2%,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高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组(83.3%比58.3%,P=0.042).预后因素分析表明,继发中枢神经系统IA及延迟诊断与预后有关.结论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IA并非少见,病死率高,接受激素治疗的COPD患者是发生IA的主要危险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